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位于鲁东南部,年平均气温12.1 ℃,年降雨量873 mm,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184 天,属温带季风气候。以前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单位面积效益不高,为提高日光温室种植效益,笔者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日光温室结构性能,和菜农一起进行了蔬菜一年多茬栽培试验、示范,经过几年摸索,总结出日光温室芹菜、番茄、秋黄瓜一年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模式,每667 m2产值23000 元,目前这种栽培模式种植面积达100 公顷,从而有效提高了日光温室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在鲁东南地区及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日光温室结构
温室坐北朝南,跨度9 m,长度60~80 m,前脊高0.8 m,脊高3.2 m,后墙高2.2 m,墙厚0.8~1 m,后墙南缘至中立柱0.8 m,中立柱间距3 m,前缘外挖0.3 m×0.3 m的防寒沟,后墙在距地面1.0 m处每间留一个0.3 m×0.3 m的通风口,温室旁建操作室。温室后坡宽1.5 m,用稻草、玉米秸秆等隔热保温材料铺成50 cm的厚度。前温室面由温室架、温室膜、压膜线组成。为增强保温效
果,在寒冷的季节,温室膜外加盖后5 cm的草苫,草苫外再加盖一层棚膜,以增强保温效果并起到防雨雪作用。
茬口安排
芹菜8月上旬育苗,10月上旬定植到温室内,翌年2月上旬上市;番茄于12月下旬营养钵育苗,2月中旬定植到日光温室内,4月下旬开始上市,6月上旬收获完毕;秋黄瓜5月上旬育苗,6月上旬定植到放风口处盖防虫网、棚膜外盖遮阳网的温室内, 10月份收获完毕。
搭配品种
为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芹菜选用“天津黄苗实埂”,番茄选用“L-402”,秋黄瓜种植“新泰密刺”。
芹菜
培育壮苗
催芽 播种前先催芽。具体方法:将种子浸种后放在15~20 ℃的环境中催芽,5~7 天后,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苗床准备 深翻整地,结合深翻,每667 m2铺施充分腐熟的细碎优质圈肥5000 kg,然后整平地面,做成宽1.2~1.5 m、长20 m左右的苗畦,做畦时取出部分畦土过筛备作覆土。
播种 播种宜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苗床先浇透水,将种子于少量细沙拌匀,在畦面上均匀撒播,然后覆细土,厚度0.5 cm,为防阳光暴晒和雨水冲刷,播种后在苗床上加盖遮阳网。
苗期管理 播种后到出苗前,每1~2 天浇一次水,保持畦面湿润。出苗后,在光弱时撤掉遮阳网。第一片真叶展开后,逐渐减少浇水次数。5~6叶期,控制浇水,防治徒长。苗高5~6 cm,
结合浇水,每667 m2追尿素10 kg。当幼苗5~6片真叶、苗高15~20 cm时定植。
定植
定植
深耕深翻,结合耕翻,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5000 kg,搂平耙细,做成1.2~1.5 m的平畦。选阴天或傍晚时分定植。定植时,先在苗床浇水,然后起苗,将起出的幼苗按大小分级,并分别定植,定植的株行距为12 cm×12 cm,每穴栽1~2 株,随栽随浇水,栽植深度以不埋心叶为宜。
定植后管理
温度调节 当白天温度降到10 ℃,夜间降到5 ℃时,及时扣棚保温,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15~20 ℃,夜间10~15 ℃,11月后温度急剧下降,要加盖草苫以加强保温。
肥水管理 定植时浇足底水,2~3 天后再浇一次缓苗水,浇水后中耕。心叶发绿时,蹲苗7~10 天。蹲苗结束后,每667 m2追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10 kg。待植株叶柄粗壮、叶色浓绿时再浇一水,追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每667 m2施肥10 kg。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定植后一个月,4~5 天浇一水,勤中耕。扣棚后,通常一个月浇一水,当株高达到30 cm时,每667 m2追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20 kg,或腐熟人粪尿1000 kg,以后根据芹菜生长状况,决定追肥次数数量。收获前7~8 天浇一水,使叶柄充实、鲜嫩。
番茄
培育壮苗
播种 把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6 h捞出洗净,置于25 ℃环境中保温催芽。当催芽种子70%破嘴时播入已浇足水的营养钵内,播后盖营养土0.8~1.0 cm。
