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矮生番茄丰产栽培技术

矮生番茄丰产栽培技术 叶仕伦1,2,3 张宗勋1,2,3 黄静1 (1.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四川简阳641400;2.蔬菜种质与品种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

矮生番茄丰产栽培技术
叶仕伦1,2,3 张宗勋1,2,3 黄静1
(1.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四川简阳641400;2.蔬菜种质与品种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3.农业部西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66)

番茄是半蔓生植物,植株30 厘米后逐渐倒伏成匍匐状态,通常情况下要搭架栽培。根据茎的生长情况,番茄品种分作无限生长类型和有限生长类型两类。无限生长类型品种植株高大,在条件适宜时主茎向上无限生长,长势旺盛,单株结实多,但是结果期长,病虫害发生较重,田间管理难度大,不利于精简化栽培。有限生长类型品种即矮生型品种,植株较矮,开花结果早,果实转色成熟快,通常主干上着生2~3 个花序后,主干便不再伸长,也不再出现花序,结果期比较短。生产上有限生长类型品种多用于栽培期较短的春季早熟栽培以及秋季延迟栽培,栽植的密度比较大。与无限生长类型品种相比,有限生长类型品种因其种植技术易于操作,生产资料投入相对较少,更容易被生产接受。
长期以来,广大番茄栽培技术工作者围绕番茄矮生特性开展了广泛的探索、挖掘工作,为提高其种植效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育苗到采收整个过程中,矮生型番茄品种主要技术要点可以概括为5 个方面,供广大番茄种植爱好者制定栽培方案时参考。
 
1 播种与出苗
1.1 制作优质母床
用1 份不含番茄病残体的田土加3 份充分腐熟好的有机质,配加0.2% 复合肥、0.1%多菌灵混匀,晒干打碎,过筛去杂,混合均匀铺在苗床上,用木板刮平、压实待播。
1.2 种子处理及播种
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选择相应的品种后,将种子倒入5%食盐水里,充分搅拌,籽粒不饱满的瘪粒浮在水面,将它捞除,选用下沉饱满的种子作为播种材料。播种前首先要将种子放入凉水中浸泡10 分钟再放入50℃~55℃的温水中进行温汤浸种,保持该水温10~15 分钟,浸种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1]。然后在30℃水中浸泡5~8 小时,浸胀后将要发芽的种子放置温暖的环境中催芽,白天保持28℃左右,夜间保持在20℃左右,每天注意翻洗保持种子清洁。在80%以上的种子露白以后,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播种。播种前将苗床浇足底水,待水渗完后,撒一层营养土于床面,然后将催出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盖土约1 厘米厚。用冷床育苗,每平方米播种8 克,温室育苗每平方米播种6 克。每种植一亩番茄约需种子30~40 克。
1.3 子苗期管理
番茄出苗前将土温控制在22℃左右。出苗后白天气温控制在20℃左右,夜间控制在12℃~15℃左右。防止形成“高脚苗”。
 
