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非洲紫罗兰的组培快繁及移栽

非洲紫罗兰的组培快繁及移栽 ■郑伟华,孙晓陆,韩 琪,谢新民 (新疆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830000) 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 ),又名非洲堇,苦莒…

非洲紫罗兰的组培快繁及移栽
■郑伟华,孙晓陆,韩 琪,谢新民
(新疆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830000)

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 ),又名非洲堇,苦莒苔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呈莲座状,叶为肉质,被覆绒毛,花蓝紫色,花期5 个月~8 个月。原产热带非洲的巴西、坦桑尼亚,性喜温暖、湿润、庇荫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高温、较耐干旱,栽培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非洲紫罗兰是世界重要的室内观赏花卉,由于以下优点它备受人们喜爱并广泛流传:花姿艳丽,色彩斑斓;多年生,护理得当可年年开花,且花期长;品种繁多,花型花色变化大;养护容易,适宜室内窗边生长等。非洲紫罗兰现已成为居室案头摆放的雅致端庄的珍品,有“室内花卉皇后”之称。
非洲紫罗兰常规繁殖可用叶插法,在条件适宜时,2 个~3 个月便可由一片成熟叶片长成3 株~5 株小植物。种植多年的亦可分株繁殖。育种上则常用种子繁殖(经杂交授粉)。但这些方法繁殖系数都不高,不利于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由于看好植物组织培养的巨大潜力,从七十年代已有人开始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来大量繁殖这种植物。非洲紫罗兰分化能力很强,组培较易成功。但在新疆这一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将非洲紫罗兰的组培苗移栽成活并开花,直至达到工厂化生产的程度,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摸索。

组织培养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①BA 10 mg/L+NAA 0.2 mg/L  
②BA 0.5 mg/L + BA 0.2 mg/L
◎继代培养基:③BA 0.2 mg/L~0.5 mg/L +NAA 0.1 mg/L + GA 0.3 mg/L
◎生根培养基:NAA 0.1 mg/L~1 mg/L
◎培养条件:光照度1000 Lx~2000 Lx,光照时间5 h~10 h,温度27 ℃。培养基为MS培养基。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外植体的取样时选健壮洁净的植株,取比较新的成长叶,从近中心处将叶柄基部切断,流水洗去泥土、灰尘,拿到超净台中做表面消毒。先用纱布吸干水珠,再用70%酒精浸漂20 s,迅速倾出酒精,倒入无菌水,漂去酒精,再用次氯酸钠(5%)消毒10 min,用无菌水洗6 次漂去消毒剂。外植体的消毒后的材料置无菌纱布上,吸干表面带的水分,用利刀将叶切成边长6 mm的小方块,叶柄切成3 mm的小段,接种到试管里,为减少损失,增加成活率,最好每试管只接1 块外植体。

初级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
外植体产生了小苗以后,可在继代培养基上做继代增殖。转移的丛生小苗切成较小的丛,或者将一些较大的苗再切碎,在新鲜培养基上培养30 天~40 天,并可增殖得到更多的丛生苗。用于非洲紫罗兰生根兼长大苗的培养基为M S O , 或1 / 2 MS+NAA 0.01 mg/L~0.05 mg/L;1/2 MS+IBA 0.05 mg/L等数种;一般在1 个月内便可生根。

