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栽培段木灵芝、采收与干制关键技术
胡美静1, 王兆富1, 林惠昆2, 李惠平1,
刘仕芹3, 肖德清1, 李晓花1, 林永明1
(1. 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普洱665000; 2.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潞西678400; 3.思茅一中, 普洱665000)
(1. 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普洱665000; 2.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潞西678400; 3.思茅一中, 普洱665000)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隶属多孔菌目、灵芝科、灵芝属真菌, 俗称灵芝草、瑞草、万年蕈等, 自古以来就一直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治病的良药和天然的工艺品,市场潜力大, 发展前景广阔。利用温室大棚段木栽培法灵芝, 具有生物转化率高、出芝期长、生态质优等特点, 是目前灵芝的主要栽培方式。适时采收与干制芝体,对获得优质芝体和实现芝农效益化具有现实意义。结合实践和相关报道, 本文探讨了利用温室栽培段木灵芝、采收与干制关键技术, 旨在为芝农提供相关服务。
1 栽芝技术
芝棒成熟, 经过2 d~3 d 锻炼后才能下地栽培。
1.1 搭架建棚与作畦开沟
一般可以直接利用闲置温室。若无现成温室或现有温室已坏, 则需在芝棒下地前搭好、修好。
按“两畦一厢” 式开沟, 畦高10 cm~15 cm, 畦宽1.5m~1.8 m, 畦长按地形决定, 一般为8 m~10 m, 以利于通风换气。畦间留30 cm~45 cm 走道, 四周开好排洪沟。
1.2 排场与覆土
宜在气温15 ℃~20 ℃的晴天排场。将成熟芝棒脱袋和去除接种物, 接种面朝上, 间距5 cm, 行距10 cm, 排在畦中。芝棒长度超过25 cm, 宜横卧倒埋, 有利于透气和发芝; 芝棒直径小于5 cm, 宜拼木捆扎埋木, 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不同品种、树种、直径和长势的芝棒应分类排场,整齐排列, 有利于芝体长势整齐。对有小部分杂菌污染的芝棒, 可先处理后半脱袋排场, 以避免污染扩大化; 若污染严重, 则弃之。用热性和含钾量高的火烧土进行覆土, 有利于出芝。以芝棒半露或不露为标准, 一般覆土2 cm。覆土后立即喷一次重水, 使土壤填充菌包空隙, 并及时填补下陷的覆土, 再覆上杂草等缓冲层, 能够防止喷水时泥土溅脏芝体。
1.3 出芝管理
遵循“出芝期七分阴三分阳, 分化期六分阴四分阳,喷粉期七分阴三分阳” 的原则, 灵活调光, 并保持温度在26℃~28℃, 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 C02浓度在0.3%以下, 以满足灵芝生长需要。同时需结合疏芝、嫁接和整芝等工作, 提高灵芝的品质。
2 采芝技术
利用段木栽培灵芝, 一般1 年可采芝2 次, 可收干芝5 kg·m-3~15 kg·m-3 段木。适时采收, 抓好头年和次年头潮芝的管理, 能够确保高产和优产。
2.1 采收标准
当芝盖充分展开, 黄色生长圈消失, 盖缘增厚, 芝盖表面布满红棕色孢子, 芝盖下方色泽鲜黄一致时, 表明芝体己经成熟, 停止喷水7 d 后即可采收。
2.2 采收方法
2.2.1 采收子实体
由于芝体木质化, 较硬, 需用果树剪采收。从芝盖以下3 cm 部位剪下, 除去过长芝柄, 留柄蒂0.5 cm~1 cm,边采边削泥, 但不可水洗。采收时, 手不可握菌盖, 以免留下痕迹或使菌盖下层附着孢子粉, 色泽不均而降低品质。这种留柄剪收法可以加快第二潮灵芝的出芝速度, 但在收第二潮芝后准备越冬时, 须将柄蒂全部摘下, 以便覆土保湿。
