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个草菇菌株比较研究*
敖莉1,2, 杨维丽1,2, 李长田1,2, 姜建新2, 李玉1,2**
(1.吉林农业大学教育部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130118;2.江苏江南生物科技院士工作站, 江苏丹阳212364)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别名稻草菇、美味苞脚菇、兰花菇、秆菇、贡菇及中国菇等, 在日本称为袋茸、中华春占地等, 属于伞菌目(Agaricales) 、光柄菇科(Pluteaceae)、小苞脚菇属(Volvariella)[1],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的腐生真菌。我国是最早栽培草菇的国家, 距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2,3]。草菇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时间较久, 分布较广, 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和台湾等省区[4]。草菇在国际上享有“中国蘑菇”的声誉, 这是食用菌中唯一获此“殊荣” 的品种。草菇不仅具有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的可口品质, 更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从而倍受人们青睐[5,6]。张树庭[7]指出草菇中蛋白质、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双孢蘑菇和甘蓝、花椰菜等常见蔬菜中的含量, 营养成分介于肉类和果品蔬菜之间。经常食用草菇, 可提高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加速伤口和创伤的愈合, 防止坏血病的发生, 还有降低胆固醇, 提高人体抗癌、解毒的功效[8-10]。
近年来, 草菇市场价格高, 效益显著, 草菇生产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在食用菌生产中, 以草菇的产量最低, 不稳定且菌种易退化。要提高草菇产量, 一方面应提高栽培技术, 另一方面应进行现有品种筛选和改良, 为了进一步提高草菇种植专业户栽培水平, 结合草菇室内栽培技术,笔者从广州微生物研究所引进9 个草菇菌株与江苏省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用品种V830 进行了比较研究, 以期能筛选出适合丹阳市及周边地区栽培出菇的优良菌株, 弥补因长期使用V830 而引起的菌种退化问题, 同时为遗传变异和遗传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菌株
V106、V97、V9715、V238、V904、VD、V3A、V11、V432-2, 均由广州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V830 由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供试培养基配方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20%、葡萄糖20%、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 0.001%、琼脂20%,pH7。
原种培养基: 棉籽壳92%、麦麸5%、石灰3%, pH自然。
床栽培养料: 废棉92%、石灰8%, pH 自然。
2 试验方法
2.1 培养料准备
将废棉暴晒2 d 后置于拌料框内, 撒石灰粉, 边淋水边踩踏, 使其吸足水, 在控去多余水分后堆成方形料堆并踏实, 堆置72 h 发酵后置于栽培架, 把料铺平后覆盖薄膜, 关闭门窗, 菇房内用燃烧的煤球加热进行巴斯德灭菌。
2.2 草菇母种菌丝生长试验
将供试菌株活化, 用直径0.6 cm 的打孔器截取活化菌种块接种到直径90 mm 培养皿中, 每菌株3 个重复,封好后置30℃培养。每隔12 h 测1 次菌丝生长长度, 取平均值, 计算菌丝生长速度, 同时观察菌丝长势。旺盛:指菌丝粗壮浓密, 爬壁力强, 气生菌丝多; 较旺盛: 指菌丝较粗壮浓密, 爬壁力较强, 气生菌丝较多; 正常: 指菌丝一般粗壮浓密, 爬壁力一般, 气生菌丝一般; 弱: 指菌丝稀疏细弱, 无力, 气生菌丝少。菌丝生长速度(V, 单位cm·d-1) 公式如下:
V= (R-0.6) /D
式中: R 表示菌落直径, 单位cm; D 表示培养天数。
2.3 草菇原种菌丝生长试验
选用13 cm×25 cm×0.005 cm 的聚丙烯袋, 常规装袋、灭菌。在接种箱内将供试菌株打孔接种到已降至室温的培养料内, 30℃培养, 定期检查发菌情况。每菌株接3 个重复。菌丝长至袋肩开始画线并测量菌丝生长长度, 计算菌丝生长速度, 同时观察菌丝长势。
2.4 草菇菌株栽培试验
菌种按常规方法制作, 30℃恒温培养。培养料发酵结束后在室内床架上铺料接种, 接种方式为撒播。每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重复3 次。每个小区面积0.8 m2, 用干料8 kg·m-2 左右, 常规管理, 比较出菇特性。
3 结果分析
3.1 10 个草菇菌株母种菌丝生长试验结果
