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北京春大棚薄皮甜瓜多果多茬高效栽培技术

北京春大棚薄皮甜瓜多果多茬高效栽培技术 刘雪兰,王永泉,曾雄,曾剑波,宗静,陈艳利,张雪梅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 目前北京设施甜瓜面积在2 667 hm2 以上…

北京春大棚薄皮甜瓜多果多茬高效栽培技术
刘雪兰,王永泉,曾雄,曾剑波,宗静,陈艳利,张雪梅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

目前北京设施甜瓜面积在2 667 hm2 以上,其中薄皮甜瓜约533 hm2,市场价格稳定,种植效益高,近2 年发展较快。但常规栽培薄皮甜瓜上市较晚,茬次少,产量较低(667 m2 产量1 700~2 000 kg)。常规吊蔓栽培,采用单蔓整枝,主蔓10~15 节留瓜,每株定瓜2~3 个,6 月上中旬上市,一般只收1 批瓜(好的收2 批);爬地栽培,3~4 蔓整枝,每蔓留瓜1 个,甜瓜5 月底6 月初上市,第2 批瓜自然授粉,任意结果。为使薄皮甜瓜抢早采收、增加采收批次,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学习吸收河北乐亭等地薄皮甜瓜生产经验,并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和气候特点,创新出“北京春大棚薄皮甜瓜多果多茬高效栽培技术”。2009 年在京郊顺义、大兴和房山等7 个区县的25 个点进行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效果良好。据25 个示范点统计,667 m2 甜瓜平均产量4 220 kg,效益达到1.62 万元(头批瓜2 310kg,收入1.1 万元;2 批瓜1 910 kg,收入0.52 万元)。与常规种植相比,甜瓜约提早15 d 成熟,产量和效益提高1 倍以上。大兴区庞各庄镇李家巷村李凤春示范种植2 个大棚(约1 334 m2),栽培品种为京蜜11 号。于4 月初定植(2009 年因故较晚,实际可早),第1 批瓜5 月下旬上市,667 m2 产瓜3 000 kg,商品率92.0%,收入2.2 万元;第2 批瓜6 月中旬上市,667 m2 产量1 660 kg,收入0.8 万元;第3 批瓜7 月上旬采收,667 m2 产瓜240 kg, 收入570 元; 合计667 m2 产量4 900 kg,收入3 万元以上,纯收入2.6万元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高效的关键是抢早(设施抢早、品种抢早、技术抢早)、高产。技术关键是:设施保温增温,甜瓜靠接换根提早育苗,大苗抢早定植,头批瓜低位结果,瓜胎同时授粉,防止植株早衰。

1 设施要求和保温措施
1.1 设施
设施必须选钢结构塑料大棚,棚膜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无滴新棚膜,以利于透光和升温保温。棚膜顶部能通风。
1.2 保温
甜瓜定植后,正值早春季节,气温较低,易受低温及倒春寒袭击。为提高棚内温度,防止冻苗伤苗,需在棚膜内加盖多层薄膜。选用宽幅1.5~2 m 加无滴剂薄膜,两膜接口处用塑料夹封严,以后根据棚内温度调整。棚膜下加2 层天膜,垂挂到地,距棚膜下20 cm 处挂第1 层天膜,距第1 层天膜6~7 cm 处挂第2 层天膜,下边加1 层拱膜和1 层地膜,棚两头有1.4 m 左右的缓冲带。

2 品种选择
薄皮甜瓜须选用耐低温弱光、早熟、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如京蜜11 号、蜜脆香圆等。为了达到抢早、多果、多茬和高效的目的,薄皮甜瓜必须嫁接换根(嫁接苗耐低温、抗病、吸水肥能力强、高产、防早衰)。砧木品种应具备抗病性强、亲和性好、生长发育快、对产量和品质无大影响等特性,如新土佐等白籽南瓜。