2.2.2 采收孢子粉
若需要采集孢子粉, 一般用专门的孢子粉收集器进行收集。
2.2.3 同时采收子实体和孢子粉
若需既采收孢子粉, 又采收灵芝子实体, 一般一年只收一潮。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基部从菌材上直接摘下, 去除柄蒂即可。
3 干制技术
新鲜芝体的含水量通常为63%, 折干率一般为40%~45%。制备干芝, 有利于保存和运输。
3.1 干制方式
灵芝的制备方式有自然干制和机械/人工干制两种。目前多采用自然干制与机械干制结合法, 先晒1 d~2 d 自然干制, 去除部分水分后, 再行干制。
3.2 干制前处理
3.2.1 分级装筛
根据灵芝品种、芝盖大小、厚薄分别装筛, 将芝盖侧方或芝盖向上, 芝柄向下整齐排列, 防止碰伤或压伤, 避免重叠。
3.2.2 科学装箱
灵芝分级装筛后, 将其合理排放于干燥机机箱内。根据干燥机热气流的排放方式, 一般上部摆放小灵芝, 中、下部摆放个大、盖厚的灵芝。
3.3 干制程序
芝体的干燥程度决定了其商业价值和贮存时间。干燥不完全, 芝体易生霉、受虫蛀; 过度干燥, 干芝生产率低, 且易碎。
3.3.1 预热干燥机, 排除潮气
烘烤前先预热干燥机, 排除烘仓内潮气, 使芝体干燥处理完全。
3.3.2 设置梯度, 鼓风烘干
设置温度梯度, 干燥温度为50 ℃~65 ℃, 梯度温度5℃; 鼓风烘干, 吸、排气量按全程干燥预定的12 h, 分成初期、中期、后期3 段, 各4 h, 具体如下:
初期: 温度50 ℃~55 ℃, 吸气、排气口全开, 在短时间通过强风将水分排出箱外;
中期: 温度55 ℃~60 ℃, 吸气、排气口全开, 利用中强度风加快芝体表面干燥(五至七成干), 初现光泽, 该期是决定干芝形成的重要阶段;
后期: 温度60 ℃~65℃, 吸气、排气口全闭, 利用弱风促使芝体内部水分排出, 含水量降至11%以下。
3.3.3 冷却干机, 贮存干芝
灵芝烘烤结束, 仍开风机1 h~2 h, 加快干燥机冷却,待至温度降至20 ℃~30 ℃, 关闭电源, 取出灵芝, 分级包装, 严防受潮或回潮。
4 采后处理
采收第一潮灵芝后, 需过3 d~5 d 等剪口愈合才能喷水诱发第二潮芝, 否则剪口会腐烂发病。当最后一潮灵芝采收完毕, 可将段木刨除压碎后作土壤肥料或燃料使用。
总之, 灵芝的质量和产量除与树/菌种优劣、发菌好坏及管理等有关外, 与栽培、采收和干制有重要关系。利用温室栽培、留柄采芝和干制芝体时, 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于温室具有保温、保湿和调光功效, 能够满足芝体生长的需要, 故利用温室栽培灵芝, 不必于畦床上再搭建小拱棚和盖膜。
(2) 出芝期间, 温室通风换气宜在晴天进行, 避免因为未搭建小拱棚和覆薄膜而使芝体淋雨, 导致芝体污染或溅脏。
(3) 因温室调温控湿等操作较小拱棚的" 小气候" 复杂, 致使芝柄较短粗, 若需获得" 长柄芝", 须格外注意调温控湿。
(4) 需按分批采收、先熟先采、保持芝形完整的原则采芝。采收过早, 子实体幼嫩, 产量低; 过迟, 子实体衰老, 药效差。
(5) 应据干燥机的容量, 计划采芝量, 避免采芝过多, 造成鲜芝堆积, 致使芝体失色、变色或发霉等。
(6) 灵芝采收后需立即装箱烘烤, 并选择干燥能力强, 控温排湿性能良好的干燥机, 一次性完成烘烤过程。
以上方法, 已成功应用于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灵芝栽培、采收与干制试验, 所得干芝, 色、香、味、形俱佳,表明该法具一定的可行性。
以上方法, 已成功应用于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灵芝栽培、采收与干制试验, 所得干芝, 色、香、味、形俱佳,表明该法具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