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开封西瓜靠接栽培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开封是我国主要的西瓜生产基地,“汴梁西瓜”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随着西瓜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的规模化、基地化逐渐形成,种植面积集中,土地轮换周期缩…

开封是我国主要的西瓜生产基地,“汴梁西瓜”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随着西瓜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的规模化、基地化逐渐形成,种植面积集中,土地轮换周期缩短,甚至重茬种植,使枯萎病对西瓜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采用嫁接栽培是当前预防枯萎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随着嫁接重茬种植的持续,土壤带菌量增加,加之嫁接操作、嫁接苗管理的不规范,嫁接栽培的抗病性、高产性正逐渐减弱,枯萎病、根腐病发病程度逐年加重。本文就开封瓜区靠接栽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以规范嫁接及栽培管理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嫁接栽培的增产增效作用。
 
1 开封瓜区西瓜靠接栽培现状
1.1 推广应用面积快速增长,嫁接栽培已基本得到普及
开封瓜区西瓜嫁接栽培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当时由于重茬栽培,枯萎病发生严重,而防病特效药剂和高抗枯萎病品种的匮乏,使得西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嫁接技术的引入和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西瓜重茬种植问题。据统计,目前在开封西瓜主产区,以靠接法为主要嫁接形式,靠接栽培已占到总面积的95%以上。
1.2 嫁接方法
开封西瓜靠接以中棚为育苗场所,提前5~7 d(天)将西瓜播种于营养钵中,幼苗出土后在同一营养钵内播种砧木,10~15 d(天)后进行靠接,用嫁接夹进行固定,操作时砧木和接穗均不离土。所用砧木为本地食用葫芦,自行留种。采用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3 月上旬播种,3 月下旬嫁接,4 月上旬移入大田。育苗场所无需加温设备及其他设施。开封地区嫁接苗培育绝大部分是瓜农一家一户的个体行为,自育自用。一家一户的育苗方式受管理水平、播种时期、技术差别等因素制约,嫁接质量、瓜苗整齐度等参次不齐,使嫁接栽培的抗病性、增产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 靠接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操作不规范
靠接法嫁接时,砧木及接穗均从原育苗基质中拔出,进行离土嫁接。要求刀片自砧木子叶下1 cm 处,45°向下削一刀,深及胚轴的1/3~1/2,长约1 cm;在接穗的相应部位向上削一刀,深度及长度与砧木劈口相当,砧木与接穗舌形切片的外侧应轻轻削去一薄层表皮,将二者的切片相互嵌入,捆扎固定后,栽入育苗钵,置苗床培育。开封地区瓜农在嫁接过程中,为了便于嫁接,有意培育“高脚苗”,使砧木及接穗的下胚轴均较纤细;加上刀片角度偏大,砧木及接穗舌形切片的长度均不及1 cm,另外没有削去砧木及接穗切片外侧表皮层,造成接口愈合程度低,移栽及运输过程中,嫁接部位易出现裂缝。定植后,病菌易从此伤口侵入植株体内,造成枯萎病的发生。
2.2 嫁接时期不当
接穗第1 片真叶显露、砧木子叶充分平展时为靠接的适宜时期。此时下胚轴尚未形成髓腔组织,表皮也未被木栓化的皮层细胞所代替,同时外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细胞分裂较旺盛,易于在砧木和接穗的切削面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在愈伤组织中发生新生维管束,实现砧木和接穗共生。开封瓜区户均种植面积大,一般技术水平的农户人均每天嫁接600~700 株,0.43 hm2 的瓜苗需6~7 d(天)才能嫁接完毕。嫁接时间的延长,缩短了嫁接与移栽的间隔期,一般瓜苗嫁接结束3~4 d(天)后即进行移栽,接口尚未完全愈合就移入了田间,给病菌侵入植株提供了便利。
2.3 接穗不断根
嫁接后10 d(天)左右,砧木和接穗实现了真正的共生,进入成活期。此时应及时切断西瓜的根茎部,即接穗断根。但开封瓜区的瓜农绝大部分并不将西瓜的下胚轴切断。这主要是为了省工省时;或因嫁接时期偏晚,来不及切断下胚轴;再者就是育苗技术不过硬,出现了“高脚苗”,断根后易出现“头重脚轻”现象,瓜苗倒伏或自接口处折断。没有切断下胚轴的西瓜嫁接苗,栽入大田后,土传病害的病菌往往通过西瓜根系侵入植株。
2.4 低畦栽培
开封瓜区多采用低畦栽培。低畦栽培是指定植畦低于坐瓜畦,将定植畦做成低于地面10 cm、宽50 cm 的平畦,坐瓜畦做成高20 cm 的龟背畦。嫁接苗定植时,接口须高于土面3~4 cm,移栽时瓜农还能做到这一点。但由于田间农事操作及灌水淤积,中后期定植畦与坐瓜畦往往持平,低畦栽培成了平畦栽培,原来高出土面的嫁接口被淹埋在土壤中,病菌就会通过嫁接口侵染植株。
 
3 改进措施
3.1 科学管理,培育壮苗
壮苗应子叶完整、平展肥厚,下胚轴粗短,叶色浓绿,根系舒展、白嫩。为防止出现徒长苗,在70%幼苗拱土至子叶展平阶段,应注意适当降低苗床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白天20~25 ℃,夜间15~18 ℃,湿度维持在80%左右,以培育健壮幼苗。嫁接后为促使嫁接口尽快愈合,温度管理以白天26~28 ℃,夜间20~22℃为宜,相对湿度应大于95%。3~4 d(天)后在早晚空气湿度大时少量通风,1 周后伤口愈合,再逐渐加大通风量,恢复正常管理。
3.2 适期嫁接,规范操作
嫁接10 d(天)以后嫁接苗进入成活期,因此在进行靠接栽培时,应适当提前嫁接,在接穗真叶显露、砧木子叶充分平展时即开始嫁接。并保证嫁接苗在一个温、湿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10 d(天)以上,使接口完全愈合。应规范嫁接操作方法,刀片角度保持在45°左右,切口深及胚轴的1/3~1/2,长约1 cm,再轻轻削去砧木和接穗舌形切片外侧的薄层表皮。使二者的切片相互嵌入,紧密结合,有利于接口愈合。
3.3 改进做畦方式,减少田间感病几率
低畦栽培中,种植畦宽度不够,田间农事操作的影响是造成中后期低畦变“平畦”的主要原因。为克服因畦面变化引起的嫁接口被淹埋问题,应推广运用改良式平畦。其做畦方式为:种植畦和坐瓜畦高度齐平,在种植畦两侧各留一个浇水沟,低于种植畦15cm 左右,两侧呈20°缓慢向坐瓜畦延伸。此种能灌能排的做畦模式,使种植畦和坐瓜畦均成为龟背高畦,能减少西瓜根部积水,使西瓜坐果部位处于坐瓜畦的最高处,最大程度地减轻因湿度过大而引发的病害。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