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和无土栽培

 植物究竟需要什么作为其营养的问题困惑了人们很长时间。         1840年以前,很多人认为植…

 植物究竟需要什么作为其营养的问题困惑了人们很长时间。
        1840年以前,很多人认为植物是以腐殖质作为其营养的,泰伊尔(Thaer)在1809年明确提出腐殖质营养学说,但是许多研究者试图从其它方面来进一步研究植物的营养问题。Van Helmont从柳条试验中得出水是植物营养的结论,Glauber认为植物的营养要素是硝石(KNO3)而不是水。大约在1755年Francis Home指出植物的营养要素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可能包括空气、水、土、盐、油和火。
 直至1840年德国的李比希(Liebig)创立了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以后,关于植物是以什么作为其营养的问题才得以根本的解决。
        在1865年Knop和Sachs用盐类制成的人工营养介质栽培植物成功,有力地证明了矿质营养学说的正确性。人们对植物营养要求才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是对土壤本质即土壤肥力这一核心思想的认识。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不仅是学术上一个划时代的学说,而且给以后化肥工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无土栽培技术在一百多年前是作为验证植物营养学说而使用的,它充分证明了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正确性,充实和丰富了矿质营养学说的内容。     
         所以,没有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就难以证明矿质营养学说的正确性,其内涵也不可能得以充实和完善。反过来,日趋完善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进一步推动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使得最初用于验证矿质营养学说正确性的无土栽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使之发展成为一种优质、高效、高产作物生产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因此,可以说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是无土栽培的理论基础。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