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地黄的栽培技术

地黄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热病烦躁、阴虚低热、消渴、斑疹、吐血、尿血、崩漏等症。地黄进一步加工后叫熟地,熟地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主治阴虚血少、目昏耳鸣、腰膝酸软、遗精、…

地黄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热病烦躁、阴虚低热、消渴、斑疹、吐血、尿血、崩漏等症。地黄进一步加工后叫熟地,熟地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主治阴虚血少、目昏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经闭、崩漏等症。研究表明,地黄有强心、利尿、镇静、降血糖,以及保护肝脏的作用。已研发出清凉滋补饮料、啤酒、地黄精等保健食品。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地黄株高25—40 cm,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和腺毛。根状茎肉质肥厚,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橘黄色。叶通常丛生于茎的基部,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叶面有皱纹。花茎直立,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毛;花萼钟形,花冠筒状、微弯,外面呈暗紫色,内面呈黄色,有明显紫纹,先端有5个浅裂片,略呈二唇形。
1.2 生长习性
地黄喜温、喜阳光充足的环境。性喜干燥,最忌积水,能耐寒。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土壤pH值以微碱为好,但不宜在盐碱性大、土质过黏,以及低洼之地栽种。忌连作,轮作期要在5年以上。地黄根茎萌蘖力较强,芽眼多,易发芽生根。生育期150d左右。种子无休眠期,正常发芽率仅50%,在气温25~C左右,播后5 d即可出苗。根茎在气温20%左右、栽后lO d即可出苗,出苗后先长叶,后发根。

2 栽培技术
2.1 整地施肥
根据地黄的生长习性,选择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而深厚的砂壤土,周围无遮阴物。前茬作物最好是禾本科,忌茄科作物。于头年秋季深耕土地30 cm,翌春解冻后,每0.067 hm2 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 000 kg,碳铵5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肥10 kg作基肥,然后浅耕15 cm翻人地下,耙耱平整、待栽种。
2.2 繁殖方法
一般采用根茎繁殖。作繁殖用的根茎,生产上俗称种栽。晋北地区的种栽培育主要采用窖藏留种法。秋季收获时,选产量高、抗病力强、体大而充实、芦头短的优良单株,挖取根茎后,再选无病虫害、无伤痕的进行窖藏越冬。翌春取出,将芦头切下,除去木质部,即可作种栽。
2.3 栽种
4月中下旬开始栽种,栽前将种栽去头斩尾,取其中段,然后截成3-6 cm长的小段,每段要有二三个芽眼,切口蘸以草木灰,稍晾晒后即可栽种。栽种时按行距40 cm、株距30 cm,挖深3—5 cm的穴,每穴横放一段种栽,然后盖细土与畦面平。全部栽完后,再耙耱压实种栽。
2.4 田间管理
2.4 1 中耕除草地黄下种后约15—20d出苗,苗齐后应进行多次中耕除草。由于地黄根茎人土较浅,中耕宜浅,以避免伤根。幼苗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除。植物将要封垄时,立即停止中耕。
2.4.2 摘蕾和去分蘖植株抽薹时,要及时剪花薹。同时对根际周围抽生的分蘖,应及时用小刀从基部切除,使养分集中于地下根茎,生长膨大,有利增产。
2.4.3 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的地下茎,这些地下茎若不除掉会消耗大量养分,应及时全部铲除。
2.5 病虫害防治
2.5.1 枯萎病5月上旬开始发生,6月一7月发病严重。发病初期叶柄上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由外缘叶处迅速向~C,nt蔓延,叶柄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棉状菌丝,维管束变褐受阻,使地下根茎干腐,最后只剩下表皮,细根也干腐脱落,地上部分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无病健壮的根茎作种栽。二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三是雨后或水浇地灌水后,及时排除田问积水。四是增施磷钾肥。五是栽种前,种子用质量分数为50%的退菌特1 000倍液浸种3~5 min。六是结合整地,每0.067 hm2 施人质量分数为70%的敌克松2.0~2.5 kg,均匀地撒人土中,进行土壤消毒。七是发病初期用质量分数为50%的退菌特l 000倍液浇注植物,每7~10 d浇一次,连续二三次。
2.5.2 斑枯病5月中旬发生,危害叶片,病叶出现黄绿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扩大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上生有小黑点,此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6月一7月发病严重,叶片干枯卷曲,最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二是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三是发病时用质量分数为70%的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治,每7~10d喷一次,连喷二三次。
2.5.3 轮纹病危害叶片,病叶表面出现黑褐色病斑,近圆形,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上生有黑点,严重时全叶枯死。防治方法同斑枯病。
2.5.4 地老虎用辛硫拌毒麸或毒土,栽种时施入穴内即可防止其咬食根茎。

3 采收加工
地黄一般在1O月上旬停止生长,叶子开始枯黄且带斑点时及时采挖。先割去地上茎叶,然后在畦的一端开深35 cm的沟,顺次小心挖取根茎。先将鲜地黄除去须根,选留种栽后,其余按大中小分级,分别置于火炕上炕干 开始用旺火,温度升至80℃~ 90% ,经8 h炕后,当地黄柔软无硬心时,取出堆闷,覆盖麻袋或稻草,使其发汗,约5~7 d后再进行回炕,温度在50℃ 60℃ 。回炕8~12 h,至颜色逐渐变黑、干而柔软时,即成生地。质量以无芦头、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色者为佳。一般每0.067 hm2 产鲜地黄1 000~2 000 kg,高者可达3 000 kg,经济收益较高。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