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高温型平菇品比筛选试验

高温型平菇品比筛选试验* 肖自添1, 叶耀程2, 何焕清1**, 叶志坚2, 李明珠1, 郭巨先1 (1.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2.河源市天仙湖农业发展…

高温型平菇品比筛选试验*
肖自添1, 叶耀程2, 何焕清1**, 叶志坚2, 李明珠1, 郭巨先1
(1.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2.河源市天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河源, 517000;)

平菇是广东省主栽食用菌品种之一, 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 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广东地区夏、秋季温度高、雨量充沛、炎热天气持续时间长, 高温高湿的气候与我国其他省份有很大差异, 很多菇农反映所种平菇出菇难, 出菇差, 常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 我们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开展了广东省主产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试验, 对适合广东地区夏季高温栽培的平菇菌株进行收集、品比, 筛选出适合广东地区夏季高温栽培的优良品种, 为广大菇农提供优质菌种, 增加菇农收入。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粤海2 号、P139、P43、P39、P541、殷育20、2005、热抗王、粤平2 号、粤平3 号、夏秀来自本研究室收集保藏菌株, 优夏200、夏本、P900 引自福建, 共14 个品种。
1.2 培养基配方
1.2.1 母种: 马铃薯200 g 葡萄糖20 g 琼脂粉20 g蛋白胨2 g KH2PO4 3 g MgSO4 1.5 g VB1 15 mg 水1L。
1.2.2 原种: 棉籽壳85% 麸皮12%、石灰2% 石膏1%。
1.2.3 栽培包: 棉籽壳60% 木屑20% 稻草5% 麸皮11% 石灰2% 石膏1% 复合肥1%。
1.3 试验方法
采用袋栽方式, 每袋(规格: 22 cm×38 cm 的聚丙烯袋) 装湿料l.5 kg (折合千料800 g), 两头用绳子绑好, 常压灭菌, 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0 h, 冷却, 放于接种室备用。每个品种10 袋, 无菌室内两头接种, 每端均套上颈圈, 报纸封口, 置培养室内常规养菌。认真观察记录菌丝生长情况, 满袋、现蕾时间, 子实体性状等。采收三潮菇, 测产量, 以每袋平均值进行分析。数据用Excel 处理。分别于6 月12 日和9 月16 日接种。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品种菌丝生长情况比较
各品种母种长速较快, 其中P39 长势好, 长速最快( 1.23mm·d -1) , 其次是P139, 夏秀长势差、长速最慢(0.7mm·d-1)。各品种原种菌丝长势均较好, 夏本、优夏200原种长势好长速最快, 栽培包菌丝洁白、浓密、粗壮。
不同品种菌丝生长情况比较
2.2 不同品种子实体形成物候期比较
由于气温较高, 菌丝生长速度快, 满袋时间、现蕾时间短, 采收快。绝大部分品种15d 即可长满菌包(6 月份接种的粤平3 号14d 满包, 9 月份接种的P39 仅12 d 就长满菌袋), 20d 现蕾(6 月份接种的P900 现蕾最早, 18 d;9 月份接种的现蕾时间比较一致, 仅P43 推迟了2 d), 23d 便可采收(6 月份接种的P900、粤海2 号采收最早, 20d; 9 月份接种的粤海20 号、殷育20、P541 采收较早, 22d)。与夏季相比, 秋季气温气候更适宜菌丝生长, 有7 个品种满袋时间减少(其中P139、P39 分别减少了6 d 和3d), 7 个品种现蕾时间减少1 d~2 d, 5 个品种采收时间提前1 d~2 d (2005、P39、殷育20、P541、粤平3 号)。综合夏秋两季物候期比较, 各品种生长能力强、稳定, 满袋、现蕾、采收时间较一致。
不同品种子实体形成物候期比较
2.3 不同品种子实体性状比较
参试品种根据菌盖颜色可分为白色系和灰褐色系, 白色系品种菌盖较小, 韧性好, P139、P39 子实体形状特性均相似, 菇体簇拥朵小, 转潮快。灰褐色品系出菇齐, 转潮快, 肉质脆嫩, 成熟后菌盖波曲, 第二潮幼时外形像秀珍菇, 菇形好。从子实体外形看灰褐色品系较为相似, 怀疑是同种异名, 下一步将进行分子生物学验证试验。
不同品种子实体性状比较
2.4 不同品种产量比较
从表4 可知大部分品种产量比较稳定, 均能正常出菇, 表明所有品种均为高温种。由于种性及气候有所不同, 产量不完全一样。在7 月~8 月夏季高温时节, 粤海2号表现良好, 单包产量达到724.38g·包-1, 其次为P139(640.74g·包-1), P43、P39 也表现良好, 单包产量分别达到591.00 g·包-1 和585.00 g·包-1。而在10 月~11 月气温相对凉爽时, 有11 个品种其产量略有降低, 但仍表现良好,如P139, 其单包产量最高, 达600g·包-1。而P900、夏本产量有所上升, 表明该品种在秋天栽培更适合。
不同品种产量及转化率比较
综合夏秋二季的产量, P139 产量最高, 达620.37g·包-1, 转化率为77.55%, 且夏秋两季产量稳定, 均达到600g·包-1 以上。粤海2 号夏秋单包平均产量为613.69 g·包-1, 排第二, 但夏秋产量相差较大, 表明该品种更适合夏季栽培。在灰褐色品种中, 殷育20 表现较好, 夏秋两季产量表现稳定, 且转化率均达到65%以上。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14 个菌株夏秋两季栽培试验比较, 结果发现,白色系列的P139 产量高, 子实体洁白簇拥, 韧性好, 商品性状好, 适合广东地区夏秋栽培; 粤海2 号尤其在夏季产量突出, 子实体洁白, 出菇较齐, 韧性好, 为夏季栽培的优良品种。灰褐色系列中, 殷育20 夏秋两季产量稳定,子实体脆嫩、出菇齐、转潮快, 商品性状好。由于种性和气候不同, 14 个品种在夏秋两季子实体形成物候期、产量等表现稍有差异, 也表明不同品种适宜不同时期栽培,农民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