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小陇山林区山茱萸引种栽培技术

小陇山林区山茱萸引种栽培技术 何海金1,李莉2 ( 1.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麻沿林场,甘肃天水741020; 2.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科所,甘肃天水741020) 山茱萸…

小陇山林区山茱萸引种栽培技术
何海金1,李莉2
( 1.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麻沿林场,甘肃天水741020; 2.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科所,甘肃天水741020)

山茱萸( Macrocarpium officinalis) 为山茱萸科植物,又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 是我国传统而珍贵的木本中药材,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回脱的功能;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高。近几年来,甘肃小陇山林区为开发林下植物资源,利用林间地头引种栽培山茱萸,并向林区群众推荐种植,成为当地退耕还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树种。
 
1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株高4 ~ 8m。树皮灰棕色,小枝无毛。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间楔形,全缘,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粉绿色,被白色毛; 脉腋有黄褐色毛丛。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先叶开放,花小; 萼片4,不显著; 花瓣4,黄色; 雄蕊4,与花瓣互生; 子房下位,通常1 室。核果长椭圆形,成熟后红色,中果皮肉质,种子长椭圆形。花期3 ~ 4 月,果期4 ~ 11 月,其干燥成熟的果肉,可食用、药用,经济价值高。
 
2 生长习性及原产地
山茱萸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较耐寒稍耐荫,喜疏松、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黏重土壤或低洼积水地则不宜栽植。分布于浙江、陕西、河南、山东、四川、安徽等省; 天目山区、伏牛山区和秦岭分布较集中; 小陇山林区零星有早期栽培的山茱萸结果母树,小陇山林区引种应采用陕西、河南所产种苗为种源。
 
3 引种栽培区自然概况
甘肃小陇山林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然次生林林区,地处秦岭山脉西段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属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理位置东经104°26' ~ 106°43',北纬33°31' ~ 34°41'之间,林业用地83 万hm2。地域上包括陇南、天水、定西三地( 市) 的8 个县( 区) ,由小陇山南北秦岭、西秦岭、关山南端三部分组成,秦岭山脉横贯小陇山林区,为黄河流域和嘉陵江流域的分水岭,南秦岭有徽成红色丘陵盆地和西礼黄土丘陵盆地,北秦岭山坡陡峭,沟谷短促,渭河形成宽窄相间的葫芦状河谷; 林区海拔700 ~ 3941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全林区平均气温8 ~ 12℃,平均降水量600 ~ 900mm,林区相对湿度74%,无霜期160 ~ 220d,由于气候、地形、经纬度等光热条件的优越,林木繁茂,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 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 233 科962 属2839 种; 森林类型多样,是甘肃乃至西北重要的植物种植资源富集地区。小陇山林区南部林场( 徽县的麻沿、高桥、江洛、榆树、严坪林场和两当县的张家、左家、云坪林场) 水热条件更加优越,适宜栽培山茱萸等多种经济树种。
 
4 栽培技术
4. 1 种子繁殖
1) 种子来源: 由种源地( 陕西、河南) 引入当年新采种子或从早期栽培的大树上采集新种子;
2) 种子处理: 山茱萸种子属于低温型,且种皮坚硬,含油量高。种子需经过处理才萌发,促进提早出苗。一般用2 ~ 3 倍的湿沙,沙藏于室外向阳处,经常保持湿润,至翌年3 ~ 4 月有30% ~ 40% 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3) 圃地选择与整理: 育苗地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湿润的地段。深翻整细,除净杂草、石子等,施足底肥,耙平做畦。畦宽1. 2m,高20cm,长度依地形而定,一般15 ~ 20m;
4) 播种: 在春季3 ~ 4 月进行,条播,按行距25cm 开沟,沟深3 ~ 5cm,播种量每667m2 育苗地需种子40 ~ 60kg。播种后覆土2 ~ 3cm,保持畦面湿润,播种后7d 可陆续出苗。
4. 2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现3 ~ 4 对真叶时,间苗除草2 ~ 3 次,保留株距7cm。6 ~ 7 月追肥2 次,结合中耕于傍晚或雨后每亩施尿素4kg。加强水肥管理,当年高可达到60cm,一般1 ~ 2 年后定植于准备好的地块,带土移栽,及时浇水,提高成活率。
4. 3 大苗栽植
1) 栽植时期: 栽植于山茱萸休眠期进行。在小陇山林区宜在3 ~ 4 月;
2) 栽植密度: 充分利用土地,确保山茱萸正常生长,株行距一般为3m × 4m 或4m × 4m,每亩宜栽植50 ~ 80 株,如果间作其它灌木或乔木,栽植40 株左右。整体部局以排列整齐为好。立地条件好则栽培50 株左右,立地条件差则栽培60 ~ 80 株左右;
3) 栽植方法: 起苗应带土球; 栽植前进行根系修剪并蘸泥浆,保护苗木不受损伤,根系不能暴晒和风吹,在备好的栽植穴内,每穴施农家肥2kg,与土拌匀施入。如苗木根系过大,应对栽植穴进行修整,避免根系弯曲,埋土至苗株根际原有土痕,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扶正填土踏实,浇定根水,有利成活。
4. 4 大树田间管理
1) 扩穴培土: 山茱萸定植后,要及时扩穴培土,扩大树盘,熟化土壤,给根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增大吸收养分的范围。幼树生长的前几年,在栽植穴外进行深度为30 ~ 40cm 的扩穴改土,以利于幼树根系的生长;
2) 间种: 山茱萸定植后的3 ~ 4 年,可利用其株行距间的空隙套种矮杆农作物、绿肥作物或其他草本药材;
3) 中耕除草: 栽植后的前3 年,根据当地情况,每年中耕除草2 ~ 3 次,全面整理的园地,可以结合间种的农作物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幼树和根系;
4) 施肥: 山茱萸施肥应根据生长习性和长势、结果多少进行适期、合理施肥,并注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土壤施肥与叶面喷肥配合施用;
5) 整形修剪: 山茱萸栽植后,若任其自然生长,常导致主枝过多,相互交叉重叠,枝干紊乱,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性差,可通过整形修剪,调整树体形态,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调节山茱萸生长与结果、衰老与更新及树体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早结果、多结果、稳产优质、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5 病虫害防治
山茱萸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叶斑病等,可将带病枝摘除烧毁,发病初期用1∶ 1∶ 100 的波尔多液或用50%退菌特500 ~ 700 倍液进行防治2 ~ 3 次。虫害主要有星天牛、大衰蛾等,幼虫发生期用90% 的敌百虫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成虫发生期用2. 5%溴氰菊脂2500 ~ 3000 倍液喷治。日常管理中,根据山茱萸的生长特性,加强肥水管理,强壮树势,增加树体抗病虫能力,确保高产稳产。
 
6 采收
当山茱萸果实由青变黄, 80%以上变为红色时,树体稍经晃动,果实就自然落下,此时便可采收。过早采摘,果肉干瘪,颜色不鲜,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晚易落果减产。果实成熟时,枝条上已着生许多花芽,因此采收时,应动作轻巧,注意保护枝条及花芽,做到不损芽,不折枝,影响树势和来年产量。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