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生石花

生石花 发现起源: 它的发现完全是一次意外,1811年的时候,学者William John Burchell在南非的郊外偶然发现地上几颗棕色小石子有些异样,它们不仅颜色相同,而且中…

生石花

发现起源:
它的发现完全是一次意外,1811年的时候,学者William John Burchell在南非的郊外偶然发现地上几颗棕色小石子有些异样,它们不仅颜色相同,而且中间还都有一条裂缝。于是他把他们捡起来,发现这居然是一种有根的植物?William的游记并没有对这种植物进行描述,只是提了一句他发现了有种生长在荒漠里倒锥形的石头一样的植物。直到1874年,正式的生石花彩绘图片发表于植物学杂志上,生石花才出现在世人眼前。


生石花根系很好,尺寸在0.6-1.0cm的范围,0.8cm的居多,颜色丰富多彩!

生长形态:
在生石花的原产地,大多是荒漠和稀疏的草地,日照强烈,降水稀少。原生地的生石花只有窗面露在土表,从而有利于吸收阳光和储存养分,作为一种拟态植物这样的结构也能有效地避免被动物啃食。随着生长和养分的积累,肉质的叶越长越大,饥渴的小动物们很难不去注意一块平地上突兀的大石头。为了减小目标并消除多余的养分,成年的生石花会在每年的花季过后进行分头。老叶会逐渐将储存的养分转移给正在发育的新叶,然后逐渐皱缩。随着老叶缩成一张薄皮,此时发育成熟的新叶会撑开老叶,完成脱皮过程。成年生石花脱皮完成时,一般会有两个或以上的“头”从老叶中钻出,每个“头”都是一个新的个体,这就是生石花的营养生殖方式。由此推断,人工养殖的生石花,理论上寿命是无限的!据记载一株1933年采集的生石花现在还健在,它有超过300个分头,依旧盘踞在70多年前的那个花盆里,年年开花结籽,和三、四年生的生石花一样精神十足。

科尔编号:
生石花的仿生特征还体现在它模仿原生地自然环境的土壤色彩产生不同的花纹和颜色。不同品种的生石花具有不同的花纹,花纹是生石花分类的主要依据,即使是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原生地也会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细微不同,产生花纹上的略微差异。为了更好的区分和辨别生石花的品种,南非大学的科尔教授夫妇利用25的时间,在南非、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等生石花原产地搜集标本植株,经过严谨细致的分类整理,制定了“科尔编号”,目前已确定了400余个品种。科尔编号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每个品种样本植株的原生地以及它的分布情况。正是由于科尔编号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它很快就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被大多数国际多肉植物供应商和养殖们一直沿用至今。

家庭养殖:
正如其名,生石花的养殖在我感觉是流行的多肉品种里比较容易打理的,平日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石头不用管它。因为适应了原生地贫瘠干旱的环境,家庭养殖下也无需频繁的浇水和照料,过度的浇水反而容易导致徒长甚至死亡。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