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无土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椰糠基质无土栽培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基质无土栽培模式,它具有气水比和容重优秀、可再生、可持续的优点,该栽培模式使用成本较低,一次性投入较小,其椰糠栽培生产的蔬菜水果品质好,产量也高,解决了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提高了蔬菜对水肥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用肥,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目前对袋装椰糠做黄瓜基质栽培的报道较少,课题组总结介绍了以袋装椰糠为基质的设施黄瓜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技术,供生产者参考。
1 生物学特性
1.1 温度
黄瓜喜温不耐寒,白天生长发育适宜温度25~32 ℃,夜间15~18 ℃。当温度低于10 ℃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产物的转运以及授粉等生理活动均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止。一般情况下,黄瓜的冻死温度在0~2 ℃。根系生长的适宜地温在20~25℃,低于15℃或高于32℃不利于根系的生长。黄瓜昼夜温差在10~15℃时,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1.2 光照
黄瓜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 5.5 万 ~6.6万lx和0.2万~0.3万lx,所 以 黄 瓜 属 于 比较耐弱光的果蔬,一般在保护地冬春季均可以进行栽培。依据各地不同气候条件特点,夏季栽培可以覆盖遮阳网以降低温度,减小光照强度。冬季则 可 以 覆 盖 无 滴 膜,悬 挂 反 光 幕,以 调 节 光 照条件。
1.3 水
黄瓜生 长 设 施 内 的 湿 度 一 般60%~90%为宜。理想的空气湿度应该是苗期低,成株高;夜间低,白天高,低至60%~70%,高至80%~90%。黄瓜喜湿怕旱又怕涝,所以在椰糠种植过程中,需要依据当地气候特点,以及当日的天气情况,采用滴灌进行灌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1.4 肥
黄瓜是典型的喜肥而又不耐肥的蔬 菜,定 植后的不同时期,需要供给不同浓度的营养液,以满足黄瓜不同时期生长的营养要求。依据黄瓜生长的不同时期,将肥料分为 A1、A2、B肥进行调配,结 合 水 肥 一 体 化 系 统,设 置 不 同 时 期 的 电 导 率(EC值)、酸碱度(pH)以达到提高产量及品质的目的。
1.5 气
土壤栽培过程中,由于土壤的板结,导致土壤中的含氧量降低,不利于根系的生长,而椰糠栽培由于 其 很 好 的 透 气 性,从而促进了根系的生长。设施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对黄瓜的高产至关重要。一般二氧化碳浓度在800~1000μL·L-1。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适时的通风换气及人工释放二氧化碳是非常重要的。
2 品种类型及茬口
2.1 品种类型
黄瓜品种繁多,在选择品种类型时,需要依据不同茬口的气候特点进行合理选择。椰糠栽培生长期较长,需要依据不同栽培期,合理选择耐低温或耐高温的品种。迷你型水果小黄瓜有“夏之光”(22-35)SunstarRZF1杂交种;“冬之光”(22-36)ValleystarRZF1 杂 交 种;“北 斗 星”(22-33)RZF1杂交种。长黄瓜有“维吉尼亚”VirginiaRZF1杂交种。密刺黄瓜品种有“博杰616”“博美716”
“东方秀”“喜旺”(24-915)等。
2.2 茬口安排
早春茬口于1月中旬育苗,苗龄约30d,2月中旬定植,一般3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采收期;秋延茬口在7月中下旬育苗,苗龄10~15d,8月上中旬定植,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采收期。.
3 栽培管理
3.1 定植前椰糠处理
3.1.1 新椰糠处理方法
以规格为18cm×10cm×100cm 规格椰糠为参考,铺设好椰糠条后,滴灌带通过椰糠条,排水口 不 开。用 pH5.0,EC 值 为3.0 mS·cm-1的硝酸钙溶液进行冲洗,每个椰糠袋注入处理液18L左右,静止48h,然后开排水口。再用EC值为1.8~2.0mS·cm-1的营养液进行冲洗,直到灌溉液与回液 EC值一致方可定植。若未达到定植时间,每天用营养液灌溉2~3次对椰糠进行维护,直到定植。
3.1.2 旧椰糠处理方法
用氯溴异氰尿酸500倍液进 行 滴 灌 处 理,每667m2 用量在4000L左右,静止48h,然后用营养液冲洗,同上。
3.2 定植
定植之前的练苗非常重要,从第一片 真 叶 出现到4~5片真叶期定植前 为黄瓜花芽分化和奠定前期产量的时期,此 时 期 采 取 的 温 度 管 理为12~15 ℃的夜间温度刺激雌花的花芽分化。定植前需要先保证椰糠基质的湿润,选 择 在晴天的下午进行定植,避免高温时段,有利于缓苗。椰糠无土栽培黄瓜按照行距 150cm,株 距 20~25cm的标准在种植袋或者种植槽内定植。