3 培育嫁接苗
3.1 选择适宜播期
根据定植时间确定播种期和嫁接期,育苗宁早勿晚。应在温室内育苗,甜瓜于1 月上旬播种,10~15 d(天)后(1 月下旬)即甜瓜第1 片真叶2 分钱硬币大小、1 叶1 心时播种南瓜砧木,7~8 d 后(1 月底2 月初)嫁接,3 月上中旬定植(如1 月5 日播种甜瓜,1 月20 日播种南瓜砧木,2 月7 嫁接,3 月上旬定植)。
3.2 选育苗地和建床
在温室内苗床大小和位置确定之后,整平地面、建床。床宽1~1.2 m,深15~20 cm。刮平床面,为方便起苗,床底撒些沙土或灰渣。床壁要直,床边要实,苗床应便于通风管理(有条件的最好在床面上铺设地热线,每m2 80~100 W)。
3.3 配制营养土和装土排床
土粪比例3~4 ∶ 1(因土质及肥料质量不同可适当调节),用过筛无污染的园田土和腐熟有机肥,播种前3 d 将土、粪按比例混匀,每m3 混合土中加入少量杀菌杀虫剂,也可再加过磷酸钙1 kg,磷酸二铵1.5 kg,混拌均匀,装入10 cm×10 cm 塑料营养钵内,排列于事先备好的苗床上,排放时钵与钵之间相互挤紧,便于浇水管理。
3.4 种子处理和催芽
将种子放入55 ℃ 左右温水中烫种,不断搅动,待水温降至40 ℃ 左右时停止搅动,洗掉种子表面黏液,把水倒掉,换水,水温40 ℃ 左右,常温浸种4~6 h(小时),种子充分吸水后沥干,置于烫过拧干的清洁湿布上,把四边折起卷成布卷,布卷外用烫过拧干的湿毛巾包好,放在28~30 ℃ 恒温下催芽。催芽过程中应注意温、湿、气调节。当70% 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薄皮甜瓜一般催芽24 h 左右多数可发芽;而砧木种子发芽慢且不整齐,需经2~3 d 才可发芽,可每隔4~5 h 拣1 次,拣出的种芽置于13~14 ℃的阴凉处待播,但应用湿布包好以保湿防干。
3.5 播种
播种前1 d 将营养钵浇透水,然后平铺地膜并在育苗床上架设1 个小拱棚,以提高床温。当床温稳定在15 ℃ 以上时,选晴天上午揭开小棚和地膜播种,先把甜瓜播于10 cm×10 cm 营养钵边内,每钵1 粒,随覆1 cm 湿润营养药土。整畦播完后再全面覆盖1 层消毒营养土,将钵间和四周缝隙填实。并立即紧贴床面盖1 层地膜,用湿土压实薄膜边缘,盖棚膜,使用地热线的可通电升温。当甜瓜真叶2 分硬币大小时(播后20 d 左右)播南瓜砧木。南瓜点播在温室南边着光处畦内,砧木真叶露尖时(约8 d后)拔出砧木,采用靠接法嫁接。靠接甜瓜不伤根,接口愈合好,嫁接苗长势旺,不用缓苗,成活率高。
3.6 出苗到嫁接前的苗床管理
播种至出苗前(约5 d)严密覆盖,以防寒、增温、保湿为主,促出苗快而整齐。昼温28~32 ℃,夜温17~20 ℃。幼苗出土后撤除地膜,使幼苗在小棚中生长,并开始少量通风,降低苗床温度,白天床温22~27 ℃,夜间15~18 ℃。真叶普遍发生后小棚内温度白天可提高到28~30 ℃,并注意通风换气。南瓜白天20~25 ℃,夜间16~18 ℃,防止砧木幼苗胚轴徒长。嫁接前1~2 d,适当放风炼苗,控制浇水,提高砧木适应性,以免嫁接时胚轴劈裂,降低嫁接苗成活率。
3.7 采用靠接法嫁接
3.7.1 准备工作嫁接在温室内进行,若晴天必须遮光,防止阳光直射造成幼苗失水萎蔫,影响嫁接苗成活率。嫁接工具为嫁接刀(用普通刀片或自制嫁接刀,要求刀片锋利)和嫁接夹。嫁接前,嫁接夹应先洗净,然后在200 倍福尔马林液中浸泡8 h 消毒。嫁接时刀片和操作人员的手用75% 酒精消毒。当南瓜砧木刚出真叶(两子叶基本展平),甜瓜2 叶1 心时用靠接法嫁接。
3.7.2 嫁接先拔出砧木,选用与接穗苗大小相近砧木,去掉生长点(真叶),在砧木下胚轴上端靠近子叶节0.5~1 cm 处,用刀片呈45° 向下削1 刀,深达1/3~1/2,长约1 cm,然后在接穗(在营养钵中不拔)的相应部位向上呈45° 斜切1 刀,深达1/2~1/3,长度与砧木接口相同,左手拿砧木,右手拿接穗,自上而下将两切口嵌入,在接口处用嫁接夹固定,使切面密切结合。嫁接后将砧木连根一起栽植到营养钵中,与接穗根部相距1 cm,以便成活后切除接穗的根,接口距土面3 cm,1 周后嫁接苗成活。嫁接苗成活后适时断根,8~10 片叶时定植。
3.8 嫁接后苗床管理
嫁接后的管理以遮阴、避光、增湿、保温为主。嫁接后前3 d 最重要,应实行密闭管理,要求小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5% 以上,昼温25~28 ℃,夜温18~20 ℃,以保证嫁接苗伤口快速愈合;3 d 后早晚适当通风,两侧见光,中午喷雾1~2 次,保持较高的湿度,1 周后只在中午遮光;10 d 后恢复正常管理,及时除去砧木萌芽。嫁接后浇2~3 次水,最好畦下浇水浸到钵内。浇水后应提温。7~8 片叶后断根倒苗,苗间适当分开距离,防止窜苗旺长。病虫害防治喷雾加湿时可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配合40% 乐果乳油3 000 倍液,喷1~2 次,可防苗期多种病害。

