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早春大棚辣椒多层覆盖栽培技术
姚明华1 王飞1 李宁1 周国林2 程鹏飞3 赵定杰3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武汉430064;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武汉430065; 3.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 武汉430023)
近年来,湖北武汉地区早春大棚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多层覆盖是指利用钢架大棚进行大棚+ 内膜+ 小拱棚+ 地膜四层覆盖,采用这一栽培技术可以将本地的早春辣椒上市始期从4 月下旬提前至4 月上旬,从而能填补蔬菜“春淡”市场,增加菜农收入。
1 大棚及覆盖材料
选择跨度为6 m 或8 m 的钢架大棚,大棚拱高为2.5 ~ 3.2 m,大棚外膜用长寿耐高温、耐老化的聚乙烯无滴膜,厚度为0.8 ~ 1.2 mm,内膜可选用0.3mm 厚的薄膜覆盖,小拱棚内膜用可选用0.8 mm 厚的薄膜覆盖,所有薄膜必须干净、透光、无破裂。
2 品种选择
应选择早熟、耐低温弱光、丰产性好、优质的辣椒品种,如佳美2 号、湘早秀等大棚辣椒主栽品种。
3 培育壮苗
3.1 营养土配制
选用3 ~ 5 年未种过茄科蔬菜的田园土,土壤以壤土为好,园土占营养土的60% ~ 70%,掺入30% ~ 40%充分腐熟好的有机肥,并按其重量的0.1% ~ 0.2%加入过磷酸钙或复合肥,充分拌匀、过筛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用塑料薄膜密盖2 ~ 3 d 后便可装入营养钵。
3.2 适时播种
湖北早春辣椒适宜播期为10 月上旬,亦可于12 月上中旬采用穴盘基质加温工厂化育苗。
3.3 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不停搅拌,至水温降至30℃时,继续浸泡4 ~ 6 h,将种子捞出后用湿布包裹,放至28 ~ 30℃条件下催芽,待芽长至0.1 cm时撒播在苗床上。
3.4 苗床管理
50%种子出苗后,揭除床面覆盖的地膜。采用冷床育苗,待幼苗具3 片真叶时选晴天假植于营养钵内,假植深度以子叶节下1 ~ 2 cm 为宜,假植后于苗床上搭盖小拱棚,保持气温在20~30℃,空气相对湿度90%,7 d 后逐渐通风降湿,定植前7 d 炼苗。
4 整地施肥
定植前2 周将土壤深翻30 cm 后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可每667 m2 施腐熟农家肥3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500 kg 和氮磷钾复合肥50 kg。农家肥撒施深翻土中,复合肥沟施于畦面中央,深度10 cm。畦宽90 cm,畦高20 cm,沟宽30 cm,采用地膜覆盖。
5 扣棚增温
定植前7 d 先扣好大棚外膜,再在大棚内纵向拉5 根铁丝,铁丝距棚顶膜20 ~ 30 cm,呈弧形,中间铁丝两边覆盖内膜,内膜可选用0.3 mm 厚的薄膜覆盖,两内膜中间用夹子夹严。内膜外侧与大棚外膜裙膜底部相连,在两内膜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可起到保温效果,使棚内地温提高,利于定植后缓苗。
6 适时定植
在2 月上旬选晴天定植,每667 m2 定植3 800株,宜营养钵定植,定植后浇足水并加盖小拱棚。
7 温度管理
定植后当天应将大棚四周围严,一般5 ~ 7 d 内不通风,闭棚增温。晴天及时揭开小拱棚,增加光照,提高棚温。辣椒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 ~ 25℃,低于15℃生长缓慢,高于35℃易造成落花落果。由于地膜覆盖棚内的温度升降快,白天温度超过30℃时应及时通风,一般在晴天中午前后通风,棚内白天温度保持25℃左右。夜间盖上小拱棚,注意防寒。3月下旬可解除内膜和小拱棚,5 月上旬当外界夜间最低温度稳定在15℃时,即可揭掉大棚裙膜,保留大棚顶膜,防后期暴雨,减少病害发生。
8 水肥管理
前期浇足定植水,初花坐果时适量浇水,辣椒开始大量采收时加强追肥浇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左右;分别在采收初期和盛期,每667 m2 大棚追施复合肥10 ~ 15 kg,追肥水后应及时通风降湿。
9 植株调整
宜及早摘除第一花序下所有侧枝,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及过多的细弱杈枝,以节省养分,增强通风透光;及时搭立支架,中耕除草,培土上畦。
10 病虫防治
大棚春季辣椒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烟青虫等,应及时防治。灰霉病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疫病可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烟青虫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500 倍或苏云金杆菌乳剂200 倍液喷雾防治。
11 及时采收
当辣椒果实达到商品椒标准时应及时采收,特别是门椒更应及早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