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种选择
选择熟性早、耐低温、株型紧凑、结果集中,连续结果能力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尤其是前期产量高的品种。生产实践证明:皖椒4 号、薄皮早冠、鲜绿2 号在宣城地区栽培具有膨果快、上市早、产量高的特性,种植效益高,是早春设施栽培的优良品种。
2. 培育壮苗
2.1 种子处理
每667 ㎡ 用种量约40 ~ 50g。播前晒种1 ~ 2d。用55℃温水浸种30min,可杀死种子表面病原菌、促进种子发芽。再选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min,捞出在清水下冲洗干净后用湿布包好放在30 ~ 35℃环境中催芽。
2.2 播种
冬季育苗一般安排在10 月中下旬。由于宣城地区冬季气温最低可达-7℃,冬季辣椒育苗可采用电热线加温育苗,防止低温造成僵苗。育苗选用育苗专用基质土,穴盘采用50 孔营养盘。每1m3 基质土加入50%多菌灵30g 预防病害。将基质土装入至穴盘口lcm 处后浇透水。将催芽种子每钵播种2 粒,再装满营养土,按一般苗床规格排放在大棚内,平铺1层薄膜后搭小拱棚并关闭大棚保温。一般15d 左右出苗,齐苗后揭去地膜并喷1 次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防治病虫害。
2.3 苗期管理
辣椒出苗期温度控制在25 ~ 30℃,空气湿度保持在80% 左右。破心期适当降低温度,白天控制在18 ~ 20℃,夜晚温度控制在15℃,空气湿度保持在60% ~ 70%。进入11 月份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夜间要根据天气状况在小拱棚上增加覆盖物。在气温极低的天气,要通过电热线加温,保持小拱棚内气温在10℃以上。待棚温稳定在15℃以上后撒去拱棚。晴朗天气要适当通风,降低大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为提高幼苗对定植后环境的适应能力,缩短定植后的缓苗时间,在定植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应进行秧苗锻炼。炼苗期逐步增加通风时间,白天气温可降至18 ~ 20℃,夜间13 ~ 15℃,减少水分供应,促使床土“露白”。
由于育苗专用基质土营养充足、比例均衡,一般不再另外追肥,但在定植前15d 左右,为增强长势、促进花蕾发育可喷施一次氨基酸高磷钾型叶面肥。下大田定植前2 ~ 3d 应打一次药,严防带病,带虫下大田。
由于育苗专用基质土营养充足、比例均衡,一般不再另外追肥,但在定植前15d 左右,为增强长势、促进花蕾发育可喷施一次氨基酸高磷钾型叶面肥。下大田定植前2 ~ 3d 应打一次药,严防带病,带虫下大田。
3. 整地定植
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3 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地建大棚,定植扣棚前要清茬,除净田间地头的杂草。定植前30d进行翻耕,并结合施基肥667 ㎡施鸡粪2500kg、豆饼100kg、三元复合肥25kg、钙镁磷肥100kg, 定植前20d 扣棚,作一次移苗前的全面消毒,定植前7 ~ 10d 整畦, 畦宽80 ~ 100cm, 垄高15 ~ 20cm,在垄中间铺设内径大于28 ㎜孔径为0.8 ㎜微喷带,后铺盖1 层黑色地膜。一般在3 月上旬选择冷尾暖头定植, 每畦栽2 行, 株行距40cm×50cm, 每667m2 栽2500 ~ 3000 株左右,栽后畦上搭小拱棚。
4. 定植后管理
4.1 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以防寒保温为主, 白天温度控制在28 ~ 30℃,晚上18 ~ 20℃。夜间小拱棚覆盖草帘,上午9时后解除草帘和小拱棚,17时前盖好小棚膜和草帘,定植后3 ~ 4d内尽量保持棚内温度,只在中午适当通风1h左右,以利加速缓苗活棵。由于采用地膜覆盖,土壤保墒能力强,此期间一般不需要灌水,适当蹲苗也有利于门椒坐果。植株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抹除第一分叉处以下所有侧芽,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开花结果。
4.2 开花结果期管理
4.2 开花结果期管理
开花结果初期, 由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营养生长和花芽分化同时进行, 昼温20 ~ 25 ℃, 夜温16 ~ 20℃,有利于正常开花结果。当门椒、对椒坐住果并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每667 ㎡追施氮肥10kg、钾肥15kg。将肥料提前融化,确保无颗粒状物质,以后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水。浇水次数不可过多,在其生育期内要见干见湿,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高温、高湿和光照不足会引起落花,开花后管理重点是保护门椒,提高坐果率,为使辣椒在低温条件下顺利坐果,促进果实肥大,使用2,4— D 或坐果灵浓度为20 ~ 25mg/kg 和40 ~ 45mg/kg 喷雾,可使坐果率达80%以上。门椒收获后进人盛产期,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当棚温白天高于35℃、夜间不低于15℃时,可进入昼夜通风,并经常改变通风方向。
5. 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用栽培措施与药剂防治相结合,加强通风,降低棚内湿度。低温天气药剂防治采用烟熏法或粉尘法防治。辣椒疫病发病初期使用45% 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熏蒸,每7d 熏蒸一次,连续2 ~ 3 次。炭疽病发病初期喷施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防治。脐腐病发病初期及时选用0.1%氯化钙溶液或0.1%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可有效防治。辣椒病毒病早期使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防治蚜虫为主,发病初期用20% 病毒A400 倍液或1.5% 植病灵乳油400 ~ 500 倍液喷雾,每7d 一次,连续2 ~ 3 次。棉铃虫、菜青虫防治,在百株卵量20 ~ 30 时使用1.8% 阿维菌素3000 倍液或用Bt 乳剂200 倍液喷雾。白粉虱使用10%吡虫啉1000 ~ 1500 倍液或25% 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喷施。
6. 采收
早春辣椒栽培,抢先上市行情好、效益高。辣椒当果实充分膨大、表面具有光泽时,即可采收辣椒上市。门椒、对椒要提早采收,防坠秧。进入盛果期,结合市场价格,做到早收勤收、或轻收勤收,以争取最大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