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期准备
1.1 品种选择
生产用种要选择早熟、耐寒、耐弱光、品质优、果型小、早期易坐果、抗病等特点的优良品种。如特小凤、佳凤、早春红玉、佳玲和美玲等品种。
1.2 育苗基质配制
育苗基质以草炭( 2份) 为主, 配加蛭石( 1份)、珍珠岩( 0.5份) 和适量肥料、农药等。将配制好的基质加混和肥料(菜饼10份、鸡粪4份、三元复合肥1份混合沤熟) 5~ 6 kg /m3, 拌匀后加水喷湿, 再用75%百菌清300倍液或50%多菌灵250倍液和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边喷边拌, 堆积成堆, 覆盖薄膜压严备用。
1.3 播种穴盘及营养钵
使用72孔穴盘播种。当幼苗第1真叶全部展开时再移植到营养钵内, 营养钵以10x 12 cm 塑料钵或纸钵为宜。在播种和寄栽前用75% 百菌清300倍液或50%多菌灵250倍液喷洒或浸泡穴盘及营养钵进行消毒。
1.4 加温、保温材料准备
寒冬或早春育苗, 因气温低不利幼苗根系和茎叶的生长发育, 为了确保育苗成功应做好加温、保温工作。育苗应在塑料大棚内进行, 在育苗棚内再加小弓棚, 并加盖保温被(无纺布或草帘等) 保温, 加温以地热线加温效果较好。选定育苗床将地热线按10~ 12 cm 间距铺设。并在地热线上铺2~ 3 cm 厚稻糠或基质和地膜,摆上育苗穴盘或营养钵备用。
2 播种及苗床管理
特早熟西瓜育苗, 应用双棚3膜保温方式进行温度管理。整个育苗期间采用地热线加温, 3层薄膜和保温被保温。育苗最佳播种期在12月下旬至翌年元月上旬,西瓜可在4月下旬至5月初成熟上市。
2.1 播种
播种前晒种4~ 8 h, 用55 温水浸种5m in, 再加凉水调温至30 浸种4~ 6 h 后, 捞出揉搓洗净, 置30~ 32 恒温条件下催芽。种芽露白后将温度降至28 。待种芽出齐后再将温度降至18 左右练芽, 在播种前1 d将基质浇透水。插芽后再用配好的基质盖种1~ 2 cm厚, 再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2.2 苗床管理
2.2.1 温度 采用双棚3 膜保温方式进行温度管理。
基质温度夜间不低于18 , 白天保持在20~ 23 ; 棚内气温白天保持25~ 32 , 夜间不低于12 , 10% 的种芽出苗后要及时揭去床面的地膜。( 1) 在真叶未长出前, 棚内气温, 晴天白天保持在20~ 22 , 阴天保持在18 左右, 夜间保持在12 以上。基质温度, 白天保持在16~ 18 , 夜间不低于14 。真叶长出后,棚内气温白天保持在28~ 30 , 当气温超过30 时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降温, 夜间保持在12 以上。基质温度晴天白天保持在18~ 23 , 夜间保持在16 以上。( 2) 假植期: 幼苗第1真叶展开时, 要及时由穴盘移植到营养钵内。这一时期以温度和水分管理为主。棚内气温, 晴天白天保持在25~ 28 阴天保持在18 左右, 夜间保持在14 以上。基质温度, 晴天白天保持在18~ 20 , 阴天白天保持在16 以上。
2.2.2 湿度 播种后的苗床一般不补水。较大需在晴天中午前后开窗排湿。整个幼苗期, 苗钵表面不干不浇水, 浇水应结合施肥于晴天10:00时棚内湿度要求: 出苗前保持相对湿度90%, 出苗后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
2.2.3 光照 播种后的苗棚立即加盖草帘或保温被保温, 遇阴雨天24 h不揭, 晴天9:00时~ 15:00时揭开,透光增温。出苗后不仅晴天揭帘, 而且阴天有散光时也要揭帘。整个幼苗期夜晚封严棚膜盖帘保温。
2.2.4 施肥 当幼苗第1真叶展开时, 结合补水施一次清水粪, 并加0.2% 尿素或三元复合肥, 整个育苗期间补肥2~ 3次。
3 定植与管理
3.1 配套设施
大棚内配备作物架、内钢管棚和栽培槽等设施。作物架高度3.5 ~ 4.0m, 内钢管棚高2m。栽培槽宽0.78m、槽深0.28m、槽壁宽0.12m, 两槽间隔0.65m, 槽底稍凹, 槽底铺1.4m 宽农膜作为基质与土壤隔离层和基质保湿膜。大棚上方配有电动开启天窗,附带防虫网。棚内棚外各铺设1层电动遮阳网。大棚四周配手动式薄膜卷帘, 附带防虫网。
