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无土栽培鲜切花综合配套技术是将国外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与我国的日光温室相结合,对鲜切花的无土栽培及温室的环境控制进行了应用研究,将适合我国国情的这套技术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切花种植水平。
无土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
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生产栽培技术,在世界各地已广泛应用,像花卉业发达的国家荷兰,无土栽培已占温室面积的70% 以上,其中月季、菊花、香石竹等切花,几乎全部采用无土栽培进行生产,其他诸如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家,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也居世界前列。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先后成立了无土栽培的专门研究机构,国际上也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学会。NFT(营养液膜技术)和岩棉技术已引入园艺生产中,应用电脑来进行设施园艺地上部环境的调控,应用电脑管理营养液也达到了成熟的实用阶段。
无土栽培主要为植株的地下部分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而地上部分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等对植株生长也起着关键作用。在国外,无土栽培均在现代温室中进行,由于现代温室中的光、温、水、气等环境因子能被有效控制,无土栽培的蔬菜和花卉产量高、品质好并能周年生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从80 年代初开始,我国陆续引进和自建了一些现代温室,从使用的情况来看,现代温室在我国的使用存在投资大、能耗大、维持费用高等缺点,结果使现代温室中无土栽培的整体效益不高,甚至严重亏损。目前我国现代温室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已处于关停状态,仅少量维持。日光温室在我国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投资小、操作简单、维持费用低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现代日光温室在原来日光温室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温室环境更易控制、操作更为方便,目前现代日光温室的数量正在高速发展。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条件,研究与吸收国外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运用于现代日光温室的花卉生产中,使无土栽培技术在鲜切花生产中得
到广泛应用,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光温室鲜切花无土栽培技术
优质种苗的繁殖技术 选用最新切花月季品种建立采穗圃,以无刺野蔷薇建立良砧繁殖圃。无刺野蔷薇作砧木具有与月季接穗的亲和力强,嫁接成活率高,抗病性特别是抗白粉病能力强等优点,而且无刺,嫁接操作方便,着果量大,能种子繁殖。使用一条鞭技术、冬季扦插嫁接一次成苗技术,能保证周年大量快速繁殖月季优质种苗。具体繁殖方法如下:
一条鞭技术: 在大田中选用生长健壮,粗细适中的蔷薇条,直接在上面进行芽接,每隔10cm 嫁接一个月季芽,从下到上直到枝条末端,一个蔷薇条一般能接10-15个芽,接着去掉蔷薇条顶端。芽接后7-10天芽与砧木即可愈合,15天后将其剪下,每10cm 为一段,每段含一个月季芽,下部剪口位于蔷薇的节下0.5cm处,有利插条生根。去掉插条2/3的叶片,进行全光雾插,40天即可生根成苗。冬季扦插嫁接一次成苗技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的冬季扦插时间,剪取长15cm、粗1.0 cm左右的砧木插条,用利刀剔去插条上的芽眼,在插条的中部位置,采用大开门芽接法接上月季芽,用塑料带绑好,将嫁接上月季芽的插条按常规的砧木冬季扦插繁殖方法插入苗床中,立即浇足水,浇水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水浸湿接芽,盖好塑料薄膜,整个冬季苗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均有利于接芽和砧木的愈合及砧木基部剪口愈伤组织的形成。第二年初春,砧木开始生根,愈合的接芽萌动生长,4月上旬生根成活的嫁接苗即可出苗定植。
无土栽培培养槽的建立
培养槽长5m,宽57cm,高25cm。底部成V 形, 有5%的倾斜度会有利于废液的及时排出。培养槽由砖砌成,砖与砖之间不用水泥衔接,内铺防老化的塑料膜,从而与外界隔开。每槽定植两行月季,株距30cm。畦一般选择南北朝向,有利透光。
栽培基质的配制
选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4∶3∶3混合均匀,将基质放入种植床中,将切花月季种植于基质中,安上滴灌管,定植后1周内浇灌清水,1周后,定时定量供应营养液。使用草炭(40%)+蛭石(30%)+ 珍珠岩(30%)的复合基质种植月季效果最好,该基质酸碱度适合,排水透气性好,易消毒,地下病虫害少。
