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香瓜又称厚皮甜瓜或蜜瓜, 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含糖量较高, 一般都在15% ~18%, 且甜而不腻、肉香浓郁、味甘寒滑, 具有止渴、除烦热、利尿、治口鼻疮等功效, 是既能治病又富含营养的风味独特的高档果品, 广受消费者青睐。
无土栽培( Soilles Culture) 是指利用无机营养液直接向植物提供生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代替由土壤和有机质向植物提供营养的栽培方式。无土栽培技术对农产品品质可以进行人为控制, 按照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提供最适的水、肥、气、热条件, 使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无公害, 是未来设施农业发展的方向。
无土栽培( Soilles Culture) 是指利用无机营养液直接向植物提供生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代替由土壤和有机质向植物提供营养的栽培方式。无土栽培技术对农产品品质可以进行人为控制, 按照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提供最适的水、肥、气、热条件, 使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无公害, 是未来设施农业发展的方向。
大棚洋香瓜无土栽培具有不受土地条件限制,可减轻土传性病害及地下害虫和重荐连作障碍, 减少农药用量, 生长速度快, 产量高、品质好、节水节肥、省工省力, 便于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生产等特点。在我国, 自然条件下生产栽培的哈密瓜主要在新疆等少数地区, 产量有限, 且收获期多集中在6~10 月, 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北海, 利用薄膜大棚等设施, 采用基质无土栽培和滴灌技术, 在每年的春( 1~2 月) 、秋( 8~10 月) 反季节播种哈蜜瓜和洋香瓜, 于10 月以后、6 月以前收获上市, 正好与新疆的哈密瓜成熟上市期错开, 时值水果尤其是哈密瓜生产淡季, 可以调节市场供应, 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由于我市发展洋香瓜生产市场潜力大, 前景看好, 近年来北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无土栽培洋香瓜技术, 建造了16 个铁架简易大棚, 棚内铺设了滴灌设备, 采取设施无土( 基质) 栽培生产技术开发反季节洋香瓜。笔者参加了大棚洋香瓜的栽培管理工作, 现将我们的实践体会阐述如下。
1 播种与移栽
1. 1 栽培基质 由椰糠和河沙混和而成, 其中: 按体积比例椰糠占65%, 河沙占35% , 每个袋装基质13~15L。
1. 2 种子处理 洋香瓜品种采用广东农科院生产的农科1 号、农科3 号和农友公司提供的翠蜜等3个品种。播种前用55~60℃的温水浸种10~15min后, 用多菌灵500 倍浸种消毒30min 再用25~30℃清水浸种5~6h, 浸种后将种子的粘胶质反复冲洗干净, 稍晾干后, 放入恒温箱催芽18~20h, 催芽时开始的几个小时温度保持在32℃左右, 以后降到28~30℃。露芽( 芽长0. 5~1cm) 后即可播种。
1. 3 播种移栽
1. 3. 1 播种期 1 月21 日。甜瓜根系为直根系, 发达, 分枝多。根系的氧性强, 耐湿性弱, 抗旱力强,侧根多水平伸长。根系生长快, 不耐移植, 因此我们用塑盘育苗, 每张盘有50 孔, 用农友公司专用育苗泥作育苗基质, 苗期约1 个月, 育苗期间大棚内气温大多保持在15℃以上, 每次冷空气将结束时喷五氯硝基苯和杀毒矾防病, 可将死苗率控制在3% 左右。
