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特早熟栽培技术
熊德桃1 邓正根2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南昌330200;2 新干县农业局)
西葫芦即美洲南瓜,适应性广,生长快,结果早,是瓜类蔬菜中上市最早的品种,其嫩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等多种营养物质,质嫩味鲜。江西省各地利用大棚加小拱棚加地膜方式进行特早熟栽培,经济效益高,已成为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很受欢迎。
1 西葫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西葫芦比较耐寒、耐肥、耐旱。生长发育快,果实生长期较短,为30~40 天;以嫩瓜为商品,在种子未变硬之前采收,每株坐果数较多。西葫芦种子13℃以上开始发芽,开花结果期温度要求高于15℃,14℃以下开花结果不正常。经低温炼苗后的幼苗,在早期定植成活时,能耐短期0℃低温,同其它瓜类相比,西葫芦忍受低温能力最强。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光照不足、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弱、节间长、叶片薄,易引起落花落果。西葫芦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沙壤土和粘壤土均能正常生长,但在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pH5.5~6.8)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大棚栽培时经常因土壤湿度过大,造成徒长,影响坐瓜。
2 优良品种
2.1 早青
株型矮,从第4~5 叶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每节都可结瓜。结瓜性能好,瓜长筒形,可同时结瓜2~3 个。极早熟,春季露地直播后45 天左右可采收每个250g 左右的嫩瓜。单株结瓜总数7~8 个,667m2 产量3000~4000kg。
2.2 新早青
极早熟种,播种后40 天左右可采摘单果重250g 左右的嫩瓜,是目前最早熟的西葫芦一代杂种;结瓜性能好,1 株上可同时结瓜3~4 个。每株采收嫩瓜8 个,667m2 产量4000kg 左右。适合保护地栽培。
2.3 黑皮西葫芦
新西兰引进品种,植株矮生,瓜长圆柱形,墨绿色,单果重约525g,早熟,播种至初收为40~50天,主蔓结果,较耐寒,易感染病毒病和白粉病,肉质柔滑。
2.4 花叶西葫芦
阿尔及利亚引进品种。茎蔓较短。嫩果长筒形,皮深绿色,质优。早熟,从播种到收获为50~60天。单瓜重0.5~1.0kg,667m2 产量可达4000kg 以上。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育苗
特早熟西葫芦栽培在江西以12 月15 日前后浸种催芽为好,需要利用大棚套小棚、营养钵育苗;有条件的可用电加温线与营养钵育苗。播种前先用55℃的温水浸种30 分钟,待水自然冷却后再浸8 小时,沥干水后用湿布包好,置于30℃的条件中催芽,约48 小时出芽。然后播种,并盖好小拱棚保温保湿。播后至出苗前应保持土壤湿润,早播要注意保温。培育大苗、壮苗是保证早熟丰产的重要环节。所以,出苗后至移植前应追施1~2 次稀薄液肥,适当控制水分,不要过湿。晴天大棚温度高于28℃时通风,降低苗床湿度,防止幼苗徒长,培育壮苗。在瓜苗3~4 片真叶时移栽,选下胚轴短壮、子叶肥大、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的壮苗。为预防病害发生,每周用50%多菌灵600 倍液喷1 次。冬季低温期间可利用草帘覆盖小棚保温,如长期阴雨,可利用25~40 瓦灯泡补光。
3.2 建棚、施肥与定植
利用大棚加小棚进行极早熟栽培的,以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为好。避免连作,要求3 年内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如土壤酸性过重,667m2 施生石灰100~150kg 进行中和。每年11 月份建好大棚,以6m×30m 标准钢架大棚为好,也可用毛竹片与圆木建成简易大棚,并盖好棚膜,棚宽在4.5~5m 左右,长25~30m,高2m 左右。667m2 施腐熟农家肥1500kg、三元素复合肥50kg、钙镁磷肥25kg、硼砂1.5kg 作基肥。畦面宽0.8m 左右,畦沟宽0.3m,畦面要求平整、土细,以便覆盖地膜。地膜以0.015mm 的反光膜为好,冬季可增加光照。有条件的可在盖地膜前铺好滴灌管,利用滴灌进行灌溉有利于降低土壤湿度,预防病害发生。1 月上中旬移栽,每畦栽1 行,株距50cm,栽后盖好2 层小拱棚膜保温。
3.3 田间管理
3.3 田间管理
3.3.1 幼苗缓苗后及时用0.4%尿素水追施2 次,促进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后应适当补充肥水,防止植株早衰,并结合防病用0.4%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叶面肥进行叶面追肥3~4 次。第一次采收后,距根部30cm 处追肥1 次,667m2 用尿素5kg、氯化钾3kg,促进后续幼瓜生长。
3.3.2 合理排灌:春季阴雨天多,要加强排水。晴天干旱时要及早灌水,以免影响正常生长。特别是雌花着生之后,应保持土壤湿润,保证嫩瓜迅速生长。
3.3.3 中耕除草:未覆盖地膜的西葫芦,在定植成活后未封行前,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以促进瓜苗生长,并适当培土。
3.3.4 人工辅助授粉:西葫芦有先开雌花的习性,生产上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促进坐果,人工授粉在上午8~10 时进行,将雄花花药轻轻涂在雌花柱头上,1 朵雄花可授3 朵雌花。为了保果,可用20~30mg/kg 的2,4-D 在开花当天上午用毛笔蘸药液涂于花梗或子房上;也可用40~50mg/kg 的番茄灵喷洒在雌花柱头上。
3.4 病害防治
江西省早熟栽培的西葫芦主要病害有灰霉病、褐腐病、菌核病和白粉病等。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种植密度适宜,避免过密造成枝叶郁闭;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适时适量灌水,避免大水漫灌,阴雨天切不可灌水;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保持棚膜清洁,增强光照;坐果后及时摘去残花;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病瓜,深埋处理;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壤。灰霉病发病初期选用50%速克灵1000 倍液、50%扑海因1500 倍液或50%多菌灵500 倍液交替防治,6~7 天喷1 次,连续喷3~4 次。褐腐病俗称“花腐病”,造成幼瓜腐烂,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 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或77%可杀得400 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主要为害果实及茎蔓,发病初期可用50%的农利灵、50%速克灵、50%扑海因或50%多霉灵1000 倍液防治。同时用速克灵或扑海因50倍液涂抹病斑。喷药时注意喷在茎的基部、老叶、土表及瓜条上,连喷3~4 次。
霜霉病在棚内空气湿度大时易发生。可选用58%瑞毒锰锌或64%杀毒矾600 倍液、25%瑞毒霉与70%代森锰锌1∶2 混合的600 倍液防治。6~7 天喷1 次,交替喷3~4 次。
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粉锈宁)粉剂或10%世高水剂2000 倍液、12.5%速保利600倍液、70%安泰生500 倍液或40%福星8000 倍液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白粉虱,可用10%吡虫啉1000 倍液防治。
4 采收
西葫芦一般定植后40~50 天便可开始采收。早熟种一般在花谢后7~9 天即可采收,以后每隔3~4 天采收1 次。采收最好在早晨进行,以保证果实品质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