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设施栽培黄瓤西瓜新品种金星的选育

设施栽培黄瓤西瓜新品种金星的选育 焦自高,王崇启,董玉梅,肖守华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济南250100) 1 育种目标 西瓜是山东省栽培的重要瓜果之一。自20 世纪90 年…

设施栽培黄瓤西瓜新品种金星的选育
焦自高,王崇启,董玉梅,肖守华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济南250100)

1 育种目标
西瓜是山东省栽培的重要瓜果之一。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山东省设施栽培西瓜迅速发展,利用日光温室和拱圆大棚等设施栽培的西瓜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国内西瓜设施栽培选用的品种主要有
2 类: 一类是以京欣1 号为代表的中果型品种;另一类是以早春红玉和小兰为代表的袖珍小果型品种(以进口品种为主)。品种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京欣1 号类品种易出现裂果问题,且花色比较单一,均为红瓤品种;而进口小果型西瓜种子价格昂贵,增加了瓜农的生产成本。鉴于此种情况,笔者的主要育种目标是选育适于设施栽培的优质、中果型、黄瓤西瓜新品种。在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的支持下,笔者从2000 年开始广泛引进国内外种质资源,经过多代杂交、分离、组合选配、品种比较和示范试验,选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适合设施栽培的黄瓤西瓜新品种金星。
 
2 选育经过
2.1 亲本选育
2.1.1 母本代号绿王子00-1-1-1-3-1-1,是从2000 年开始对绿王子品种连续6 代人工授粉自交和选择而成的自交系。植株生长势较强。早熟,开花至果实成熟40 d 左右。果实长椭圆形,果皮底色墨
绿,上覆暗色条带,偶有黄点;单果质量3 kg 左右;瓜瓤大红色,瓤质细脆,纤维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0%;果皮厚度1 cm 左右。抗病。
2.1.2 父本代号小兰01-1-1-1-1,是从2001 年开始利用小兰西瓜品种连续4 代人工授粉自交和选择育成的自交系。植株生长势中等。早熟,开花至果实成熟35 d 左右,易坐果。果实圆球形,果皮底色绿,上覆深绿色细齿条;单果质量1.5 kg 左右;瓜瓤黄色,瓤质细脆,纤维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0% 以上;果皮厚度0.4 cm。
2.2 杂交配制

于2003 年春季配制杂交组合,组合编号105。于2003 年秋季,以京欣1 号为对照,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组合筛选试验,绿王子00-1-1-1-3-1-1×小兰01-1-1-1-1 组合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符合育种目标,随命名为金星。

3 试验结果
3.1 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
3.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4 年春在本所日光温室内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京欣1 号为对照。1 月17日播种,采用电热温床、营养钵育苗。2 月23 日幼苗3 叶1 心时定植,栽培行距75 cm,株距45 cm。3 次重复,小区面积10.8 m2,每小区栽培32 株。吊蔓栽培,双蔓整枝,每株留1 个果。调查第1 雌花节位,称单果质量,调查裂果率。每个重复取3 个成熟果,测定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和果皮硬度。试验结果见表1、表2。
品种比较试验金星与对照果实性状,对照发病比较
表1 显示,金星第1 雌花节位比京欣1 号低1 节;单果质量3.76 kg,比京欣1 号增加22.48%。品质测定结果,金星中心可溶性固形物为11%, 较京欣1 号高1.5 个百分点,有机酸含量较京欣1 号低42.2mg·g-1,每100 g 果肉维生素C 含量较京欣1 号高1.25 mg,可溶性糖含量略高于京欣1 号;果皮硬度25.5 kg·cm-2,较京欣1 号高3.5 kg·cm-2;裂果率仅为0.1%,而京欣1 号达8.53%,与对照差异显著。2004年春季,日光温室发病主要是叶枯病和枯萎病。由表2 可见,金星比京欣1 号叶枯病发病株少,发病率低,无枯萎病发生,病情指数较京欣1 号低。
3.1.2 品种示范
2004 年春季、2006 年春季在昌乐县尧沟镇拱圆大棚内进行了品种示范。1 月上旬播种,采用南瓜嫁接,2 月上旬定植。栽培株距0.35m, 行距2.9 m,平均667 m2 栽植657 株,每株留3蔓,其中1 蔓为结果蔓,每株留1 瓜。2005 年春季在费县方城镇拱圆大棚内进行了品种示范。播种期为1 月22 日,2 月7 日用南瓜嫁接,2 月25 日定植。栽培株距0.2 m,行距2.7 m,平均667 m2 栽植1 235株,每株留2 蔓,其中1 蔓为结果蔓,每株留1 瓜。3 年示范结果表明,金星平均单果质量为4.18 kg,大于京欣1 号;平均667 m2 产量3 648.4 kg,比京欣1 号增产25.54%;果皮厚度与京欣1 号相同,均为0.9 cm;平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为11.3%,较京欣1 号增加1.7个百分点。详见表3。

