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厚薄皮中间型甜瓜新品种长甜2号的选育

厚薄皮中间型甜瓜新品种长甜2 号的选育 吴起顺1,季春海2 (1. 吉林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长春130021;2. 吉林省长春市大富农种苗科贸有限公司长春130051)…

厚薄皮中间型甜瓜新品种长甜2 号的选育
吴起顺1,季春海2
(1. 吉林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长春130021;2. 吉林省长春市大富农种苗科贸有限公司长春130051)

1 育种目标
厚薄皮中间型甜瓜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表现突出,具有外观好、抗病、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很受当地生产者欢迎。但此类品种缺乏薄皮甜瓜的肉质、口感和香味,不易被部分喜爱薄皮甜瓜的消费者接受。因此,生产上需要具有薄皮甜瓜特有肉质、口感和香气的厚薄皮甜瓜新品种[1-5]。笔者制定了选育具有薄皮甜瓜口感风味的厚薄皮中间型甜瓜新品种的育种目标。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来源
2.1.1 母本母本MD8 系M16-35×D2-109 姊妹系杂交一代。M16-35 和D2-109 系用台湾省农友种苗公司的蜜世界厚皮甜瓜与日本西博洛托厚皮甜瓜杂交,经8 代自交选育的2 个白皮绿肉厚皮甜瓜姊妹自交系。MD8 植株长势健壮,茎蔓粗壮。抗枯萎病,兼抗白粉病。雄全同株,以孙蔓结瓜为主。果实发育期38 d 左右。单果质量2 kg 左右;果实椭圆形,白皮;果肉绿色,肉厚4.0 cm,肉质细嫩多汁,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0%~19.0%,风味佳,品质好,耐贮运。
2.1.2 父本父本L7 系用吉林省地方品种薄皮甜瓜灰鼠子与台湾省大绿青玉甜瓜杂交,经7 代自交育成的高糖薄皮甜瓜自交系。植株长势稳健,雄全同株,子蔓孙蔓均易结瓜。单果质量580 g 左右,果实高圆形;绿皮绿肉,果皮薄韧,香气浓郁,肉质细爽可口,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4.2%~15.0%。抗蔓枯病、病毒病,较耐湿耐低温,适应性强,各地均宜栽培。
2.2 选育经过
1998 年,在长春市大富农种苗科贸有限公司农安育种基地配制厚薄皮甜瓜组合15 个;1999 年春季,在农安育种基地露地种植9805(MD8×L7)等15个厚薄皮甜瓜组合进行筛选,9805 (MD8×L7)、9809(MD8 ×T3)、9816 (MD8 ×T8)、9828 (MD8 ×H12) 等4个组合表现较优,为初步中选组合;2000-2001 年在农安县基地进行初选组合品种比较试验,9805 表现突出,为中选组合。2002-2003 年9805 参加吉林省甜瓜品种区域试验,2004-2005 年参加吉林省甜瓜品种生产试验;2007 年进行全国多点试验。2008 年底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证号: 吉登菜2008004,定名为长甜2 号,商品名称甜瓜王子2 号。
 
3 试验结果
3.1 组合筛选试验
1998 年配制厚薄皮甜瓜组合15 个。1999 年露地种植进行组合筛选试验, 对照品种为丰甜1 号。每个组合1 垄,种植80 株。结果表明,9805、9809、9816 和9828 等4 个组合抗病力较强,品质好,商品性突出,符合育种目标,且超亲优势明显,列入初步中选组合参加品种比较试验。
3.2 品种比较试验
2000-2001 年在农安县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在大棚内种植9805、9809、9816、9828 等4 个组合和对照品种丰甜1 号,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每个小区1 垄,每垄种植28 株,垄距75 cm,株距80 cm。结果表明,长甜2 号2 年平均667 m2 产量比对照增加13.45%;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平均为17.0%,比对照高3.1 个百分点,品质在4 个组合中表现突出,具有典型薄皮甜瓜香气,兼具厚皮甜瓜风味;未发生枯萎病,抗病性优于对照;全生育期略长于对照,属于早中熟品种(表1)。
长甜2 号在品种比较试验中的表现

