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种植火龙果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刘朝英1,谭清波1,石廷娅2,韦 茜3※(1贵州省罗甸县气象局,550100; 2贵州省惠水县气象局,550600; 3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贵阳 550006)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的热带雨林及沙漠地带,别名仙人果、吉祥果。其果肉食用营养价值极高,含有植物性白蛋白、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C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等一般水果少有的独特成分。花和嫩枝也可食用,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功效。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已进行大面积经济栽培。2001年,在罗甸县境内进行火龙果引种试验,经4年研究引种成功后,2007年开始推广发展,同年罗甸火龙果在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为罗甸火龙果产业推广开发、打造火龙果特色品牌夯实了基础。本文通过对火龙果生长适宜气候条件的分析,提出火龙果在罗甸丰产的气候条件,为火龙果在罗甸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参考。
1 罗甸目前种植火龙果的概况
2001年在罗甸县境内进行火龙果引种实验,经过4年的研究,火龙果在罗甸县引种喜获成功。2007年开始推广发展,现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680 hm2。其中: 完全建成果园面积400 hm2,新建已经定植水泥支架基地280 hm2。主要分布在龙坪镇、八总乡、板庚乡、罗苏乡、红水河镇、茂井镇、沟亭乡、罗暮乡8个低海拔乡(镇),成为全省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目前,全县火龙果连片种植规模在0.3 hm2以上的基地有200个,共533 hm2。2011年计划火龙果种植新增1493 hm2,种植点在县中南部低海拔乡镇: 龙坪镇、八总乡、板庚乡、逢亭镇、董当乡、罗悃镇、沟亭乡、罗妥乡、罗暮乡、罗苏乡、红水河镇、茂井镇、班仁乡、大亭乡、凤亭乡。到2015年,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将达到6666 hm2,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2 火龙果生长适宜的气候条件
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自然分布在墨西哥、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的热带雨林和沙漠地带,人工栽培遍及中美洲、泰国、越南和美国南部等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水果,喜光,喜高温,耐干旱,耐瘠薄,适生于有机质丰富和排水性好的pH值为6.0~7.5的土壤,在平地、山坡、沙石地,在黄壤、红壤、紫色土、冲积土、壤土和沙壤土等上均能生长。火龙果为喜光植物,从幼苗生长到开花结果各个阶段均要求光线充足、温暖湿润,最适宜温度为20~30 ℃。不耐霜冻,当温度<10 ℃将休眠停止生长,温度长时间<5 ℃会出现幼苗、叶片冻伤或冻死。
3 罗甸火龙果生长气候适应性分析
3.1 光照
罗甸光能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喜温作物生长的季节长。全县各乡镇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少乡镇为1097.4 h,最多乡镇为1527.1 h,多数乡镇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300~1500 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30%~34%。日照时数地域分布特点为峡谷凹地少,地形开阔的山间坝子和突出地形较多。在时间分布上,以夏半年较多,4—9月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0%~75%。从光照条件来看,大部分乡镇的光照条件基本能满足火龙果生长发育需要,北部乡镇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097.4~1527.1 h,受山脉起伏较大影响,年日照时数地域分布差异较大。中南部乡镇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300~1509.4 h,中南部多为丘陵、河谷,山脉起伏小,年日照时数分布差异较小,较适合火龙果生长。
3.2 温度
3.2 温度
罗甸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终年高温、热量丰富。各乡镇年平均气温在15.6~20.5 ℃之间,≥10 ℃年积温最高6728.7 ℃,最低4752.4 ℃,是全省积温最高的县市之一,年均气温、积温地域分布自北向南递增。