3.3 温度管理
定植后苗期昼夜温差不能太大,温度 较 高 有利于缓苗,一般白天25~28 ℃,夜间20 ℃左右。待缓苗后依据不同的生长时期控制其生长温度。初花期需要逐步拉大昼夜温差,白天25~28 ℃,夜间 16~18 ℃。 结果初期白天控制在 25~26 ℃,夜间不低 于16 ℃。盛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 ℃,夜间则不低于15 ℃。
3.4 光照管理
早春茬口由于日光温室内光照不足,所 以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后墙及两侧墙体上悬挂反光幕,以提高光照强度。秋延茬由于苗期光照较强,所以在晴天的11:00—15:00覆 盖 遮 阳 网(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调节),以降低光照强度,促进缓苗。
3.5 水肥管理
椰糠无土栽培定植后,施肥灌溉分为3个桶,即 A 肥(A1、A22种高纯度大量元素和螯合态微量元素)、B肥(特制中量元素和螯合态微量元素)和 C 肥(调节 pH),幼苗期至花期使用黄瓜专 用A1(平衡型肥)、B水溶肥,灌溉液pH5.0~5.5,EC值1.8~2.0mS·cm-1,定植初期秋延为8~10次(单次85~100mL),早春为6~8次,开 花期至结果期使用 A1+A2(高 钾 型)和 B 肥 料,灌溉液pH5.0~5.5,EC值为2.5~2.8mS·cm-1,日出1~2h后开始灌溉,日落前1~2h停 止 灌溉。 晴 天 情 况 下,每 株 每 天 灌 溉 施 肥 量 为1000~1500mL(1g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的能量,在20℃时是2444.9J,30℃时是2430.2J。
根据叶面积和时间段每1cm2 的光照积累量可以算出每天植株的大概需水量,进行指导灌溉),依据不同天气情况合理进行调整,阴雨天可相应拉长灌溉间隔时间,减少灌溉次数。晴天温度较高时,可缩短灌溉间隔时间,增加灌溉次数,以满足不同气候天气情况下作物生长要求。
结果期至 盛 果 期 使 用 A1、A2、B 肥 料(根 据长势情况对 A1、A2肥料进行调整),从结果期逐步转移至盛果期的过程中,其灌溉施肥量以及肥料的浓度是需要不断进行变化和调整的。前期灌溉的pH5.0~5.5,EC值为2.8~3.0mS·cm-1,灌溉方式和花期至结果期相同,每次的灌溉量相应的增加,每株每天约灌溉1800~2500mL。盛果期灌溉施肥pH5.0~5.5,EC值2.8~3.2mS·cm-1,灌溉量2000~2500mL,依旧按照日出1~2h后开始灌溉,日落前1~2h停止灌 溉(寒 冷 季 节 可以适当增大 EC值,天气炎热适当降低 EC值)。进行田间管理时需要每天灌溉结束或灌溉开始前测量灌溉液和排 出 液 的 总 量、EC 值、pH,需要 保 证 每 天 灌 溉 流 出 量 占 总 灌 溉 量 的 25% ~35%。当作物长势较弱时,坐果 能 力 弱,叶 大,营养器官长势旺,可以适当拉大昼夜温差。
3.6 植株调整
植株长到7~8叶后,要及时把植株绕在吊绳上。主茎上的第1~4节位不留果,以促进营养生长,该品种黄瓜结果力强生长过程中要进行疏花疏果。
3.7 病虫害防治
霜霉病:70%乙锰 WP(可湿性粉剂)500倍、50%甲霜铜 WP600倍、58%甲霜灵锰锌 WP500倍、64% 杀 毒 矾 WP400 倍、72.2% 普 力 克 水 剂800倍、72%克 露 WP800~900倍、47%加 瑞 农WP800~1000 倍、69% 安 克 锰 锌 1000 倍。45%百菌清烟剂667m2200~250g,放4~5处,点燃熏一夜,7d熏1次。
白粉病:用2%农抗120或2%武夷霉素150倍、70%甲基 托 布 津 WP600~1000倍、40%多硫悬浮剂500倍、50%硫磺悬浮剂200倍、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或绿妃(先正达公司)进行喷雾。
灰霉病:用10%的速克灵烟剂,每次每667m2250g、50%速 克 灵 可 湿 性 粉 剂2000倍 液、50%扑海因可湿性 粉1500倍 液。每6~7d用 药 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药要喷到花及幼瓜上。细菌 性 病 害 (主 要 是 角 斑 病、叶 枯 病):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50%甲霜铜 WP(可湿性粉剂)600倍、60%琥 乙 膦 铝(DTM)WP500倍、50%丰护安500倍、34%绿乳铜500倍、27%铜高尚悬 浮 剂 400 倍、47% 加 瑞 农 WP800~1000倍、硫 酸 链 霉 素 或72%农 用 链 霉 素 可 溶 性 粉 剂4000倍、细菌灵(原粉)即 CT5000~6000倍进行喷施。
蚜虫和白粉虱:用10%吡虫啉粉剂4000倍液、25%阿克 泰 水 分 散 粒 剂2500~5000倍 液、2.5%天王星乳油2000倍 液,6~7d喷 一 次 药,连续防治2次。
美洲斑潜蝇:用2.0%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50%潜 克(灭 蝇 胺)可 湿 性 粉 剂 3500 倍 液、5%尼索朗(噻螨酮)乳油2000倍液混配3000倍液。
3.8 果实采收
根瓜及早采收。以水果黄瓜 为 例,由 于 其 强雌性从2~3片叶即有幼瓜出现,不要留太多果,长势旺盛的可以1叶留1果,长势弱可以隔一个叶留1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