苗期管理 苗床温度白天20~25 ℃,夜间15~18 ℃。定植前7 天开始炼苗,白天炼苗温度15~20 ℃,夜间10~15 ℃。
定植
按小行距40 cm、大行距80 cm,株距35 cm的规格定植番茄,定植后盖地膜并浇缓苗水。每株番茄留三穗果摘心,每穗果留大小一致的果实3~4 个。
定植后管理
温湿调控 缓苗期温度:白天25~28 ℃,晚上不低于15 ℃;开花座果期:白天20~25 ℃,晚上高于10 ℃;结果期:8:00~17:00,22~26 ℃;17:00~22:00,15~13 ℃;22:00~8:00,13~7 ℃。要通过地膜覆盖,滴灌或暗灌,通风排湿,调控温度等措施,把棚内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
肥水管理 座稳果前不追肥,座稳果后每667 m2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15kg,第一穗果始收时,每667 m2追磷酸二铵5 kg,尿素8 kg,硫酸钾10 kg。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发生灰霉病,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发生病毒病,用20%盐酸吗啉胍·铜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现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杀。药剂防治病虫害,本着三要三不要的三条原则:晴天用药,不阴天用药;上午用药,不下午用药;交替用药,不单一用药。
秋黄瓜
育苗
用60 ℃热水浸种10 min,并不断搅拌,然后用25 ℃的温水浸泡8 h,将浸泡的种子包在纱布里搓洗,用湿布包好放在26~28 ℃的地方催芽,待70%的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播前先将营养钵放入育苗棚内。播种时将黄瓜种平放在营养钵内,使芽尖朝下,然后盖1.5 cm厚的细土。为实现黄瓜抗病、高产,黄瓜采用黑籽南瓜嫁接。
定植前准备
黄瓜定植前深耕30 cm,结合耕翻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6000 kg,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100 kg,草木灰50 kg。由于定植后正赶上酷夏,温室后墙要留好通风口通风降温,放风口处盖防虫网防虫,夏季棚膜外盖遮阳网遮阳。
定植
番茄收获后及时整地,按条带1.2 m,按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5 cm的规格定植。定植时选晴天上午,取整齐一致的壮苗,开沟移栽,浇水覆土后盖地膜。定植后浇足缓苗水。
定植后管理
开花前管理 定植后缓苗前,白天温度25~30 ℃,夜间15~16 ℃;缓苗后白天温度25~28 ℃,夜间14~16 ℃。经常擦拭棚膜,将棚上吸附的灰尘及时擦掉以提高透光率。开花前不追肥,尽量少浇水,使植株以营养生长为主转为生殖生长为主。
结瓜期管理 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 ℃,夜间15~16 ℃。要通过膜下暗沟浇水、滴灌等方式降低棚内湿度,抑制病害发生。浇水要看天、看墒情、看植株,第一批瓜座稳后,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10 kg,进入盛瓜期,肥料宜施勤施。瓜秧长到30 cm时,及时吊蔓或用竹竿插架。瓜蔓爬到棚顶前及时摘心,促进侧蔓萌发。以后发生的侧蔓,可在瓜后与瓜前留1片叶摘心。随时剪除卷须,将下部枯黄老叶、病叶适时摘掉,带出棚外深埋。
防治病虫害
霜霉病 用9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雾,也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并交替用药。
灰霉病 主要为害幼瓜,其次是叶和茎。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发病初期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或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防治。
蚜虫 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杀。
经济效益
蚜虫 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杀。
经济效益
第一茬种植芹菜,每667 m2产量5000 kg,收入10000元,第二茬栽培番茄,每667 m2产量5000 kg,收入8000 元;第三茬种植秋黄瓜,每667 m2产量3500 kg,收入5000 元;全年总收入23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