3.2 栽培基质配制
栽培基质以草炭为主, 配加蛭石和珍珠岩。配比为3:1:0.5。再加烘干鸡粪5 kg /m3、三元复合肥1 kg /m3、过磷酸钙1.5 kg /m3、菜饼2.5 kg /m3 和50% 多菌灵(或75%百菌清) 0.1 kg /m3。将基质、肥料、农药充分拌匀后均匀喷水, 使其潮湿, 再转入栽培槽。基质平均厚度在0.20~ 0.25m 以上。
3.3 定植
西瓜苗于2月中下旬定植, 每槽2行, 以"鼎脚式" 定植。行距0.5m, 株距0.40 ~ 0.45m, 密度2.775万~ 3.120万株/hm2。栽苗后浇足定根水, 拂平基质, 并及时覆盖地膜。
3.4 生产管理
3.4.1 温度 从定植到缓苗需要较高的温度管理。
该阶段棚内温度晴天白天保持在28 ~ 32 , 当温度超过35 时应及时降温、排湿。夜间要加盖保温被或保温草帘, 使棚温保持在10~ 12 。缓苗后到伸蔓期,使棚温白天保持在30 左右, 夜间达15 以上。坐果后棚温白天保持在32 左右, 夜间为18 左右。
3.4.2 湿度 后, 棚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 以下。若湿度过大, 阴天无雨时在11:00~ 13:00时短时间放风排湿。晴天10:00~ 15:00时放风排湿。开花坐果期应严格控制棚内湿度, 坐果后确保水分供给, 采收前10 d停止补水。
3.4.3 施肥 圆棵到开花坐果期, 根据苗情确定追肥时期和施肥量。追肥以三元复合肥为主, 适当配加有机肥, 肥液浓度为1.0% ~ 1.5%, 以根施为主。圆棵后追肥1次。坐果期幼果见长时, 再施1次膨果肥。
3.4.4 整枝、授粉 大棚吊蔓栽培, 采用2蔓整枝。
在伸蔓期将主蔓用引蔓线吊挂到作物架上, 选留一健壮侧蔓匍匐在栽培槽内, 及时摘去多余侧蔓, 抹去侧芽。直至开花坐果。为了减少养分消耗, 在整枝时将吊蔓卷须摘除。大棚西瓜开花坐果期, 每天7:00~ 10:00时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以第2和第3雌花为主。授粉后,要标明授粉日期, 以便后期采收。
3.4.5 病虫害防治 早熟西瓜育苗期间虫害较少, 病害主要有: 猝倒病、疫病和炭疽病。防止病害发生的主要措施是保持苗棚内低湿度管理, 出苗后苗棚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 以下。药剂防治时, 可用75%百菌清防治猝倒病, 用70% 甲基托布津或炭特灵防治疫病和炭疽病。栽培后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病毒病和蚜虫、白粉虱等, 除采取相应的农业防治措施外, 还要进行必要的药剂防治。炭疽病: 可用75% 百菌清600倍液或25%炭特灵500倍液喷雾, 每5~ 7 d防治1次。疫病: 发病前可用50%甲霜铜800倍液喷雾预防。以上2种病害发病初期均可用70% 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500 倍液喷雾后再用波尔多液( 1:1:180)喷于叶片正反面, 以后每7~ 10 d喷1次。病毒病: 在防治蚜虫的同时, 用20%病毒A加云大 120喷雾, 5~7 d 1次, 连喷2~ 3次。枯萎病: 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用甲基托布津、抗枯灵等对病区附近植株进行灌根。同时用10%石灰液浇灌拔除的病株穴。发现枯蔓, 要剪去病蔓, 并对病部进行药剂处理。可用50% 多菌灵液涂抹伤口(浓度可适当高一点)。对蚜虫和白粉虱等,可用蚜虱净、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3.5 适时采收
早春西瓜从开花到成熟约28~ 30 d。采收时按授粉标明日期适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