2 苗期管理
幼苗期指第一片真叶出现到现大蕾的这段时期,幼苗期管理主要有间苗、炼苗、分苗、囤苗、温湿度管理及肥水管理等主要技术要点:
2.1 间苗
在大部分植株的子叶展开时选择晴天中午间苗,将出土过晚的矮苗、高脚苗、病苗、猝倒苗或子叶不正、甚至无心叶的劣苗都去掉。在第二片真叶露心时间第二次苗,间出的健康小苗可以再进行分苗栽植,间苗后应立即覆盖一次土,避免苗床内的幼苗倒伏。间苗后的苗距以2~3 厘米为宜。
2.2 分苗前炼苗
幼苗长到2 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前锻炼,白天温度保持20℃~22℃,夜间保持8℃以上。经3~4 天,当幼苗颜色变为深绿或微带紫色时即可进行分苗。分苗前苗床一般不浇水,要加强光照管理。
2.3 分苗
用2 份优质田园土加1 份腐熟有机质,配加0.2%复合肥、0.1%多菌灵混匀,晒干打碎,过筛去杂,混合均匀铺撒在苗床或直接装入营养钵备用。秧苗二叶一心时将秧苗直接定入营养苗钵或营养土块,密度约120~130 株/平方米,亩用分苗床约30 平方米。
2.4 苗床温湿度管理
在番茄幼苗期,苗床温度不要太高,在保持一定床温的条件下,尽量通风透气,这样可以降低苗床湿度,以防止幼苗徒长,减少病害发生。通常白天控制温度20℃~25℃,夜间10℃~15℃,能有效抑制幼苗徒长。另外分苗前要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保持20℃~22℃,夜间保持8℃以上,分苗后白天温度提高到26℃~30℃,夜间18℃~20℃[2]。总的来说,在分苗前要降温,防止秧苗徒长,分苗后到缓苗前要升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到定植前又要降温,防止秧苗徒长,促进花芽分化。
2.5 苗床肥水及光照管理
番茄分苗后从秧苗心叶开始生长到定植前,秧苗不断长大,花芽开始分化,养分需求逐渐增加,同时气温升高,苗床通风量大,要适当浇水追肥,增加光照强度,促进秧苗生长。通常追施尿素3~5 公斤/ 亩,喷施二次0.2%~0.3%磷酸二氢钾。
2.6 定植前炼苗
秧苗在进入大田定植前7 天左右,苗床不再浇水。同时白天温度可降到15℃~18℃,夜间温度可降低到5℃左右。通过低温、控水锻炼能增强抗逆性、抗寒性。
2.7 其他苗期措施
根据幼苗期秧苗表现,可以采取覆土、中耕、囤苗等技术调节秧苗长势,培育健壮幼苗。
 
3 定植及田间管理
从秧苗定植到田间开始,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促进缓苗、肥水管理、植株形态调控、保花保果等。
3.1 定植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田块,定植前,每亩撒施优质有机肥5000 公斤,深翻30 厘米,整平后按1.2米开厢,每厢定植2 行,株距30~35 厘米,亩植3100~3600株。每亩施入尿素15 公斤、过磷酸钙50 公斤、硫酸钾15~30公斤作基肥。浇足定植水后盖地膜。
3.2 田间肥水管理
番茄生产初期需水较少,在定植成活后直到第一穗果实坐稳前一般不再浇水,若土壤水分不足,可轻浇1 次缓苗水,并随水追施尿素5 公斤/ 亩、磷酸二铵5 公斤/ 亩作“催苗”肥,之后适当控水,促进根系生长。但到结果期需水较多,此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下雨天要注意排水,清理排水沟,及时排出积水。在第一穗果坐住并开始膨大时,浇促果水,并随水冲施尿素15 公斤/亩、硫酸钾5 公斤/亩,以后一般5~7 天浇1 次水。前期间隔天数适当多些,后期温度高,间隔天数适当减少,防止过干过湿,水分不均匀。当第一穗果实将要成熟,第二穗果实相当大时,茎叶又生长,需肥量大,要第三次追施尿素15 公斤/亩和硫酸钾10 公斤/亩。
3.3 植株形态调整
番茄植株定植成活后要及时搭架、绑蔓,防止植株倒伏,并根据植株个体的发育情况,选择单干式整枝或双干式整枝,其余的侧芽要及时摘除。从群体来看,实现单双混合整枝,确保群体的有效果数。在植株生长发育中后期,要及时摘心打顶和摘除无效的花、果实,以前少植株不必要的营养消耗。
3.4 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
番茄第一穗果实生长发育时温度较低,容易引起落花落果。为提高坐果率,必须使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花朵。可以用“番茄灵”(PCPA)20~30 ppm 溶液在花序有2~3 朵花开放时喷花;也可以在花开放时,用“2,4-D”15~20 ppm 溶液涂抹萼片、花梗。温度较低时浓度要高些,温度较高时要降低浓度。部分品种会出现开花、座果太多,要尽早疏花、疏果,一般小果形品种每穗留果5~6 个果,大果型品种留3~4 个果。
 
4 病虫害防治
番茄主要虫害有蚜虫和棉铃虫。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及青枯病等。防治病虫害时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种子选择和处理、轮作换茬、改善田间小气候等农业措施来减轻病虫为害,若必须施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的,请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用药。
 
5 采收
植株有限生长类型品种果实接近地面,容易被飞溅的泥土,杂草丛中的昆虫等破坏外观品质,因此当果实进入白熟期及转色期时要及时采收,确保果实的商品果品质。同时也减轻植株负担,促进后期果实膨大。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