4 定植
4.1 整地施肥
种植甜瓜的地块秋后深翻30 cm。开春后及时耕翻耙压,使土壤细碎均匀。定植前15~20 d 整地扣棚,密闭增温。结合整地, 667 m2 沟施充分腐熟农家肥3~4 m3,三元复合肥50~80 kg 和适量微肥。同时喷撒杀虫杀菌药(每667 m2 施用辛硫磷30 mL,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 kg 加水15 kg,均匀喷撒沟内),掺匀耙平,封土埋沟,沟上南北走向做20 cm高畦。单行种植,行距1.2 m(畦面宽0.6 m),株距20~25 cm; 双行种植, 行距1.4~1.5 m( 畦面宽0.8m),株距33~35 cm。苗坑直径10 cm,深7~8 cm。
4.2 适时抢早定植
北京地区多层覆膜的春大棚,一般在3 月上中旬定植(棚内10 cm 深地温稳定在15 ℃ 以上),甜瓜苗龄8~10 片真叶(50~60 d)。选晴天黄昏前后按大、小苗分别定植。定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而定,667 m2 保苗2 100 株左右。移栽前2 d 苗床完全揭膜炼苗,定植时嫁接口应高出地面5 cm 左右。栽苗时667 m2 最好同时再施钾肥20 kg,可提高甜瓜品质。为防蚜虫,每穴放1 粒缓释药片。定植后浇水,水渗后用湿润细土将苗坨封好。有滴灌条件的,定植后盖膜,并将滴灌管放于膜下,立即滴灌。

