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空间电场在温室种植生产中的应用

空间电场是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的简称,应用该项技术可在温室人工建立一个电场场强方向由天空指向地面的静电场,也就是空间电场。近几年来,大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在大连地区先后选取了…

空间电场是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的简称,应用该项技术可在温室人工建立一个电场场强方向由天空指向地面的静电场,也就是空间电场。近几年来,大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在大连地区先后选取了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博士园、金州七顶山付家农业高科技园区、旅顺口区锦江园花卉广场等试验点,对空间电场在温室作物产量、品质、病害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监测和试验,同时对空间电场设备本身的安全性、耐用性、节能方面也进行了监测、试验和研究。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1 空间电场作用原理
1.1 温室空间电场的建立
温室空间电场的建立方式为:以挂在温室棚顶的电极线为正极,植株和地面以及墙壁、棚梁等接地设施为负极,当电极线带有高电压时,空间电场就在正负极之间的空中产生了。
1.2 温室空间电场的作用
在人工建立的空间电场中,因电极线对空气放电而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电离成可预防气传病害的臭氧、二氧化氮,同时产生高能带电粒子,使温室中的雾气、微生物颗粒带电而从空气中脱除,有效地消除了温室封闭环境的闷湿感、建立空气清新的植物生长环境,显著提高温室内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害。
 
2 空间电场的试验应用
2.1 作物监测和试验结果
2.1.1 产量和品质
试验温室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见表1。
试验温室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变化

2.1.2 病害
试验温室均未发生气传病害,空间电场对常见的番茄早疫病、黄瓜灰霉病和霜霉病、葡萄黑痘病与白霉病、菊花叶锈病的预防率高达100%。
2.1.3 结论
空间电场可以有效地预防温室内的气传病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量,节省农药费用70%以上;空间电场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直接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氮肥,可以减少30%以上的氮肥使用量,进而缓解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空间电场能确保作物产量提高20%以上。
2.2 设备监测和试验结果
2.2.1 安全性
几乎所有安装空间电场设备的试验监测点的工作人员都误触过电极线,其体验仅为轻微针扎的感觉,几年中未发生一例直接和间接的电击伤害,表明了空间电场设备的安全性完全符合国家有关的电工电子安全标准。
2.2.2 耐用性
几年中,安装的几十套设备很少有损坏现象,如有不正常工作状态出现都为当地电网电压严重超过设备允许的输入电压,有些地区的电网电压达到240 V~260 V。从目前的试验检测情况来看,温室空间电场设备是一种相当耐用的电工电子设备。
2.2.3 节能
3DFC系列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24 h耗电量为0.35 kW~0.60 kW,非常省电。
 
3 温室空间电场设备安装简介
温室空间电场设备由主电源、控制器、绝缘子、电极线四大部分组成(见图1),其安装示意图如图2。主电源采用交流220 V电源。控制器一般安装于操作间或耳房(工作间)墙壁上,特殊情况可安装在温室内墙壁上,但不允许阳光直射。在控制器安装后,应使用不锈钢丝绳将接地端子与埋入土壤0.5 m深的接地不锈钢管相接,确保接地线的连接成功。绝缘子由一个带线绝缘子、数个挂线绝缘子组成,首先将带线绝缘子固定在距离主电源最近的棚顶钢梁上或通过附件固定在立柱上,其他绝缘子一起按温室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在棚顶钢梁上或通过附件固定在立柱上;电极线通过与数个挂线绝缘子底端的螺丝联为一体,即可形成网格状,也可为一根线。需要注意的是,电极线架设高度必须大于2.3 m。温室空间电场设备采用间歇循环工作方式,以15 min~30 min为一周期,即工作15 min~30 min,休息15 min~30 min,自动循环工作。

温室空间电场设备
温室空间电场设备安装示意图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