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芦荟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

芦荟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 周 庆1 , 傅玉兰2, 黄 新2, 张志平2 ( 1. 安徽铜陵市园林处, 安徽铜陵244000; 2.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安徽合肥…

芦荟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
周 庆1 , 傅玉兰2, 黄 新2, 张志平2
( 1. 安徽铜陵市园林处, 安徽铜陵244000; 2.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安徽合肥230036)

芦荟系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草本植物, 又是集药用、食用、美容、观赏于一身的保健新星[ 1] 。近几年, 随着人们对芦荟实用价值认识的提高, 芦荟的开发应用得到很大发展, 出现了种芦荟、用芦荟的高潮。目前,国内芦荟栽培的实例很多, 但关于芦荟无土栽培, 尤其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报道尚不多见[ 2~ 7]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芦荟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 为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成功应用于芦荟的规模生产,建立芦荟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选用具有6 枚叶片、植株高15~20 cm 中华芦荟中等苗株为试验材料。
1. 2 试验设施条件
试验采用红砖建造的栽植槽, 共设32 个小区。栽植槽底部中央开设一条宽10 cm、深5 cm 的排水沟, 槽底由中央向两侧倾斜, 坡度为0. 05%。同时, 槽底铺一层0. 1 mm 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 以预防土壤中的病虫害浸入槽内。
1. 3 基质配制
基质选用质轻、价廉、本地资源丰富的炉渣灰、平菇渣、香菇渣、泥炭、锯末等材料为基本成分。其中的炉渣经粉碎过筛后使用, 平菇渣、香菇渣及锯末均需经过堆积发酵, 并除去杂物, 用1∶120 的甲醛消毒, 用呋喃丹800 倍液灭虫后使用。将基本成分按照一定的体积比配制成8 种基质配方, 基质配方具体如表1 所示。
基质成分及配比( 体积比)
肥料采用了2 种配方, 成分与配比具体如表2 所示。
肥料成分及配比
肥料2 种成分的营养元素含量如表3 所示。
肥料的营养元素含量
将上述不同成分配比的8 种基质分别与2 种固态肥料相互混合, 形成16 种栽培基质。
1. 4 试验设计及栽植管理方法
试验采用类旋转排列法, 2 次重复。于12 月2 日将芦荟苗定植于各个试验区的栽植槽内, 每试验区栽植10 株,栽植深度同于原覆土深度, 使苗心露于土面之上。栽植规格为30 cm×30 cm, 栽后及时浇定根水。其后的水分管理比较粗放, 每周浇1 次透水, 使基质维持湿润即可, 不需施肥。冬季低温期在大棚内加设拱形塑料膜小棚保护越冬。
1. 5 调查方法
经过半年时间的栽培, 5 月下旬对芦荟营养生长状态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侧芽数量、主株的叶片数、叶的长度、宽度及厚度等, 根系的生长状态包括根的数量、长度及粗度。调查时, 先将各个试验区中最好株及最差株剔除, 取余下8 株的平均值。另外, 叶长以主株最长叶片为准, 叶宽以最长叶片的基部以上5 cm 左右处叶片最宽部位为准, 叶片厚度以最长叶片最宽处的厚度为准; 根长为最长根的长度, 根粗指最长根的粗度( 近根基部) 。并将各项调查数据以统一标准评分定位, 根据各试验区芦荟生长状态, 按由好至次的排列顺序, 每相差1位降低1 分, 最高分定为16 分, 最低分为1 分。最后统计出每个试验区的累计分值, 以此作为筛选最佳基质的最终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基质对芦荟侧芽发生的影响
由表4 可知, 对中华芦荟侧芽发生作用最好的是A5B1 组基质, 平均每株发生侧芽21. 67 个; 其次为A4B1 组, 平均每株发生侧芽17. 67 个; 以上2 组均表现为苗株长势旺盛、叶色深绿。而A3B2组基质对侧芽发生最不利, 平均每株只有5 个侧芽, 且长势差、叶色黄白。根据上述结果, 若采用对侧芽增值最佳的基质, 炉渣灰1∶ 平菇渣3∶消毒鸡粪5kg/ m3∶复合肥1. 0 kg/ m3, 经过半年培植, 中华芦荟苗株增值倍数为21. 67 倍,年增值倍数可达496. 6 倍。
不同基质条件下芦荟生长状况
2. 2 不同基质对芦荟生长的影响
2. 2. 1 基质对叶片数量的影响 
由表4 可知, 芦荟主株发生叶片数量最多的是A4B1 组和A8B2 组, 平均有11 枚叶片, 其次为A2B2 组, 平均有10. 67枚叶片; 叶片发生最少的是A3B2 组, 为8. 67 枚叶片, 比A4B1 组叶片数少21. 2% 。不同基质栽培条件下叶片数量差异不甚明显。
2. 2. 2 基质对叶片长度的影响
 由表4 可知, 不同基质栽培的芦荟叶片长度有明显差异, 其中叶片最长的是A5B1 组, 叶长为29. 77 cm, 其次为A6B2、A2B2 组, 叶长均为28. 23 cm; 叶片最短的为A1B2 组, 叶长为
14. 73 cm, 仅相当于A5B1 组叶长的1/ 2。
2. 2. 3 基质对叶片宽度的影响 
由表4 可知, 叶片最宽的是A2B1 组, 为7. 03 cm, 其次为A6B1 组, 为4. 56cm, 而叶片最窄的是A5B2 组, 叶宽为3. 10 cm, 比A2B1 组叶片窄4 cm 左右。
2. 2. 4 基质对叶片厚度的影响 
由表4 可知, 叶片最厚的是A6B2 组, 叶厚8. 90 mm, 其次为A2B2 组, 叶厚为8. 60 mm, 叶片最薄的是A5B2 和A3B2 组, 叶厚均为6. 60 mm, 比A6B2 组叶片薄2. 30 mm。
2. 3 基质对芦荟地上部分营养生长综合影响的评估
根据前述调查方法中对各项指标的评分定位方法, 分别对各试验组的各项指标给予评分定位, 其各试验组积分比较如图1 所示。
不同基质条件下生长状态得分比较
由图1 可以看出地上部分生长状态累计得分最高的是A2B2 组, 为71 分, 其次为A1B1 组和A5B1 组, 累计分值为66. 65 分;而A3B2 和A5B2 组得分最低, 分别为12 分和17 分。因此, A2B2 组的基质配方最适宜芦荟地上部分的生长, A1B1 组的基质配方也较适宜, 可推广应用于生产, 而A3B2 和A5B2 组的配方首先应予淘汰。
2. 4 不同基质对芦荟根系生长的影响
根据如图1 所示的各试验区根系综合评分情况, 可以看出根系分值最高的是A 4B1 组, 为41 分; 其次为A2B1 和A2B2 组, 分值均为36 分; 而A5B2 组最差, 分值只有11 分; A6B1 组也很差, 分值为14 分。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证明, 芦荟地上茎叶生长状态和根系质量有正相关关系, 凡地上部分生长状态较好的试验组, 其根系生长状态也较好。地上营养生长状态最佳的A2B2 组, 其根系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居于第2 位。认为A2B2 组基质, 即炉渣灰2∶平菇渣1∶消毒鸡粪10kg / m3∶复合肥0. 5kg / m3 是最佳基质配方, 在中华芦荟生产栽培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有机生态型栽培中, 芦荟生长状态和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