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无土栽培营养液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 营养液配方 目前常见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很多,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作物的生长状态选择合适的配方。注意配方中各种元素的比例,尤其注意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比例,一般硝态氮含量在84%…

1 营养液配方
目前常见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很多,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作物的生长状态选择合适的配方。注意配方中各种元素的比例,尤其注意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比例,一般硝态氮含量在84%左右为好。

2 营养液用水

一般无土栽培营养液用水主要有雨水、井水、自来水和河水等。(1)雨水:从使用聚氯乙烯薄膜的棚室中接收的雨水会受可塑剂酞酸酯影响,从玻璃温室接收的雨水易引起硼过剩症。(2)井水:多含氯、钙、铁、镁及微量元素锌、铜、钼等,需预先分析水中元素含量,以决定营养液配制时的适宜增减量。(3)自来水和河水:常因残留氯和混入除草剂引起生育障碍,特别是自来水如未做去氯处理,残留氯会引起蔬菜根腐病发生。当河水、井水及自来水等营养液用水含盐量过大时,可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等去除。
 
3 营养液配制
除无土栽培专用肥外,目前各地也使用单一肥料及与水质相适应的混配化肥,但肥料用量的计算、配制、调节等较为复杂,容易出现一些问题。(1)肥料计量器具未校正或校正有误,造成配制的母液浓度、组成与原设计不同;肥料溶解先后顺序错误,未能全溶;忽略了肥料元素表示法和氧化物表示法的不同,造成营养液配制错误。(2)采用普通肥料,纯度过低,原液配制时发生沉淀;从补水口附近取样,造成分析结果偏低。由于从取样到结果分析需要时间,难以及时调整肥料组成和浓度。(3)漏加微量元素,引起全部植株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产生茎叶黄化现象及其他生理性疾病。(4)循环式营养液栽培中常用电导率(EC)变化来调控总离子浓度,但常因钙、镁等(特别是钠)积累过多导致生育不良,即EC值变化不能反映营养液中单一元素浓度及各组分比例等变化,造成营养过剩或缺乏。有时发现循环营养液中磷浓度过低,则提高磷浓度,造成磷被过量吸收,发生叶片黄化现象。(5)为提高营养液pH值,增施铵态氮,但因作物优先吸收铵态氮,营养液中剩余较多的硝态氮,结果导致pH值更加降低。
 
4 营养液供给
营养液供给障碍以灌水管和滴管头堵塞最为常见,尤其在岩棉及基质栽培中发生较多。(1)滴管喷嘴堵塞。喷嘴使用后未充分洗净,肥料结晶,堵塞喷嘴;施工时不慎,灰尘进入供液管,造成喷嘴堵塞。有时喷嘴虽畅通,但管内大量滋生藻类,造成供液障碍,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滴管。(2)灌水管障碍。使用质量较差的灌水管,作物生育后期因灌水管堵塞造成供液不均,作物生长发育受阻;随作物生育进程供液量逐渐增加,灌水管破损,造成供液障碍。(3)茄果类、瓜类等蔬菜作物植株调整时,滴管头偏离位置,植株不能及时获得营养和水分,造成植株萎蔫。此外,虽供液正常,但水压过低,供液量少,也会造成作物萎蔫。

5 营养液滞留
营养液栽培在供应水分和养分的同时,如何满足根系呼吸必需的氧气,是关系到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生产中尤其应注意,高温期营养液不能滞留于根际周围,以免影响氧气供应。(1)岩棉栽培:因排水不良,易引起营养液滞留于根际,发生根腐病。(2)营养液膜(NFT)栽培:因栽培床坡降过小,营养液循环不畅、滞留,易造成供氧不足,植株发生萎蔫。(3)深液流栽培:因鼠害、虫害及机械原因等造成栽培床渗漏,导致营养液栽培失败。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