1. 3. 2 移植期 2 月21~22 日。瓜苗2. 5 叶左右。移植前先配营养液将基质淋湿, 以免影响瓜苗根系。定植后要控制灌水, 促进雌花分化。
1. 3. 2 移植期 2 月21~22 日。瓜苗2. 5 叶左右。移植前先配营养液将基质淋湿, 以免影响瓜苗根系。定植后要控制灌水, 促进雌花分化。
1. 3. 3 种植规格 大行距1~1. 2m, 小行距0. 7m,株距0. 5m。每棚面积180m2, 种植6 行, 约350~360 株。
2 大棚的管理
2. 1 营养液的配制
2. 2 适时滴液 滴液次数: 移植后至授粉后15d 左右, 晴天大多数棚每天滴液2 次, 每次约滴0. 7~1L。阴天湿度大时不滴或少滴。授粉15d 以后, 每天滴3~4 次, 每次滴量稍减少。
2. 3 整枝吊蔓 为保证通风透光, 以直立栽培为宜, 因此在瓜打顶部位, 约2m 处拉一直线, 便于吊蔓。甜瓜的茎叶生长茂盛, 茎分枝性强, 在蔓上每节都能发生侧蔓, 侧蔓又可分枝产生孙蔓, 只要条件适宜, 可无限生长, 在甜瓜的整个生育期中, 摘心打杈是甜瓜合理整枝的主要手段。它可以起到调节体内养分分配、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 改善棚内通风透光条件等作用, 是促进座果和稳定产量的重要措施。一般苗长到约20cm 时发生卷须, 此时应将主蔓用麻绳缠绕悬吊诱引, 使之向上直立生长。第7节以前侧枝留1 叶摘心, 8 节以后留2 叶摘心作留瓜枝条, 幼果座稳后的侧枝留2 叶摘心。留果蔓上方的叶片至少有10 片以上。摘心在叶片未展开前进行,以免伤口过大, 尤其是结果蔓上留2 叶摘心, 必须在花蕾未开花前进行, 如在预定结果蔓上无雌花或雌花脱落的结果蔓要及早摘除。摘心整枝均应在晴天操作。农科品种的主蔓大多在21~23 节打顶, 翠蜜品种大多在23~25 节打顶。至主蔓打顶时, 大多在2~2. 3m 高左右。
2. 4 人工授粉 授粉日期: 3 月30 日~4 月10 日,甜瓜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应在雌花开放后的2h, 即上午7~10 时授粉的效果最好。座果率一般在95%左右。
2. 5 瓜果留护 当结果后5~10d, 幼果似鸡蛋大时, 应进行疏果, 每株留一果, 选果形端正者留瓜,顺便把花痕部的花瓣去掉, 减少病菌侵入。膨大后要及时进行吊瓜, 以免瓜蔓折断和果实脱落。吊瓜用麻绳或缚在瓜柄基部( 果梗部) 的侧枝上吊起, 使结果枝呈水平状态。
3 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生长前期各品种病虫很少发生, 只有个别大棚瓜苗有蔓枯病死苗, 中期以后蔓枯病、白粉病逐步加重, 蚜虫和美洲斑潜蝇为中等发生。
3. 1 主要病虫害
3. 1. 1 蔓枯病 病原有性阶段为子囊菌门球腔菌属甜瓜球腔菌My cosp haerella melonis ( Pass) Chiuet Walker 。该病在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 以中后期发生较重。初期发生在近基质表层的根颈上, 病斑呈不规则水渍状、浅黄绿色或暗青色, 当病斑环绕根颈部一周后不久即可致幼苗死亡。据我们观察死亡率一般为3%左右。中期茎蔓节部病斑可向上、下蔓延, 呈梭形或椭圆形, 病部常有琥珀色胶状物溢出,表皮腐烂。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病斑扩展迅速, 可致所有分枝染病, 发病株率可高达35%以上。后期病部呈黄褐色干缩、纵裂, 严重时引起枝蔓干枯。叶片和果实也可受害。
