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春大棚小型西瓜混合基质无土栽培技术
马超,曾剑波,朱莉,陈艳利,李云飞,李婷,攸学松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
西瓜作为北京市传统的优势农作物,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北京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西瓜产业的标准化、均衡化的生产,品牌化、差异化的运营,生态化、高效化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产业升级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地区常规设施西瓜种植主要以土壤栽培为主,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水肥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枯萎病及线虫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此外种植以经验种植为主,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不高。无土栽培是解决设施西瓜连作障碍问题的有效方法,由于营养液配方固定,水肥灌溉自动化,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且产品质量稳定,利于西瓜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化的发展。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15 年开展小型无土栽培技术的试验与示范,2017 年春大棚小型西瓜示范点于端午节前上市,较常规生产提前1 周,节水30%,平均果形指数1.26,中心糖含量12.5%、边糖含量10.4%,平均单瓜重为2.57 kg,头茬瓜产量82 500 kg/hm2以上,示范效果明显。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槽与栽培基质处理方法
1.1 栽培槽的构建
采用简易栽培土槽形式,该栽培槽规格设置是上口宽度为45~50 cm,下口宽度为30~35 cm,深度为30~35 cm。栽培时,槽内先铺设一层塑料薄膜隔离土壤,薄膜上层铺设一层加厚防虫网,基质置于防虫网上。
1.2 基质选择
1.2 基质选择
栽培基质配方为草炭∶珍珠岩∶蛭石=7∶3∶4(w/w),基质混合时,加入33 kg/m2 鸡粪(有机质含量≥20%;pH:5.5~6.5;全氮(以N 计)≥0.8%;全磷(以P2O5 计)≥0.3%;全钾(以K2O 计)≥0.4%),将配制好的栽培基质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消毒,混匀后填于栽培槽中。
1.3 水肥系统
每个栽培槽内平行铺上2 条滴灌带,滴灌带直径为15 mm,出水口间隔30 cm。首部应用精量施肥系统,使每条滴灌带出水口出水均匀,并安装过滤装置,以防止出水口堵塞。
1.4 肥料的选择
应用西瓜专用配方A、B 肥。①A 肥。硝酸钾∶四水硝酸钙=7∶4(w/w);②B 肥。磷酸二氢铵∶7 水硫酸镁=1∶1(w/w)。2 种肥料中均加入微量元素,pH:5.5~5.8。
2 栽培管理
2.1 品种选择
由于栽培茬口为春大棚:生长势强、抗早衰、商品性好、耐低温弱光和综合抗逆能力强的硬肉类型小型西瓜品种主要有超越梦想、北农传祺、L600 和京颖”;砧木品种为京欣砧4 号。
2.2 茬口安排
接穗及砧木分别于2 月初播种,3 月中旬定植,4 月中下旬授粉,5 月下旬开始采收。
2.3 育苗
砧木与接穗于2 月初播种,砧木播于32 孔穴盘,接穗播于育苗盘。苗子露头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当砧木1 叶1 心,接穗2 子叶展平时,采用贴接法进行嫁接。嫁接期间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18~20℃。成活后温度白天20~28℃,夜间不低于15℃。定植前15 d 和7 d 分别倒苗一次,以保证幼苗整齐性;定植前1 周炼苗,将温度控制在白天20℃左右,夜间10~12℃。
2.4 定植前准备
在定植前1 个月扣好大棚,大棚东西两边的风口下围覆双层棚膜,以利保温。2 月下旬将栽培专用基质填入栽培槽内,每个栽培槽内平行铺上2 条滴灌带。定植前10 d 将栽培基质浇透。
2.5 合理密植
在3 月中上旬,棚内地温达15℃以上时,瓜苗3叶1 心时定植。采用“一主一侧”整枝方式即头茬瓜只主蔓结瓜,侧蔓供养,一棵秧留一个瓜。双行定植,株距30 cm,定植株数可30 000 株/hm2,选晴天上午定植,把苗从营养钵取出,移入当天打好的定值穴中,穴内事先放好西瓜专用缓释农药“一株一片”。定植后,滴灌浇水10 min,搭建小拱棚保温,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3 田间管理
