google广告

AA级绿色食品早春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AA 级绿色食品早春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姚怀莲,蔡琴,周万凤,李红,戴苏琴 1 产地条件要求 产地环境质量须符合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选择有清洁灌溉…

AA 级绿色食品早春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姚怀莲,蔡琴,周万凤,李红,戴苏琴

1 产地条件要求
产地环境质量须符合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选择有清洁灌溉水源和良好滴灌条件的新开垦荒地,或2 年以上未用过任何化肥和农药,3 年以上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耕地。
 
2 品种选择
选择耐弱光、耐低温、耐肥水、产量高、品质好、不易徒长的品种,如苏椒5 号。
 
3 育苗
3.1 晒种催芽
苏北地区辣椒春提前栽培播种期为11 月中下旬, 定植期为翌年2 月上旬至2 月下旬。浸种催芽播前进行强光晒种,在阳光下曝晒,每隔1 小时翻动1 次,使其受光均匀(晒种时不能放在水泥地、铁板和石头上)。然后放入55~60 ℃温水中, 持续搅拌烫种15 分钟, 再用清水洗净后浸泡4~6 小时,在28 ℃恒温下催芽,露白后播种。
3.2 育苗设施
利用育苗专用大棚, 苗床高度25cm,春提前栽培采用电热温床穴盘育苗(电热线功率120 W/m2)。
3.3 育苗基质
采用专用育苗基质,装入72 孔标准穴盘。
3.4 穴盘播种
播种前在苗床上排好穴盘, 浇透水,覆盖地膜,春提前栽培温床提前加温。每孔播1 粒种子,覆盖1 cm 厚育苗基质,播后至出苗覆盖50 g/m2 的无纺布。
3.5 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温度采取四段管理法:①出苗前苗床温度维持在25~30 ℃;②籽苗期棚内气温白天控制在20~22 ℃,夜间10~15 ℃;③第1 片真叶出现至定植前7~10 天,白天保持25~28 ℃,夜间15~18 ℃; ④定植前7~10 天加大通风量注重炼苗,白天20~25 ℃,夜间10~15 ℃,去除弱苗病苗。
2)水分管理。采取见干见湿管理,每次浇水要在晴天上午,水温控制在15~20 ℃,水量不宜过大,以渗透穴盘基质层为准。
 
4 整地施肥和定植
4.1 整地覆膜
定植前15~20 天, 选择非茄科作物茬口的地块, 翻耕晒土, 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 000 kg、饼肥300 kg、磷肥50 kg、钾肥20 kg,再做畦,做畦要平整,畦高40 cm,宽70~90 cm,畦上覆盖无氯黑地膜,膜下铺设滴灌管,架设大棚、防虫网,闭棚升温7 天左右。大棚膜、防虫网选用不含氯材料。
4.2 定植
大棚定植选择2 月上中旬地温稳定在7~8 ℃时定植, 在晴天上午9:00 以后至下午3:00之前进行。在畦上定植双行,株距25 cm。定植时使辣椒两排侧根与畦沟垂直。
 
5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浇足定植水。门椒坐住之前不浇水,浇水也是在植株出现萎蔫、需补充水分时,选择晴天浇小水。门椒坐住以后,开始用小水勤浇,保证辣椒生长发育的需求。根据天气确定浇水时间,早春气温低,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进入盛果期后加大浇水量,但要防止大水漫灌,雨前挖好排水沟,防止大雨造成土壤积水。盛果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亩顺水追施水量1/3 的沼液或腐熟饼肥50 kg,每7~10 天浇1 次水。定植后,每隔10 天喷1 次沼液3 倍稀释液,进行叶面追肥。门椒坐住后及时打掉门椒以下侧枝,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适当疏剪过密枝条。
 
6 病虫害控制
在塑料大棚的所有通风口和门上加设防虫网,阻止昆虫进入。通过种子无病化处理,培育壮苗、无病苗。高畦栽培,膜下滴灌。在保证足够密度和高畦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行距、缩小株距,以便通风透光降湿。有机栽培的密度不宜太大,辣椒栽培密度不超过3 000 株/亩。净化栽培设施环境,同一大棚内种植同一种作物, 生育期及生产措施完全一致,并有效处理作物残茬、残体,阻断病虫害传播途径。棚内挂设黄板诱虫,每亩大棚挂20 cm×30 cm 黄板10 张。利用高效生物农药严格控制病虫害发生中心,将病虫害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主要应用植物源杀虫、杀菌剂和AA 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农药防治病害, 如用百川康杀虫剂(含1.2%川楝素)1 500~2 000 倍液防虫害,云菊(5%天然除虫菊素)1 000~1 5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白粉虱和夜蛾等,百川康杀菌剂(含1.2%川楝素)1 000~1 500 倍液防病害。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等害虫, 在4—11 月害虫发生的高峰期挂灯,杀虫效果明显。每天的开灯时间以下午7:00 到次日早晨6:00 为宜, 开灯时间根据季节不同作适当调整。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每根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 天。诱捕器可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高度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诱杀的效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顶部20~30 cm, 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距离作物顶部10 cm 左右。挂置地点以上风口处为宜。诱捕器的设置密度要根据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每2~3 亩设置1 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挂1 个诱芯;针对小菜蛾每1~2 亩设置1 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挂1 个诱芯。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