移栽
试管苗驯化(炼苗)
试管苗是在无菌高湿环境下生长发育,表面没有蜡质层,既不保湿又不能防止杂菌的侵染。只有经过有效的驯化培养,才能适应自然环境,正常生长。常利用移栽前的3 天~5 天,在培养室内去掉瓶盖,将试管苗暴露于空气中,使其逐渐适应自然界的温湿度,但同时应避免强光并防止杂菌侵染。非洲紫罗兰叶片较多、较肥厚,保水能力较强,因而生命力较强,移栽成活率较高的植物,所以在它的组培快繁过程中即使省去了炼苗这一步骤,移栽成活率也很高。
移栽
将经过或不经过炼苗的非洲紫罗兰移栽于河沙或腐殖土中(移栽时切勿伤根,用清水洗净沾附的培养基),浇透水。移栽后两周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注意防风和防止杂菌侵染。移栽场所的温度在20 ℃~24 ℃,幼苗不宜受到阳光直射,以散射光为好,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影响移栽成活的因素
试管苗是在无菌、有营养供给、适宜光照、温度和100%相对湿度环境下生长的,一旦出瓶种植,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生长的剧烈变化。为了使试管苗大量移栽成功,就必须尽可能创造适宜它生存的环境,并进行严格管理。在创造适宜试管苗生存的小环境之前,必须对新疆特别是乌鲁木齐市的气候特点以及温室的小气候特点进行了解。
新疆气候特点对幼苗移栽的影响
新疆是一个地理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的地区,其气候特点为: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蒸发势大;光照丰富;春季多大风、风沙天气;夏季白昼炎热,多阵风及雨、雹天气。对乌鲁木齐市来说,除上面的基本特点外,还有一些特殊之处:春季天气变化剧烈,冷暖交替,有倒春寒出现;冬季严寒、多雪等。因此,在不同季节,针对不同的天气状况,要利用温室内的排风扇、冷风机、循环风机、降温水泵、遮阳装置、暖气等设备来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以创造一个最适宜幼苗生长的环境。
温室小环境特点对幼苗移栽的影响
笔者所在温室的基本状况:三跨,面积约1500 m2,钢骨架,玻璃顶;东西向有冷风机、排风扇和水墙,可通风降温加湿;南面为玻璃墙;还有循环风机、遮阳幕、暖气等设备,可用微电脑控制,也可人工控制,是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温室。温室在各种设备的调控下,形成了湿度大、温差小、光照弱、二氧化碳浓度高等特点,这一方面有利于幼苗生长,另一方面也造成温室内易生杂菌、冬季闷热空气不易流通的不利之处。

影响移栽成活的关键因素
保持湿度
培养瓶中的小苗生活在100%的相对湿度中,移栽后必须保持一个较高的温度并逐渐降低,使苗慢慢适应自然环境。在乌鲁木齐市干燥多风的气候环境下,保湿是移栽过程的关键因素,保湿一旦不好,苗必死无疑。我们的具体措施是:移栽完毕后淋透水,在苗的周围喷雾并立即蒙上保湿透气透光的聚乙烯地膜。这样苗周围的空气就会有90%~100%的湿度。在苗的生长过程中,要慢慢延长揭开地膜的时间,逐渐降低温度,直至苗成活。同时要观察苗是否挺拔,如有失水萎蔫则应立即喷雾并将地膜蒙严。还可将放苗处的地面浇湿以加湿降温。

选择适当的种植介质
基质要符合以下条件:疏松透气、适宜的保水性。常用的有粗粒状蛭石、珍珠岩、粗沙等,或者将它们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使用前必须经过消毒。珍珠岩透气性好,含水量适中,化学性质稳定,是一种很好的基质。但珍珠岩中没有可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所以在幼苗适应外界的环境之后,还必须再移栽到土壤中去。因此在实践中对于一些较易移栽成活的花卉,如非洲紫罗兰、芦荟等,我们常用灭菌土作为基质,这样可省去二次移栽的麻烦。选用中性偏碱的土壤,最好不含有机肥,可适当添加椰糠、珍珠岩以改善土壤结构,而且土壤颗粒不可过大。灭菌时用较低浓度的甲醛溶液,将土逐层淋透后用不透气的塑料布蒙严,保持24 h后敞开,待甲醛挥发干净后即可使用。

防止杂菌丛生
试管苗原来的环境是无菌的,移栽后难以保持完全无菌,但应尽量不使杂菌丛生,以利于成活。这里要注意三点:一是前面提到的基质要灭菌,并应快速用完,以防放置过久重新染菌;二是试管苗出瓶时应进行药浴,即把试管苗浸没在一定浓度的杀菌剂中数分钟。这样既可洗去附着其上的培养基又可杀菌消毒;三是在苗栽好后,用800倍~1000倍的百菌清、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等喷淋杀菌。
此外,温室应保持洁净,没有易腐烂、变质的东西,必须定期清扫并杀菌消毒。

保持适宜光照
试管苗原来是有营养供应的,出瓶后靠光合作用维持生存,因此光照不能太弱,以强度较高的漫射光为好,一般应在1500 Lx ~4000 Lx之间。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用自动控制的遮阳幕来控制光线,再局部加盖遮阳网。

温度适宜
非洲紫罗兰性喜温暖,但不耐高温,温度控制在20 ℃~24 ℃为宜。

水分适当
非洲紫罗兰较耐干燥,但试管苗出瓶时水应浇透,成活后则要见干再浇。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随时补水,过多的水分应能迅速沥除。浇水注意不能将小苗冲倒或溅上泥土。非洲紫罗兰叶子的正反面都有浓密绒毛,叶上不能沾水沾泥,否则苗易死亡。

综上所述,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的移栽是一个环境因子的综合处理问题,只有将温度、湿度、基质、水分、光照等几个因素处理好,幼苗才能有较高的成活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