3. 1. 2 白粉病 病原主要为子囊菌门单囊壳属瓜类单囊壳菌Sp haerotheca cucur bitae ( Jacz. )Z. Y. Zhao 。该病在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尤以中后期发生严重。主要侵害叶片, 叶面叶背均可产生病斑, 但以叶面病斑居多。初时病斑近园形白色霉状,当多个病斑连成一片时可见整个叶片上布满一层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颜色逐渐变成灰白色至灰褐色,并可产生黄褐色至黑色的小粒点。叶片受害光合作用受阻, 植株容易早衰, 对产量影响很大。
3. 1. 3 美洲斑潜蝇 ( L iriomyz a sat ivae Blanchard)系国家植物检疫对象。该虫在北海发生已近10a, 几乎周年均可发生, 在我们管理的几个大棚内以在洋香瓜生长的中后期为害较重。幼虫主要为害叶片, 发生严重时也可为害果实表皮。受害叶片正面形成先细后宽的蛇形弯曲虫道, 虫道内可见排列整齐、断续相间的黑色虫粪。老熟幼虫钻出虫道外化蛹, 往往从叶片滚落到地表或基质上。幼虫淡黄色,蛹橙黄色。叶片受害影响光合作用, 严重时叶片枯黄并导致过早脱落。瓜果受害则影响到外观质量降低产值。
3. 1. 3 美洲斑潜蝇 ( L iriomyz a sat ivae Blanchard)系国家植物检疫对象。该虫在北海发生已近10a, 几乎周年均可发生, 在我们管理的几个大棚内以在洋香瓜生长的中后期为害较重。幼虫主要为害叶片, 发生严重时也可为害果实表皮。受害叶片正面形成先细后宽的蛇形弯曲虫道, 虫道内可见排列整齐、断续相间的黑色虫粪。老熟幼虫钻出虫道外化蛹, 往往从叶片滚落到地表或基质上。幼虫淡黄色,蛹橙黄色。叶片受害影响光合作用, 严重时叶片枯黄并导致过早脱落。瓜果受害则影响到外观质量降低产值。
3. 1. 4 瓜蚜 ( Ap his gossyp ii Glover) 别名棉蚜。在棚室洋香瓜生长的中后期发生较多, 有些年份在苗期也有为害。多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嫩叶、嫩茎上为害, 吸食植株汁液, 茎蔓嫩叶及生长点受害后叶片卷缩, 嫩苗萎蔫, 甚至枯黄致死。更为严重的是, 蚜虫还可传播病毒病, 使产量招致更大损失。
3. 2 防治技术
3. 2. 1 农业防治 ( 1) 注重场地的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大棚尽可能选择在远离葫芦科瓜果类蔬菜病害严重的地区, 并要求在避风向阳、空气流畅的地方建棚。( 2) 严格棚室及培养基质的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的地方, 大棚起用前可用硫磺或福尔马林进行薰蒸消毒。培养基质也应使用适当的药剂进行消毒处理。在棚室的入口处应设药剂消毒池, 防止工作人员从室外将病菌传入。在生产过程中要随时做好室内的清洁卫生, 及时剪除病株、病枝、病叶。大棚还要在适当的地方张挂封盖防虫网。( 3) 选用抗病良种、做好种子消毒。在引入新品种前一定要对该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认真的考察。尤其是对抗蔓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等要有较高的要求。( 4) 科学管水、合理施肥。营养液的配制及滴液的数量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科学配制和及时的调整, 防止水分过多、氮素过多引起徒长或致抗病性降低。此外还要控制好棚室温、湿度, 做好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
3. 2. 2 物理防治 在棚室内悬挂黄色诱虫粘胶板。建议选用北京林茂公司生产的林茂牌环保捕虫板。黄粘板可悬挂在人行道及大行行间, 悬挂高度保持与植株顶端同等水平, 并随植株生长调整高度。每667m2 棚室面积需用15~20 片。可有效粘杀美洲斑潜蝇、有翅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 从而减少杀虫药剂的使用。有条件时, 最好能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 具有一定的防虫防病作用。
