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秋葵, 别名秋葵、羊角豆等, 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中东部, 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大城市有少量栽培,其嫩荚肉质柔嫩、气味芳香、风味独特, 可供炒食、凉拌、加工罐头等, 种子富含钾、钙、铁、锌等矿物质,干种子可用于榨油和提取蛋白质, 亦可作为咖啡的代用品或添加剂。花、种子、根均可入药, 对胃炎、胃溃疡、恶疮等疾病有较好疗效, 经常食用嫩荚还有健胃整肠之功效, 是一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保健型蔬菜。我所2004 年从湖南省农科院引进红秋葵在怀化试种, 取得了初步成功, 现将其栽培技术小结如下:
1.播种育苗
长江流域4~6 月播种, 直播、育苗移栽均可。为避免伤害根系, 育苗移栽必须采用营养钵育苗。一般采取直播, 在播前20 天左右整地做畦, 畦宽1 米, 沟宽30~40 厘米,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 千克、进口三元复合肥40 千克, 翻入土中, 耙平畦面备用。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55℃的80%多菌灵500 倍液中浸种20 分钟进行种子消毒, 再用清水浸泡24~48 小时, 即可准备播种。每畦播两行, 株行距50 厘米×70 厘米, 行间错开播种, 使其生长后根系分布均匀, 每穴播3~4 粒。
2.田间管理
①间苗。当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及时进行间苗, 剔去弱苗、小苗, 每穴留2 株壮苗。
②肥水管理。间苗后7~1 0 天施1 次齐苗肥, 用稀释人粪尿加0.3%~0.5%的尿素浇施。开花结果期重施1 次追肥, 每亩结合灌水施1 5~20 千克三元复合肥, 以后无需再追肥。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充分湿润, 尤其是开花结果期不可缺水, 如遇高温干旱天气, 最好每天浇水1 次。长期下雨时应注意及时排水。
③病虫害防治。红秋葵病害一般较少, 而虫害较多, 苗期主要是蚜虫, 可用1 0%吡虫啉1 500倍液防治; 中后期主要为斜纹夜蛾、椿象等, 可分别用高效溴氰菊酯1 500 倍液、敌杀死5000 倍液防治。
④采收。用于炒食、凉拌的嫩果要及时采收,采收标准为: 花谢后7~8 天, 嫩果长8~1 0 厘米, 果实外观比较鲜嫩。如采收过迟, 果实变老,纤维化程度增加, 品质下降。因果实有刚毛, 采收时应佩戴手套, 避免刺伤, 方法是用剪刀剪断果柄, 不能用手硬拉, 以防扯坏枝条。收获种子的应待种子充分成熟时方可采收。一般可持续采收至秋霜前, 每亩产量达1 500~2000 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