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大花萱草的栽培管理

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a)又称多倍体萱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是经过人工杂交育成的园艺栽培品种群。大花萱草具有花色艳,花期长,花量大等特点,可广…

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a)又称多倍体萱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是经过人工杂交育成的园艺栽培品种群。大花萱草具有花色艳,花期长,花量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常用作地被、花境等。
 
1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根肉质,植株高25~40 cm,冠径40~80 cm,叶基生,带状,排成2 列,花葶6 — 7 月抽生,顶端分枝,螺旋状聚伞花序,着花量通常20 朵左右,花梗较短,花朵漏斗形,花被6 片,上部开展反卷,有些品种在花喉附近出现颜色变化,雄蕊6 枚,雌蕊柱头小,单花花期1 d,花色有红、白、金黄、粉、粉红、淡紫等。常见品种有‘金娃娃’、‘杏醉’、‘红晕辉’、‘紫绒’、‘春晖’、‘红莲’等。
性耐寒,喜光,亦耐半阴,喜湿润环境,不耐积水,喜深厚肥沃且通透性好的沙壤土,耐轻度盐碱土,在pH=8.7,含盐量0.2% 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
红晕辉,金幻
2 水肥管理
大花萱草喜肥,充足的肥料可使植株生长旺盛,叶片碧绿,花大色艳,花期长,缺肥则长势衰弱,叶片萎黄,花少,花色不艳,花期短。栽植时要施入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做基肥,用量为1500 kg/667 m2。栽种后要在春季适量追施尿素,初夏追施磷酸二氢钾;花期一般不施肥,如植株长势不旺时可用0.5% 尿素溶液进行叶面追肥,秋末结合浇防冻水,在栽植地满施牛马粪,厚度为5~7 cm。喜湿润环境,在整个生长期内都应注意浇水,初春3 月应浇足浇透解冻水,4 月、5 月应各浇1~2 次透水,使土壤保持湿润,6 月、7 月为盛花期,应减少浇水量,栽植土保持大半墒状态即可。夏季雨天还应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因积水而导致烂根,9 月、10月应使土壤保持湿润,可视天气情况浇1~2 次水,11月下旬浇足防冻水即可。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松土不仅利于保墒,还利于大花萱草的根系生长,过于板结的土壤不利于植株生长。
‘金娃娃’、‘红莲’
绿荷
3 繁殖方法
大花萱草的繁殖可采用分株、扦插、播种、组培等方法,在园林绿化常规生产中,多采用分株法进行繁殖。分株繁殖具有生长快、开花早、操作简便等特点。分株繁殖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春季分株应在3 月初至3 月中旬进行,秋季分株宜在10 月底至11 月中下旬进行。选择长势健壮,株丛大,栽植时间在3~5 年的大花萱草为母株,从母株中分离新株,需要有较多的肉质根,每丛带3~4 个芽,栽植株行距为4 cm ×40 cm,栽植穴长宽为30 cm× 30 cm,深20 cm,栽植时穴坑土要摁实,覆土3~4 cm,并马上浇1 次透水。
春晖,千叶,杏醉,新颜
4 病虫害防治
4.1 常见虫害
常见害虫有: 金龟子、木橑尺蠖、介壳虫、红蜘蛛、蚜虫、人纹污灯蛾(红腹白灯蛾)等。如有金龟子发生,可在栽植地内浇灌50% 辛硫磷乳剂1000 倍液灌根,在成虫发生量较大时可喷洒20%速灭杀丁乳油3000 倍液; 如有木橑尺蠖发生,可用Bt乳剂500 倍液或灭幼脲1 号8000 倍液进行杀灭; 如有介壳虫发生,可在其若虫期喷洒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进行杀灭; 如有红蜘蛛发生,可喷洒5%霸螨灵或2% 罗素发100 倍液进行杀灭; 如有蚜虫发生,可喷洒1.2% 烟参碱液500 倍液或10% 吡虫啉1000倍液进行杀灭; 如有人纹污灯蛾发生,可在其中龄幼虫期用Bt 乳剂500 倍液或除虫脲1 号8000 倍液喷洒。
4.2 常见病害
4.2.1 炭疽病
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为害大花萱草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着生有浅黄色斑点,病斑扩展后呈椭圆形,赭石色,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四周有黄色晕圈。该病系由半知菌类的胶孢炭疽菌侵染所致。病原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气流及浇水进行传播。高温高湿期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在雨季前喷洒80% 炭疽福美可湿性颗粒600 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800 倍液,连续喷3~4 次,间隔时间为1 周,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4.2.2 褐斑病
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侵染大花萱草的叶片和花梗,叶片遭侵染时,最初为白色小斑点,后逐渐变为黄褐色条状斑块,边缘有明显的黄色晕圈,花梗遭侵染时,最初为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褐色斑块,并相互连接,发病后期,病部可产生黑色小颗粒。此病系半知菌类真菌萱草拟茎总霉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浇水传播,可多次遭到侵染,雨季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加强水肥管理,注意营养平衡,不可偏施氮肥; 如有发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50% 福美双可湿性颗粒600 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3~4 次,每次间隔10 天,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4.2.3 茎腐病
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近地面茎基部易感染此病,受侵叶片初现为褐色斑,扩大后呈现为湿腐状。湿度大时,病部可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后菌丝体长出黄色小菌核,发病严重时植株死亡。此病系半知菌类真菌齐整小核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温度适宜时,病菌从茎基部侵入,高温高湿期及密不通风环境下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喷洒70% 代森锰锌粉剂500 液对土壤进行消毒; 如有发生,在发病初期喷洒20% 甲基立枯磷乳油800 倍液或50% 代森铵水剂1000 倍液,连续喷3~4 次,间隔时间为7 d,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5 其它管理
(1)大花萱草开花后,花葶逐渐枯萎,应及时剪除,在日常养护中还应及时剪除一些衰败的老叶、病叶,以增加观赏性。
(2)在日常养护过程中要经常进行锄草,防止杂草生长,和大花萱草争夺养分。
(3 )入冬前要将地上部分剪除,并堆土保护根系,翌年春天再将土堆扒开。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