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是玄参的适宜种植区。重庆市南川区在2010年种植玄参1667 hm2,是全国最大的玄参种植基地,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地道药材玄参之乡”、“玄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本文主要介绍重庆地区玄参的栽培管理技术。
1 玄参简介
玄参是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Hemsl.)的干燥根,又名元参、浙玄参、乌玄参。主产浙江,四川、重庆、湖北、江西等省。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玄参性味归经,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之功效。
玄参是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Hemsl.)的干燥根,又名元参、浙玄参、乌玄参。主产浙江,四川、重庆、湖北、江西等省。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玄参性味归经,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之功效。
玄参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80~150 cm。根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分叉,外皮灰黄色。茎直立四棱形。叶对生,叶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钝锯齿,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细毛。聚伞花序,呈圆锥状,花序和花梗有明显的腺毛,花萼5裂;花冠褐紫色; 雄蕊4枚,二强; 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 蒴果卵圆形,种子椭圆形,黑褐色,具10条纵横线。花期7—8月,果期9—10月。玄参喜温暖湿润气候。当气温12 ℃时开始出苗,20~27 ℃茎叶生长发育较快,在地上部生长发育高峰之后,根部生长逐步加快。21~26 ℃是根部生长发育最适时期,根部增粗增重。10月后,植株生长逐渐缓慢,8月地上部分出现枯萎,生长期220~240 d。种子发芽适温为30 ℃,但发芽率较低,种子寿命为l~2年。
2 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1 选地、整地
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平原、丘陵及低山坡地都可以种植,但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好,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粘重土不宜栽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好。忌连作,不宜和白术等药材轮作。前茬收获后,可用41%草苷膦异丙胺盐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播前除草,然后深翻,同时施足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整细耙平后,做成高25 cm,宽120~130 cm的畦。
2.2 繁殖方式
主要用子芽(根芽)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
2.2.1 子芽繁殖
南方多数采用冬种,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好。早种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产量高。栽前挑选无病、粗壮、洁白的子芽作种,按行距40~50cm,株距35~40 cm打窝,窝深8~10 cm,每窝放子芽1个,芽向上,齐头不齐尾,覆土3 cm左右。用种量650~750 kg/hm2。
2.2.2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产量比较低,但用种子繁殖生长快,1年即可出产品,而且病害少。玄参种子繁殖分为秋播和春播。南方适宜用秋播,在10—11月上旬进行,幼苗在田间越冬,培育1年在次年就可收获,品质、产量比春播好。
2.3 田间管理
2.3.1 中耕除草
苗期要及时中耕除草,而且不宜过深,以免伤根。6—7月植株封垄后,杂草不易生长,不必再进行中耕除草。
2.3.2 追肥、培土
植株封垄前追肥l~2次,以磷、钾肥为主,可以掺入土杂肥在植株间开穴或开浅沟施入。结合追肥把倒塌畦下的土培到植株基部,一方面可以保护子芽生长,利于根部膨大,另一方面可起到固定植株,防止倒伏的作用,此外还有保湿抗旱和保肥的作用。培土是玄参田间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培土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施肥之后。
2.3.3 排灌
如果干旱严重应该及时浇水。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减少烂根。
2.3.4 除蘖打顶
春季幼苗出土后,每株选留1个健旺的主茎,其余的芽要剪去。7—8月,植株长出花序时,及时除去,使养分集中,促进根部生长。
2.4 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冬前深翻土地,开春后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生长期拔除病株、科学施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不同机理农药交替使用最佳。
2.4.1 斑枯病
4月中旬开始发生,高温多湿季节发病严重,先由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 轮作; 发病初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
2.4.2 白绢病
发病时间与斑枯病相同,为害根部。防治方法:轮作; 拔除病株,在病穴内用石灰水消毒; 种栽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浸泡5 min,晾后栽种。
2.4.3 棉红蜘蛛
6月开始发生,为害叶片。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发生初期用20%双甲脒1000倍液喷雾; 忌与棉花轮作或邻作。
2.5 采收与加工
栽种当年10—11月地上部枯萎时采挖,收后去除残留的茎叶,抖掉泥土,曝晒6~7 d表皮皱缩后,堆积在一堆盖上麻袋或草,使其“发汗”,4~6 d后再曝晒,如此反复堆、晒,直到干燥,内部色黑为止。遇雨天,可烘干,温度控制在 40~50 ℃,将根晒至4~5成干时采用人工烘干。产品以肥大、皮细、外表灰白色、内部黑色、无油、无芦头者为佳。
2.6 留种
收获时,严格挑选无病、健壮、白色,长3~4cm的子芽作种芽,子芽从根茎(芦头)上掰下来后,先在室内摊放l~2 d,以后在室外选择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坑贮藏,坑深30~40 cm。坑底先铺稻草,再将种芽放入坑中,厚35~40 cm,堆成馒头形,上面盖土7~8 cm,随着气温下降逐渐加土或盖草,防种芽受冻。一般每坑可贮100~150 kg子芽。坑四周要注意开好排水沟,贮藏期要勤检查,发现霉烂、发芽或发须根,及时翻坑,剔除烂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