10 个草菇菌株母种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 10 个草菇菌株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不同, 但是差异不显著。V830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速度是2.97 cm·d-1; 其次是V97 和V9715, 分别为2.87 cm·d-1 和2.86 cm·d-1; 菌丝生长速度最慢的是V904, 仅为2.42 cm·d-1。其它菌株处于中间状态。10 个草菇菌株的菌丝长势也有区别, V830、V9715 菌丝长势表现为旺盛, V97 菌丝长势表现为较旺盛, V904 菌丝长势最弱, 其它菌株正常。
3.2 10 个草菇菌株原种菌丝生长试验结果
10 个草菇菌株原种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见表2。
10 个草菇菌株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长势有差异。V9715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日均生长速度是2.07 cm·d-1;其次是V830、V432-2, 分别为2.05 cm·d-1 和1.99 cm·d-1;菌丝生长速度最慢的是V106 和V904, 分别为1.69 cm·d-1和1.68 cm·d -1。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 V9715、V432-2 与对照V830 之间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a=0.05 和a=0.01), V106、V904 与对照V830 菌株生长速度之间差异极显著(a=0.05 和a=0.01), 其它菌株处于中间状态。10 个菌株的菌丝长势也有区别, V830、V9715 菌丝长势表现为旺盛, V432-2、V97 表现为较旺盛, V904 菌丝长势最弱, 其它菌株正常。
3.3 子实体产量比较
10 个草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产量比较情况见表3。
10 个草菇菌株的子实体产量有差异, V9715 的产量最高, 小区平均产量为1.3 kg, 生物学效率为16.25%, 其次是V830, 小区平均产量为1.21 kg, 生物学效率为15.13%, 最差的是V904 没有出菇, 其它菌株处于中间状态。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V97、V9715 和对照V830在一个产量水平, 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a=0.05 和a=0.01), V11、V3A、V106 在一个产量水平, 较对照子实体产量减产达显著水平, VD、V238、V904 在一个产量水平, 较对照子实体产量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3.4 10 个草菇菌株的出菇特性比较
10 个草菇菌株的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见表4。
V9715 和V106 出菇时间较对照早, V11、V432-2、V3A 出菇时间与对照相同, VD、V238 和V904 出菇时间都比对照晚。V9715 和对照在栽培料上的菌丝生长旺盛,没有被杂菌浸染, V11、VD、V432-2、V3A、V97、V106在栽培床上出现少量杂菌侵染或者鬼伞, 但是草菇菌丝占主导, V238 的菌丝生长缓慢, 鬼伞占主导。V3A、V97、V238 菌株, 成熟期平均单朵重在15 g 以下, 是小粒品种,VD 为大粒品种, V11、V830、V432-2、V9715、V106 为中粒品种, 大小合适, 深受市场欢迎。V106 子实体顶部小而尖, 基部偏大, 其余菌株的子实体均为长卵圆形, 菇型较好。V830、V3A、V97、V238、V9715、V432-2 颜色较深, V11、VD、V106 颜色较浅, V9715、VD 外菌幕较对照厚, 不易开伞。
4 结论与讨论
10 个草菇母种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V830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平均为2.97 cm·d-1, 且菌丝生长旺盛, 但是10 个菌株间差异不明显; 10 个草菇原种菌丝生长速度试验结果表明, V9715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平均2.07 cm·d-1; 而且菌丝生长旺盛; 10 个草菇菌株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草菇V9715 的生物学效率最高, 且出菇时间较早, 抗杂菌能力较强, 子实体大小合适, 菇形较好, 颜色较深, 商品性状较好, 深受市场欢迎。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没有严格的正相关性, 菌丝生长快, 在综合培养基上表现强势的菌株在废棉培养料上不一定表现强势, 但是一般菌丝生长快的菌株产量也较高, 如V9715 菌丝生长速度为2.86 cm·d-1, 小区平均产量为1.3kg; V830 为2.97 cm·d-1, 产量为1.21 kg。在床栽试验中, 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的菌株鬼伞发生很少, 而产量低、生物学效率低的菌株, 鬼伞发生多。
综合试验结果, 草菇菌株V9715 具有菌丝生长旺盛、出菇时间早, 抗杂菌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的特点, 适宜在本地区生产中应用, 同时为遗传变异和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