选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4∶3∶3混合均匀,将基质放入种植床中,将切花月季种植于基质中,安上滴灌管,定植后1周内浇灌清水,1周后,定时定量供应营养液。使用草炭(40%)+蛭石(30%)+ 珍珠岩(30%)的复合基质种植月季效果最好,该基质酸碱度适合,排水透气性好,易消毒,地下病虫害少。
滴灌系统的安装
采用浇液式供液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根据基质保水量和植株蒸腾量的相互平衡,定时补给营养液,营养液的流动为非循环式,溢出的液体为弃液,这种方式使土地传染性病害难以传播,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系统管道分干、支、毛三级。干管位于每栋温室的右侧1m 处,埋于地下0.8m 深,干管管径为50mm。每栋温室设一条支管,位于畦一侧的短墙上,支管口设一闸阀,支管管径为25mm,长57.18m。每条畦设两条毛管,毛管为滴灌带。每条毛管长5.3m,出水口间距为30cm,滴灌带安装在地面上。
采用浇液式供液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根据基质保水量和植株蒸腾量的相互平衡,定时补给营养液,营养液的流动为非循环式,溢出的液体为弃液,这种方式使土地传染性病害难以传播,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系统管道分干、支、毛三级。干管位于每栋温室的右侧1m 处,埋于地下0.8m 深,干管管径为50mm。每栋温室设一条支管,位于畦一侧的短墙上,支管口设一闸阀,支管管径为25mm,长57.18m。每条畦设两条毛管,毛管为滴灌带。每条毛管长5.3m,出水口间距为30cm,滴灌带安装在地面上。
采用滴灌装置,既能降低成本又保证设备的有效性;采用营养液池,能直接将配制好的营养液用于植物吸收;采用小水勤施,能保证植株对营养的需求,同时减少营养液的浪费,这种方式可节水65%。
营养液的配制及管理
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均由营养液提供。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其浓度为毫摩尔/升;微量元素有铁、锌、锰、铜、硼、钼、氯,其浓度为微摩尔/ 升。在配制营养液时,首先必须对使用的水源进行分析,了解水中的含盐量特别是钙、镁离子的浓度,在计算营养液中肥料的使用量时应将其考虑在内。称量出的各种肥料必须先单独完全溶解,再混合,以防沉淀。在配制母液时,应防止钙离子与硫酸盐、磷酸盐等发生沉淀反应。应配制成A、B 母液,钙盐与硝酸盐溶于一起,其他盐溶于一起,配制好的营养液用硝酸、磷酸调酸碱度,使营养液的pH值保持在6.5左右,如果营养液的pH值在7.0以上,则使铁、钙、磷酸根等离子处于不溶解状态,很难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造成植物的生理障碍,产生缺素症。
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均由营养液提供。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其浓度为毫摩尔/升;微量元素有铁、锌、锰、铜、硼、钼、氯,其浓度为微摩尔/ 升。在配制营养液时,首先必须对使用的水源进行分析,了解水中的含盐量特别是钙、镁离子的浓度,在计算营养液中肥料的使用量时应将其考虑在内。称量出的各种肥料必须先单独完全溶解,再混合,以防沉淀。在配制母液时,应防止钙离子与硫酸盐、磷酸盐等发生沉淀反应。应配制成A、B 母液,钙盐与硝酸盐溶于一起,其他盐溶于一起,配制好的营养液用硝酸、磷酸调酸碱度,使营养液的pH值保持在6.5左右,如果营养液的pH值在7.0以上,则使铁、钙、磷酸根等离子处于不溶解状态,很难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造成植物的生理障碍,产生缺素症。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甚至在不同的季节,离子的吸收会有差异,还需做调整。定期测定植物叶片中各种营养元素离子浓度的比例,以适当调节营养液中各离子比例,在冬季应增加铵态氮的量,使其达到2.0mol/l,对月季的生长更适宜;夏季铵态氮的量为1.0mol/l较为合适。量小勤施, 每次浇液时间不超过10分钟,量控制在150-200ml,夏季每天浇5-6 次,冬季每天浇2-3 次。这样既避免营养液的浪费,又可降低空气湿度,提高基质的透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环境控制
月季的生长受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其生长、开花、衰老与环境中的光、温、水、气、肥等因子有密切关系。为了保证其最佳的生长状态,必须对其周围大环境进行人为的控制,使日光温室的环境因子基本控制在月季生长的最适范围,以满足其最佳生长需要。对温室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夏季保留塑料薄膜,采用弥雾降温,冬季使用强制性通风,土暖气可以将温室的温度有效控制在切花最适生长范围,保证周年产花。同时使用CO2 发生器对温室进行CO2 施肥,切花产量可增加30% 以上,且切花品质明显提高。
月季的生长受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其生长、开花、衰老与环境中的光、温、水、气、肥等因子有密切关系。为了保证其最佳的生长状态,必须对其周围大环境进行人为的控制,使日光温室的环境因子基本控制在月季生长的最适范围,以满足其最佳生长需要。对温室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夏季保留塑料薄膜,采用弥雾降温,冬季使用强制性通风,土暖气可以将温室的温度有效控制在切花最适生长范围,保证周年产花。同时使用CO2 发生器对温室进行CO2 施肥,切花产量可增加30% 以上,且切花品质明显提高。
