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韭菜选用天津市蓟县蓟农种业公司的超级独根红品种;配制营养液所用水源为自来水;硝酸钾、硫酸镁、硝酸钙等无土栽培所需肥料均为进口化学肥料,微量元素为分析纯试剂。
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农学认知基地的连栋玻璃温室内的无土栽培实验区进行。采用D F T 栽培方式, 栽培槽的规格为长×宽×高=12.0 m×1.0 m×0.15 m;每个栽培槽300 个定植孔,每个定植孔定植3 株韭菜。选用华南叶菜类配方(配方1)、1/2HoaglandSnyder配方(配方2)和1/2英国农业部硬水地区配方(配方3)为供试配方(表1)。
微量元素采用通用微量元素营养配方(表2),所选用的3 种营养液的总盐分浓度相近。除营养液配方不同外,其余栽培管理条件一致。营养液pH值控制在6.4~6.6之间,每日定期供氧,每隔15 天左右,补充一次营养液。
在2008年4月15日取露地生长的长势相同的韭菜,将地上部收割保留2 cm,经洗根和消毒后定植于装有不同处理营养液的定植槽中,每个栽培槽为1 个处理,并按照长度平均分为3 个小区(每个小区3 块定植板),作为3 次重复。试验在2009年1月20日结束。在韭菜生长过程中,每个小区选定6 个定植孔韭菜样本对其株高、叶长、叶宽和叶数进行调查,按处理计产。试验期间韭菜共采收7 次,2009年1月13日为最后一次采收,并对2008年7月4日、2008年11月25日和2009年1月13日采收的韭菜进行相关品质分析。品质测量结果为4 次重复的平均值。
3 分析方法
硝酸盐含量测定采用水杨酸比色法;亚硝酸盐含量测定采用α-萘胺法;Vc含量测定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法;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丙酮法。利用Excel2000和InStat3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利用F测验进行显著性检测。
二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韭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在韭菜生长过程中多次(17 次)对不同配方的韭菜生长指标(如株高、叶长、叶数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3。由表3可以明显看出,3 种不同营养液配方下韭菜生长存在明显差异。17 次的测量结果非常一致,均为配方1培养的韭菜植株长势最好,且与其他2 个配方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在试验过程中韭菜共采收7 次,不同配方韭菜产量存在明显差异(表4)。其中配方1培养的韭菜产量最高,且与配方2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配方3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达到极显著水平。从3 种配方总盐分浓度可以看出,三者的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配方1中的营养成分比例相对其他两种配方的营养成分比例更适合韭菜的生长,从而得到较高产量,达到提高韭菜经济效益的目的。
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韭菜品质的影响
在试验过程中对3 次采收的韭菜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5~表9。
由表可以看出,配方2可以显著提高韭菜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并且与配方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相比于配方2,配方1韭菜的可溶性糖含量较低,但与配方3差异极显著,其他品质指标与配方2无显著差异。配方3可以极显著提高韭菜维生素C含量。
三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营养液中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比例,可以降低韭菜体内硝酸盐含量,这与前人在韭菜、菠菜和白菜上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配方2中铵态氮含量较高,而产量较低,与前人试验结果NH4+浓度过高导致韭菜产量下降,可能与氨在叶片中会引起膜质过氧化而快速透过生物膜有关相一致。提高营养液中铵态氮的比例,还会引起营养液pH值的变化,如图1所示,配方2的pH变化最为剧烈,需要频繁调节其pH值,耗费人工。
试验结果表明增加,营养液中铵态氮的含量会降低韭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而张春兰等报道铵态氮比例高有利于菠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杨月英等在对番茄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而朱祝军等的研究则表明,供应铵态氮可降低烟草中的维生素C含量,在强光下会更加明显,卢凤刚等在对韭菜的研究中,得到与本试验一致的结果。这说明不同形态的氮素对不同类型的蔬菜体内所含维生素C的影响不同。除了硝酸盐和维生素C外,叶绿素和可溶性糖也是蔬菜作物极为重要的品质。本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硝态氮,铵态氮可以增加韭菜叶绿素含量,从而使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这与金玲在对小白菜的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一致。
2 结论
综合考虑营养液配方对韭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认为华南叶菜类配方是最佳配方,其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51 kg/m2,品质较好,而且生产中pH值和EC值都相对稳定,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