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切花菊花栽培技术

切花菊花栽培技术 冯同强1 华小平2 葛徐芳2 高晋阳1 张君岭1 (1 江苏省东海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22300;2 东海县花卉技术指导站) 菊花起源于我国,适宜种植于疏松、土…

切花菊花栽培技术
冯同强1 华小平2 葛徐芳2 高晋阳1 张君岭1
(1 江苏省东海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22300;2 东海县花卉技术指导站)

菊花起源于我国,适宜种植于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喜肥、耐寒、喜凉爽、不耐涝,是世界上四大切花之一。
 
1 生长习性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花卉,普通菊花品种是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小于10 小时,花芽分化,花蕾发育。若蕾期夜间温度较低,日夜温差大,开花早;夜温高,白天日照时间长,或经常半夜光照半小时以上,会推迟花期。
 
2 整地、作畦及基肥施用
2.1 整地作畦虽然菊花对土壤适应性强,但必须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整地前,使用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翻耕中,捡取恶性杂草根并集中烧毁。作畦则根据品种有所不同。露地栽培的夏菊,畦宽可80~120cm。大田生产,畦不宜过长,并开好腰沟,使排水良好。秋菊常采用四畦式,畦宽80cm,两侧靠棚壁沟为65cm,中间3 条沟宽为50cm,沟深20~30cm。
2.2 基肥施用菊花为喜肥植物,种植前务必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施用量视土壤肥力而有差异。一般667m2 施腐熟猪牛粪3000~5000kg 或菜籽饼200~300kg,另增施过磷酸钙或骨粉15kg、草木灰100kg 左右;并拌入3%呋喃丹颗粒剂3kg 左右,以防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危害。施用肥料、农药可随翻耕埋人土壤。有条件者,种植时在种植行再铺一层焦泥灰等培养土。
 
3 定植
3.1 定植时间夏菊露地栽培在3 月上中旬;秋菊栽培一般在5 月中下旬至6 月上旬;以上均为摘心栽培种植期。
3.2 定植密度一般20~30 株/m2,实际种植以畦面宽80cm 为基准。以宽窄行种植法为例,1 畦4 行,行距:两侧留15cm,中心留30cm,2 行之间为10cm。株距: 独本型为5cm, 多本型为10~15cm。
3.3 定植要求宜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定植,植后压紧扶正,并随即浇水,并视季节、天气遮阳2~3 天。种植时要使根系舒展,深度以稍超过原扦插深度为宜。
 
4 中耕及肥水管理
4.1 中耕除草苗期需及时中耕除草,以创造良好环境,利于菊苗根系生长。小苗浅锄,并逐渐加深,尤其在菊株封行(呈郁闭态)前,需仔细进行1次中耕,封行后一般不再中耕。
4.2 追肥种植后,应视苗情每隔10~15 天追肥1 次。若施用人粪尿、饼肥水,施后应及时冲洗,以保持叶面洁净;也可干撒复合肥。植株封行后,可停止根部追肥。孕蕾期应进行叶面施肥,每隔10 天喷1 次0.2%磷酸二氢钾液,喷施2~3 次。并视植株叶色酌情添加0.1%~0.2%尿素溶液,使叶色、花朵鲜艳有光泽。
4.3 水分管理小苗期控制浇水,以利发根;至生长旺期,进而进入初花、盛花期,应给予充足的水分。高温季节还需辅以叶面喷水,起到降温和水分补给的双重作用。
 
5 摘心、整枝、抹芽及抹蕾
菊花多本型的种植,应在10 天后摘心,留3~4 枚叶,待侧枝发生后,留强去弱,合理整枝,一般每株留3~4 支为宜;2 次摘心,可酌情为5 支左右,随后应及时抹去侧枝上的腋芽,现蕾期应及早抹蕾,仅留顶端花蕾,其余侧蕾及时抹去。抹蕾工作,宜在主蕾豌豆大时开始多次进行。如花蕾生长密集,可待花梗稍长大后剥除,使养分集中供给主蕾。
 
6 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及根腐病等。以上几种病的病原菌均属真菌,皆因土壤湿度太大,排水及通风透光不良所致。故宜选生态条件良好处栽培,并需注意排涝,清除病株、病叶,烧毁残根。盆土宜用1:8 福尔马林液消毒,生长期再用波尔多液、80%代森锌液或50%甲基托布津液喷布。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蛴螬、潜叶蛾幼虫等,可通过人工捕杀及喷药进行防治。
 
7 立柱、张网
为确保切花菊茎干挺拔,生长均匀,必须立柱张网。柱高1~1.5m,网以尼龙细绳编织,网眼15~20cm×15~20cm。当植株长至30cm 高时,就将网张在菊株顶端,日后随株长高而调整网的高度,日常作业须注意对菊株按网格相对调整,使其均匀,直立。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