5 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增温控湿、绑蔓整枝、辅助授粉、适时浇水、看苗追肥、预防病虫和植株早衰是田问管理的关键。
5.1 整枝和留瓜
整枝是甜瓜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成熟期、产量和效益影响极大。主要采用吊蔓栽培,单蔓整枝法。在5~10 节子蔓上低位留瓜,瓜前留1 叶摘心。当预留节位最低位雌花开花当天(约3 月中下旬),用坐瓜灵连续同时喷瓜胎5~7 个(浓度应按使用说明,视当天天气和棚内温度而定)。整枝应在晴天气温较高时进行(伤口愈合快,减少病菌感染;同时,茎叶较柔软,可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整枝摘下的茎叶应随时收集带出瓜地,阴雨天不整枝。合理整枝的中心在于既使营养体合理、充分生长,但又不致因徒长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幼瓜鸡蛋大小开始迅速膨大时定瓜。选留幼瓜分次进行,未被选中的瓜全部摘除,每株定瓜4~5个;定瓜后,其余子蔓不摘除(或只摘除最上边瓜以上的4~5 条子蔓)。主蔓28~30 片叶时摘心。头批瓜定个(瓜色由青见白时)后,及时给第2 批瓜授粉(一般在18~28 节)。第3 批瓜一般自然授粉留果。
5.2 温度管理
合理调控温度。嫁接苗定植后需较高温度,定植后随即浇1 次透水,缓苗期(7 d)大棚要密闭增温,前6 d 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30~35 ℃,晴天中午棚温超过35 ℃ 时应揭膜通风,夜间不低于20 ℃。第7 天后放风,茎蔓生长期温度控制在27~28 ℃(苗壮,温度低些;苗弱,温度高些);授粉前后温度控制在23~25 ℃;果实膨大阶段,昼温25~33 ℃, 夜温15~18 ℃;果实发育后期,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3 ℃(否则甜瓜易烂心),昼夜温差维持在10~13 ℃,以利于果实糖分积累。整个生长期温度不低于15 ℃,要防止低温高温伤苗。
5.3 水肥管理
浇好定植水、缓苗水(水要大)、催蔓水和膨瓜水;坐果后,视植株长势适当追肥。甜瓜鸡蛋大时浇膨瓜水,随水每667 m2 追绿奥液体肥15~25 kg,生长期还可叶面喷施0.2%~0.4% 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随定瓜水追定瓜肥(硝酸铵钙肥10~15 kg)。幼苗期适当控制灌水,果实膨大期加大灌水量,果实停止膨大时控制灌水,收获前10~15 d 停止浇水。浇水宜在早晚进行,切忌大水漫灌,淹没高畦,浸泡植株。每次浇水后应及时喷药防病,3 d 内提高棚内温度(35 ℃ 以上),以提高地温。为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保护地宜采用膜下浸润灌溉或滴灌。
5.4 通风管理
定植前期,因棚内外温差很大,通风时只开中部通风口,有风天只开背风面气口;风小时开迎风面口;无风时两面都打开,风大时少开或不开。总之,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中后期薄皮甜瓜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主蔓直伸架顶,进入旺盛生长期。为及时补充二氧化碳,以益于坐果和果实膨大,此时,要加大通风量,昼夜通风。上午稍迟通风,使大棚内温度迅速上升,以促进光合作用。晚上9:00 至次日6:00,植株完全在黑暗中不进行光合作用,这期间应尽可能降低温度,以抑制呼吸消耗。
5.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甜瓜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随着甜瓜栽培环境的改变,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因此,有效防治病虫害已成为栽培技术的关键。在防治策略上要防重于治。大棚薄皮甜瓜生长期间主要是做好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洒75% 百菌清600~800 倍液或25% 瑞毒霉600~800 倍液。虫害主要有蚜虫、美洲斑潜蝇、根结线虫等。可用一遍净、高效灭百或喷洒40% 乐果乳油800~1 000 倍液防治。

6 及时采收
一般头批瓜生长期间温度较低,果实成熟期需35~40 d(采收期5 月上中旬)。应及时采收,以利于下批瓜生长,就地销售的瓜九成熟采摘,清晨采摘为好;采摘时剪留T 形果柄。薄皮甜瓜皮薄,要轻拿轻放,防碰撞挤压,采后随即装箱。远运的瓜八至九成熟采摘,宜于傍晚进行。

7 后批瓜的管理
在头批瓜定个后将转色(由青见白)时,及时对第2 批瓜喷施坐瓜灵(浓度比头批瓜低)。第2 批瓜授粉节位在17~30 节,多数在18~28 节。头批瓜采收后,第2 批瓜开始迅速生长,单株留瓜4~5 个,此时,应加强对2 批瓜的田间管理(方法基本同前)。第2 批瓜生长期间温度由低渐高,果实成熟约需35d,采收期约在6 月上旬。第3 批瓜一般不整枝,任其自然授粉,随意坐瓜生长,果实成熟约需28 d,采收期在6 月底7 月上旬。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