3.3 吉林省甜瓜品种区域试验
2002-2003 年,长甜2 号参加了吉林省甜瓜品种区域试验。试验采用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在全省各地设置5 个点,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每个小区1 垄,每垄种植80 株,垄距65 cm,株距80 cm。试验结果表明,长甜2 号平均667 m2 产量3 164 kg,比对照丰甜1 号增产16.93%,差异显著(表2);商品率明显高于对照(对照在雨季成熟时表现裂果腐烂严重),且较之对照品种,长甜2 号成熟时散发出浓厚宜人的香气。
长甜2 号在吉林省甜瓜品种区域试验中的表现

3.4 吉林省甜瓜品种生产试验
2004-2005 年长甜2 号参加了吉林省甜瓜品种生产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00 m2,栽培方式与管理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长甜2 号平均667 m2 产量3 168 kg,较对照丰甜1 号增产17.07%;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较对照高2.5 个百分点,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全生育期略迟(表3)。
3.5 全国各地多点试验
从2007 年开始,在吉林安图和公主岭市、黑龙江伊春市、安徽宿州市、江苏沛县、山东潍坊市、湖北武汉市、广西桂林市等地进行露地、小拱棚、大棚栽培试验。各地一致反映,长甜2 号田间表现对枯萎病等病害抗性强,丰产,易栽培,商品性好,具有较浓香气,口感风味佳,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
3.6 品种审定与获奖情况
长甜2 号于2007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 年2 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有些地方将对枯萎病抗性强的长甜2 号用作甜瓜嫁接砧木(甜瓜共砧)较为成功, 从而解决了重茬栽培嫁接甜瓜口感风味下降的难题[6]。
 
4 品种特征特性
长甜2 号兼具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特征特性。早中熟品种,植株长势强健,茎蔓粗壮,叶片中小。雄全同株,低节位子蔓雌花少,孙蔓第1 节均着生雌花,其他各节着生雄花。以孙蔓结瓜为主,连续结果能力强,单株结瓜4~8 个。全生育期78 d 左右,果实发育期30 d 左右。单果质量750~1 500 g,667m2 产量3 000~4 000 kg。果实椭圆形,果皮灰绿色,果面光滑;果肉绿色,肉厚3.6 cm,肉质细嫩甜美,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0%~17.5%;香气浓郁,香甜可口,兼备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的风味,品质优。常温下可贮存20 d 左右,耐贮运,商品性好。种子黄色,百粒质量3.2 g。果实成熟时果柄自行脱落,生熟极易区分。田间表现对枯萎病等病害抗性强。耐低温弱光,不易早衰。
 
5 栽培技术要点
适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保护地、露地地膜栽培。底肥以磷钾肥和优质农家肥为主,667 m2 施腐熟鸡粪3 000 kg,过磷酸钙60 kg,磷酸二胺25 kg,硫酸钾25 kg,尿素8 kg,硼砂1 kg。春季地膜覆盖栽培在本地终霜前35 d 播种育苗,小拱棚栽培在当地终霜前约55 d 播种育苗。华南地区、长江流域667m2 栽植1 000 株,瓜苗3 叶1 心时摘心,选2 条子蔓留9~10 片叶摘心。摘除子蔓1~3 节着生孙蔓,4~6节着生孙蔓及早留3 片叶摘心留果,其余孙蔓留1 叶摘心,每株留果4 个。东北、华北地区栽培大行距150 cm,小行距60 cm, 株距80 cm, 留30 cm 操作带。瓜苗4 叶1 心时摘心,以后选3 条子蔓,子蔓留4 叶摘尖,孙蔓留3~4 叶拦蔓,一般自然坐果5 个以上。亦可平均按照行株距100 cm×60 cm 栽植。保护地吊蔓栽培大行距150 cm,小行距60 cm,株距35cm,整枝留果基本同厚皮甜瓜。保护地栽培早期坐果应用坐果灵或防落素喷施瓜胎(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坐果后每隔5 d 叶面喷施0.3% 磷酸二氢钾、0.01% 爱多收和0.03% 喷施宝混合溶液,促进果实早熟,提高品质。果实成熟自然脱落,储存3 d后品质优良。及时使用阿米西达、异菌唑、加瑞农、烯酰吗啉等新型农药预防甜瓜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