3.1 CO2施肥
采用颗粒CO2 气肥如使用“金凌爽”牌吊袋式CO2气肥较佳,该方法操作简单,无毒、无公害,均匀吊挂“金凌爽”牌CO2气肥300 袋/hm2(约30 kg),有效期约30 d,一个生长季共施用2次(约60 kg)即可。
3.2 温湿度管理
3.2 温湿度管理
3.2.1 温度管理。缓苗期以保温为主,保持日温25~30℃,夜温10℃以上,当中午温度高于30℃时可揭拱棚膜适当放风,夜温高于10℃以上时可去掉小拱棚。此时保持“双幕”封闭直至缓苗结束。伸蔓期:日温保持在28~30℃,夜温保持在12℃以上,主要依靠调控大棚两个侧风口和“双幕”风口控温。当夜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撤去“双幕”。坐果期:日温保持在28~35℃,夜温保持在15~20℃,以保证植株正常开花结果,当夜间气温在20℃以上时可不关风口。
3.2.2 湿度管理。西瓜其最佳的田间持水量在60%~80%最经济,不同生育期有所不同,苗期为65%,伸蔓期70%,果实膨大期75%;西瓜要求空气干燥,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空气潮湿则生长瘦弱,坐果率低,品质差,易诱发病害。
3.2.2 湿度管理。西瓜其最佳的田间持水量在60%~80%最经济,不同生育期有所不同,苗期为65%,伸蔓期70%,果实膨大期75%;西瓜要求空气干燥,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空气潮湿则生长瘦弱,坐果率低,品质差,易诱发病害。
3.3 水肥管理
(1)pH 和EC 值控制。EC 值:整个生育期EC值均控制在1.5~2.5 ms/cm。苗期EC 值控制在1.5~1.8 ms/cm;伸蔓期EC 值控制在1.8~2.0 ms/cm;坐果期EC 值控制在2.0~2.5 ms/cm。
pH:整个生育期pH 均控制在5.5~6.0。苗期pH控制在5.5~5.8;伸蔓期pH 控制在5.8~6.0;坐果期pH 控制在5.8~6.0。
(2)不同生育期营养液灌溉策略(表1)。营养液的配方一般采取日本园式配方和斯泰耐配方。按照营养液配方研发西瓜专用配方肥A和B。采收前1周,减少灌溉量,提高果实品质。
3.4 植株调整
采用“一主一侧”整枝方式即头茬瓜只主蔓结瓜,侧蔓供养,1 棵秧留1 个瓜。当主蔓长至80 cm开始吊蔓。除留主蔓外,再选留基部1 条健壮子蔓作为侧蔓,去除其余子蔓和孙蔓。当侧蔓长至50 cm 时绕在主蔓低部以提高种植密度,侧蔓头茬不结瓜仅作为营养枝,20 片叶左右时掐尖,以减少主蔓坐果期的营养消耗。以提前主蔓头茬瓜的上市时间,提高头茬瓜种植效益。
3.5 保花保果
头茬瓜一般选取主蔓第2、3 朵雌花进行授粉,由于早春气温低、坐瓜难,在人工授粉外,可适当喷施“顶好”牌坐果灵以提高坐瓜率。人工授粉宜选在晴天9:00—11:00 进行。授粉后做好标记,标明授粉日期。当西瓜坐果后,选留主蔓上果形周正,刚毛分布均匀的西瓜,及时摘除畸形果,以减少养分消耗,头茬瓜每棵瓜秧选留1 个瓜。
3.6 二茬瓜连茬坐果
当头茬瓜成熟度达80%~90%时,侧蔓条顶端开始长粗,主蔓及侧蔓出现一批瓜胎较大的雌花,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或蜜蜂授粉,灌溉策略与头茬瓜一致。打开大棚两端及顶风和腰风口,避免高温高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可适当打开地脚风口,增加通风量。遇雨天时及时关闭风口,避免雨浇淋瓜秧。
3.7 病虫害防治
3.7 病虫害防治
春大棚小型西瓜病虫害的防治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勤观察、早预防。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和枯萎病等。后期主要病害有蔓枯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和蓟马等。立枯病可选用恶霉灵和咯菌酯防治;猝倒病可用霜霉威和哈茨木霉菌防治;枯萎病可用咪鲜胺和恶霉灵防治;蔓枯病可用氟吡菌酰胺和苯醚甲环唑防治;白粉病可用氟硅唑、醚菌酯和氟菌唑防治。红蜘蛛可用联苯肼酯防治,蚜虫和蓟马可用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
4 采收
头茬瓜授粉后约35~40 d 成熟,5 月中下旬集中上市,二茬瓜瓜授粉后约30 d 左右成熟,一般在6月中下旬成熟。二茬瓜皮薄、易裂,一般在成熟度达80%~90%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应根据授粉标记分期分批采收。采收后及时分级,包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