切花月季栽培管理
当月季幼苗定植后,从下部长出的新枝应及时摘心,防止过早产花,否则会影响产花枝的形成,在定植4-6 周后,对长出的新枝进行第一次摘心,经过2-3 次摘心,月季定植5-6 个月后即开始育花,这时植株已有2-3 个主枝,将主枝留40cm 左右高,这样每主枝可产1-3 支切花。当植株开始产花后,及时通过修剪控制其生长,既保证产花量多,生长整齐,又保证切花质量高。在产花量和切花质量之间往往不能完全统一,每株每次产5-6 支以上切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切花质量。
当月季幼苗定植后,从下部长出的新枝应及时摘心,防止过早产花,否则会影响产花枝的形成,在定植4-6 周后,对长出的新枝进行第一次摘心,经过2-3 次摘心,月季定植5-6 个月后即开始育花,这时植株已有2-3 个主枝,将主枝留40cm 左右高,这样每主枝可产1-3 支切花。当植株开始产花后,及时通过修剪控制其生长,既保证产花量多,生长整齐,又保证切花质量高。在产花量和切花质量之间往往不能完全统一,每株每次产5-6 支以上切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切花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修剪技术:
回缩剪法:在剪取切花或修剪时,在枝条分叉部以下剪断。这种剪法主要用于3-6 月份,可降低植株的高度。
换头修剪法:当花枝较短或者为了延后花期,可提前6-8周摘心或将顶生不到米粒大小的花蕾摘去,新长的侧枝与旧枝分枝不明显,可剪作一支花枝。这样可以调节花期,最多可将花期延长20天。
弯枝技术:在我国土壤栽培切花月季,经常使用剪刀剪去一些弱枝和不够切花标准长度的枝条,以保证肥水充分供给切花主枝生长,但这样也减少了光合作用面积。在无土栽培中,由于肥水供应充分,应少动剪,将一些弱枝、不够切花标准的小枝在幼嫩时扭弯,增大光合面积。对木质化不完全的嫩枝能容易地弯下,对木质化比较完全的枝条应用力扭弯,以防止枝条折断。
掐水枝:对植株生长特别粗(茎粗大于0.5cm)的产花枝条,当花头长至米粒大时,在从上往下数第二片5小叶的上方剪去,这样从剪口下的侧芽很快萌发新芽,能形成2-3 支花,可提高切花产量
10% 左右,同时可缩短下次产花周期,从掐水枝到剪花的时间比正常的剪花到剪花的时间缩短8-10 天。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已成为温室切花月季栽培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室中切花月季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灰霉病,而黑斑病、锈病很少发生;虫害中危害最大的是红蜘蛛,蚜虫则较易控制。采用栽培管理措施与植保措施相结合能成功地控制温室中病虫害的发生。降低温室中的湿度,及时整枝、清除残枝落叶,同时以预防为主、定期喷施防虫杀菌剂,可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对月季的主要病害白粉病,使用硫磺熏蒸器,白粉病菌对“硫”特别敏感,硫分子对白粉病菌孢子有强烈的抑制和杀伤作用,“硫”还对黑斑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硫磺熏蒸器对白粉病及其他病虫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每栋温室(300m2)挂3 个,熏蒸器挂在温室中央,离地2 米,每晚 8 点开始,共熏蒸4 个小时。另外每隔10 天喷一次防治红蜘蛛和蚜虫的药,无需再喷针对白粉病的药。
病虫害防治已成为温室切花月季栽培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室中切花月季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灰霉病,而黑斑病、锈病很少发生;虫害中危害最大的是红蜘蛛,蚜虫则较易控制。采用栽培管理措施与植保措施相结合能成功地控制温室中病虫害的发生。降低温室中的湿度,及时整枝、清除残枝落叶,同时以预防为主、定期喷施防虫杀菌剂,可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对月季的主要病害白粉病,使用硫磺熏蒸器,白粉病菌对“硫”特别敏感,硫分子对白粉病菌孢子有强烈的抑制和杀伤作用,“硫”还对黑斑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硫磺熏蒸器对白粉病及其他病虫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每栋温室(300m2)挂3 个,熏蒸器挂在温室中央,离地2 米,每晚 8 点开始,共熏蒸4 个小时。另外每隔10 天喷一次防治红蜘蛛和蚜虫的药,无需再喷针对白粉病的药。
日光温室无土栽培生产鲜切花不仅在产量上比有土栽培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切花品质上也是明显提高。月季产花量比土壤栽培增产33.3%。产量达137支/m2,每300m2 温室产切花2.8 万支,产值可比有土栽培增收121.8%。切花品质明显提高,一级花达51.9%,二级为40.6%,三级花占8.5%。
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条件,研究与吸收国外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运用于现代日光温室的花卉生产中,创造出适于我国实际情况的无土栽培设备,并使其技术在鲜切花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