金星新品种示范结果

3.2 抗枯萎病苗期接种鉴定
试验于2006 年秋季在本所试验基地拱圆大棚内进行。西瓜种子在恒温箱内催芽,次日播种。播种前进行苗床及育苗基质消毒,基质配比泥炭∶ 蛭石∶ 珍珠岩为2 ∶ 1 ∶ 2。西瓜枯萎病菌菌种于25~28 ℃恒温箱中培养,待长出菌丝及孢子后再进行单孢分离,然后将菌种移于培养基,28 ℃ 条件下培养7 d,用双层纱布过滤,所得孢子液经血球计数板计数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0×105个·mL-1。待西瓜幼苗长到3叶1 心时,采用浸根法进行枯萎病病菌接菌处理,试验分3 个小区,3 次重复。苗期枯萎病分级标准:0级:无症状;1 级:真叶、子叶黄化或萎蔫面积不超过总叶面积的50%;2 级:真叶、子叶黄化或萎蔫面积超过总叶面积的50%;3 级:叶片萎蔫或枯死,仅生长点存活;4 级: 病株枯死。病情指数在10 以下属高抗;病情指数在10~50 属于抗病;病情指数在50
以上属于感病。3 周后调查统计病情。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金星接种枯萎病菌后,表现抗性好,发病率和死株率分别为64.8% 和21.6%,病情指数为34.5,均低于京欣1 号(表4),为抗病品种。
金星和对照品种苗期接种枯萎病病菌后的发病情况
4 品种特征特性
早熟,开花至果实成熟38 d 左右。易坐果。果实椭圆形;果皮深绿色,上覆暗色条带,偶有黄点;单果质量3~4 kg。瓜瓤橘黄色,瓤质细脆,纤维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1% 以上。生长势和抗病性强,适合日光温室及拱圆大棚栽培。
 
5 栽培密度试验
2004 年春季在本所试验基地进行了金星栽培密度试验,设4 个密度(表5),3 次重复。1 月10 日播种,嫁接育苗,2 月14 日定植。吊蔓栽培,每株留1瓜。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从1 515~2 083 株,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果质量随之降低,大小为2.35~3.01kg。667 m2 栽培2 083、1 851 和1 667 株的总产量无显著差异,但与667 m2 栽培1 515 株产量差异显著(表5)。从单果质量和667 m2 产量综合分析,金星支架栽培的适宜密度为1 600~2 000 株。生产上还要根据当地市场对于果个要求,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
金星设施栽培密度试验结果

6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适宜山东、河北、山西、天津、北京等华北地区日光温室或拱圆大棚等设施种植。山东地区日光温室栽培一般于12 月上旬至1 月上旬育苗,拱圆大棚1 月中下旬育苗。以葫芦或新土佐南瓜为砧木嫁接育苗。苗期40 d 左右,瓜苗3 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施足基肥。支架吊蔓栽培667 m2 定植1 600~2 000 株,爬地栽培667 m2 定植1 100 株左右。采取双蔓或3 蔓整枝。利用主蔓第2 雌花人工授粉坐瓜。果实坐稳后,施膨瓜肥,并结合浇膨瓜水。生长过程中注意及时防治炭疽病、疫病等病害。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