3. 2. 3 药剂防治 防治蔓枯病我们先后使用过五氯硝基苯、甲基托布津、菌扑脱、雷多米尔, 不管使用何种农药都一定要在发病初期防治, 每隔7~10d喷药1 次, 连喷2~3 次。上述药剂要交替使用效果才好。有资料介绍, 使用先正达公司生产的广谱杀菌剂阿米西达25%悬浮剂对蔓枯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白粉病我们主要采用了硫磺悬浮剂、多硫悬浮剂以及粉锈宁加甲基托布津的混配液, 效果都比较好。美洲斑潜蝇对多种农药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 农药防治效果一般都较差。经试验, 我们使用虫螨克, 以及阿维菌素的复配制剂, 在幼虫孵化盛期至幼虫3 龄期前进行喷雾防治效果显著。防治瓜蚜我们用过大功臣、氧化乐果等农药, 以大功臣效果最好。药剂防治应在低龄若虫盛发期进行。此外, 使用阿克泰25%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除蚜虫、蓟马、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4 采收与包装
4. 1 收获期 收获期为5 月8~11 日, 全生育期105~110d, 有个别授粉较早的大棚, 由于收获不及时, 有过熟烂瓜现象。农科一号单果较大, 一般在1. 3~2. 0 kg 左右, 翠蜜单果较小, 约1. 0~1. 5kg 。农科3 号介于两者之间。由于瓜膨大期阴天日数多,光照不足, 影响瓜的膨大, 加上蔓枯病死苗较多, 后期滴液不均匀使翠蜜品种裂瓜较多( 一般在5% ~15%) , 导致产量不高, 一般在1150kg / 667m2 左右,少部分大棚达1500kg / 667m2 左右。
4. 2 采收与包装 洋香瓜采收期是否适当, 直接影响到商品价值。采收宜选择在温度低的清晨进行, 收获时要保留瓜梗及瓜梗着生的一小段结果枝, 剪成“丁”形( 结果枝长度与果实直径相当) 。果实贴上标签纸, 用包装纸包裹或塑料网果套包装, 单层纸箱装箱, 纸箱外设计通风孔, 内衬垫碎纸屑, 以使果实在箱内不能晃动为宜。
5 问题讨论
5. 1 改善大棚结构加强消毒防病 我们的大棚设计仍有不合理的地方, 主要是通风不够, 造成棚内湿度大, 病害重。因此可考虑降低脚膜, 加大防虫网通风面积, 并把大棚两头用防虫网一直封到顶部, 以便揭膜使空气对流加大通风量。我们的大棚所在地原已种过西瓜, 曾有蔓枯病发生, 今后在建棚时应慎重选址, 尽可能远离病源发生地, 并应在大棚入口处及人行道等地方经常撒石灰消毒, 以减少病菌感染。
5. 2 调减培养基质降低种植成本 每袋基质量可适当减少, 以10 L 左右即可, 而且可考虑使用成本低廉的河沙作基质。据我们试验, 用沙培与椰糠对比, 在同样条件下, 授粉前沙培长势稍差于椰糠的,
5. 2 调减培养基质降低种植成本 每袋基质量可适当减少, 以10 L 左右即可, 而且可考虑使用成本低廉的河沙作基质。据我们试验, 用沙培与椰糠对比, 在同样条件下, 授粉前沙培长势稍差于椰糠的,
但后期长势及产量却相差无几。沙培的单果重1. 28kg, 椰糠的重1. 27kg 左右。如果沙培的适当增加滴营养液或滴清水次数, 长势还会更好些。
5. 3 严格管理措施促进苗壮果硕授粉期前后, 由于滴液量控制不好, 瓜苗长势过旺, 有徒长现象。可考虑在授粉前把营养液配方中的氮适当减少, 或适当减少滴液量。某些品种的种植密度, 如翠蜜品种可考虑增加到1500 株/ 667m2 左右。如何选择留瓜节位, 有资料介绍在第10 节左右留瓜, 而据我们观察, 以第13~16 节留瓜的单果大, 外形保持亦较好。要合理剪枝打顶, 在侧枝刚长出时就打掉, 不必留叶, 以利通风透光。吊瓜线以2~2. 2m 高为宜, 主蔓长到吊瓜线时即可打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滴灌管经常容易发生堵塞, 应考虑加装过滤器过滤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