罗甸中部年平均气温19.6 ℃,极端最低气温-3.5 ℃,极端最高气温40.3 ℃,平均无霜期335 d。县内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与年平均气温分布类似:相对于中部,北低南高。平均无霜期日数分布相似极端气温分布,相对于中部,北部无霜期比中部短,南部无霜期比中部长。
从温度条件来看,罗甸中南部低海拔(海拔600 m以下,具体有: 板庚乡、云干乡、董当乡、沫阳镇、龙坪镇、逢亭镇、沟亭乡、罗悃镇、罗苏乡、罗暮乡、八总乡、红水河镇、罗妥乡、凤亭乡、茂井镇、大亭乡和班仁乡部分地区)乡镇年平均气温在18.6~20.5 ℃,≥10 ℃的年积温5798.7~6728.7 ℃,基本能满足火龙果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可推广种植。其余北部及中南部高海拔乡镇年平均气温<18.0 ℃,≥10 ℃年积温<5600 ℃,不宜火龙果种植。
3.3 降水
3.3 降水
罗甸年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最少乡镇859.8 mm, 最多乡镇1400 mm。其地域分布主要特点为自北向南明显递减,东部少于西部。北部年降水量1200~1400 mm,中部年降水量1100~1200 mm,南部年降水量859.8~1100 mm。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罗甸各乡镇干湿季分明,夏半年(4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雨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冬半年(10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20%,干旱少雨。日降水量≥0.1 mm的年平均降水日数有153 d,占全年日数的1/3以上。
从降水条件看,各乡镇年降水量均能满足火龙果生长对雨水的需求。
4 罗甸不利火龙果生长的气象灾害
4.1 低温冻害
火龙果耐寒性较差,易发生霜冻害,在气温<5 ℃时会有冻伤。在县中南部地区,冬季常出现日最低温度<5 ℃。5 ℃以下的持续低温能导致火龙果发生冻害,造成幼芽、嫩枝、甚至部分成熟枝均可能被冻伤或冻死并出现霉斑。当出现长时间的持续低温冻害时,可在火龙果植株上铺盖稻草或燃烧柴禾形成烟幕保温。
4.2 干旱
火龙果虽耐干旱,但过长时间的干旱会诱发植株休眠而停止生长。罗甸春、夏旱发生较频繁,春旱平均每年有0.7次,夏旱平均每年0.4次,当出现较重干旱时要及时进行灌溉。
4.3 洪涝
火龙果耐涝性差,如根部长期积水,会造成根部腐烂导致减产或死亡,在遇强降水和阴雨连绵天气产生积水时应及时排水,避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罗甸是省内多暴雨区之一,暴雨平均每年出现3.4次,最多9次,1976年5月24日曾出现的336.7 mm特大暴雨至今仍是全省之冠,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形成洪涝,故应搞好排水设施。
4.4 大风
大风会破坏棚架,造成火龙果断枝风倒,大风常伴随强降水,易形成洪涝淹没根系。在春末夏初,罗甸受西南暖湿气流增强影响,空气对流加强,大气层极不稳定,南北两支干冷暖湿气流交汇剧烈,容易出现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在1972年曾出现34.1 m/s(12级)的极大风速。因此,修建的火龙果棚架一定要牢固可靠。
5 对罗甸种植火龙果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火龙果种植的适宜气候和罗甸的气候条件分析,合理选择种植区域和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为火龙果在罗甸的优质高产提供保障,为罗甸提升农业产业的质与量开辟一条重大途径。
(1)在罗甸中南部海拔600 m以下乡镇均可以种植火龙果,但在冬季中南部常出现日最低温度<5 ℃,5 ℃以下的持续低温能导致火龙果发生冻害。当出现长时间持续低温冻害时,可在火龙果的植株上铺盖稻草或燃烧柴禾形成烟幕保温,在有条件的乡镇可加用简易大棚预防低温。
(2)在罗甸春、夏旱发生较频繁,春旱平均每年有0.7次,夏旱平均每年0.4次。火龙果虽属耐旱作物,但其快速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过于干旱会造成植株长势不良。因此,为了保证火龙果能健康正常生长,在旱情严重时,要及时进行灌溉以补充火龙果生长必需的水分。
(3)火龙果种植一次可多年采收,在开垦火龙果园地时,要修建好基础设施。搭建棚架要牢固可靠,确保园地的排水设施畅通,最大限度防范大风带来的断枝和烂根茎损失。
罗甸中南部低热河谷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润湿气候,高温多湿,适合喜温作物生长的季节长,降水充沛,是火龙果种植发展的“天然温室”。加之罗甸的土壤为沙页岩发育成的黄红壤和红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pH值为6.0,较适合火龙果生长。罗甸火龙果在2007年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曾获得金奖,这一荣誉的取得,为罗甸火龙果产业推广开发、打造火龙果特色品牌夯实了基础。也为罗甸火龙果产业迈向“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的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罗甸只要对影响火龙果的气象灾害做好防范措施,加强田间管理,种植火龙果就会取得较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