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辣椒新品种朝天椒148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省大田县梅山乡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模式的转变,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几年年种植面积在200 hm2以上,年总产量(干品)500多吨,总产值780多万元,利润150多万元。…

福建省大田县梅山乡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模式的转变,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几年年种植面积在200 hm2以上,年总产量(干品)500多吨,总产值780多万元,利润150多万元。梅山乡2010年从福州市福建超大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引进‘朝天椒148’试种成功,每667 m2鲜产量1000~1100 kg,干产量350~400 kg。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特性
‘朝天椒14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2006年通过重庆市品种鉴定。该品种属辛辣朝天型、中熟辣椒品种,抗寒、耐旱,适应性广,易种植。植株长势强,株高86~105 cm,开展度73 cm左右; 第1始花节位15~16节,从定植至采收80 d左右; 果实圆锥形,朝天生长,果实平均纵径5.2 cm、横径2.0 cm,果肉厚0.15 cm,单株结果数在120个以上。在梅山乡每667 m2鲜产量1000~1100 kg,干产量350~400 kg。田间调查病毒病、炭疽病发病率分别为1.6%、2.0%,属抗病性较强品种。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地块选择
种植辣椒的土地要耕作层深厚、水源方便,前作不能种植茄科作物,能进行水旱轮作,以减少辣椒病害的发生。
2.2 播种育苗
(1)适时做畦。应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3年内没种过茄科类作物的地块作为育苗地,用肥沃的土壤作苗床土,每10 m2施入磷酸二氢钾0.25 kg、进口复合肥0.5 kg做苗床基肥。
(2)催芽播种。育苗前晒种2 d,播种前用55℃温水烫种消毒15 min左右,再用清水浸种24 h左右,用纱布将种子包好,放在28~30℃的条件下催芽3 d左右,种露尖就可播种。用小拱棚式育苗,每667 m2用种量为100 g,每m2保留苗在800株以内。
(3)播种期。在1月上旬播种,移栽苗龄掌握在100 d左右。
(4)苗期管理。前期注意保温防寒,夜间用草帘覆盖保温,在小拱棚挂双膜进行保温,后期高温白天及时放风。幼苗期,可用增产素稀释水液灌浇苗床,2叶1心和4叶1心期间可间苗各1次,每3.0 cm2留1株苗,并结合间苗拔除杂草。移苗前15 d,揭膜放风炼苗,起苗前1~2 d浇1次透水,当株高15~20 cm(8~10片叶)即可移栽。
2.3 整地与施底肥
土地经深翻、细碎、晒白,畦宽1.0 m,沟宽、深30 cm,深沟高窄畦有利于排灌水,若畦太长中间要抽1条腰沟。畦中心纵理一条沟深施底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500 kg,复合肥50 kg和钙镁磷50 kg,施后盖土拉平畦面。
2.4 定植
3月中下旬移栽定植。当苗高10~15 cm,有8片真叶时,就可定植。定植前1 d用水透浇苗床,定植时苗带土移栽。每667 m2栽2500~2800株。田间布局上,为了便于操作管理和争取边际效应(空间多的边缘植株可以增加挂果量和提高果实品质),每畦种植2行,行距50 cm、株距45 cm。定植苗应选脚矮、茎粗、节短、直立而不弯、叶色深绿的健壮苗,避免损伤根部,栽植深度以幼苗子叶齐土为宜,定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或施用稀粪水(或1%尿素水),天晴或气温高时要连续浇几次缓苗水。可根据当地气温适时定植。
2.5 田间管理
2.5.1 追肥
辣椒是栽培时期较长的果菜,除以肥效持久的有机肥为基肥外,在苗期要促使植株形成发达的根系和广大的叶面积,应追施稀薄的速效氮肥,现蕾期要增施磷钾肥,节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引起落花落果,初果稳住后要重施1次肥,既供果实发育需要又促枝叶继续发展为后续开花结果准备条件,以后每结一批果实要追施1次肥料直至栽培结束。
定植后轻施苗肥: 辣椒苗成活后,每隔7 d每667 m2追施20%~30%人粪尿1000 kg或复合肥5 kg,肥料可逐次加大浓度,不可偏施氮肥; 花蕾期切忌氮肥过多,应稳施花蕾肥,适当增加磷肥,667 m2追施20%~30%人粪尿1500 kg或尿素10~12 kg、普钙10 kg。花果期占辣椒全生育期一半以上,应重施花果肥,并做到氮磷钾配合: 离植株10~15 cm开沟施,每667 m2施30%人粪尿1500 kg,或复合肥15 kg,或尿素15 kg、过钙30 kg、硫酸钾15 kg,施后盖土,灌水以防烧根,或者对水浇施,并结合根外追肥提高结果数和果实品质,每667 m2喷施0.3%~0.5%尿素加0.2%~0.3%磷酸二氢钾液肥50~60 kg。
2.5.2 灌水
辣椒根系发达,叶小蒸腾少,无灌溉地产量较低,为了达到高产,需注意灌水。幼苗期需水较少,水分多将导致病害,故定植后浇透定根水,此后见干浇水,开花前适当控水; 花果期需要充足水分,必须灌水,灌水不能上畦面,即灌即排,如雨水过多应及时排除。辣椒全生育过程应以土地见干见湿为原则。
2.5.3 中耕、培土
在大田生长前期,结合清除杂草,适时中耕3次,第一次定植成活后浅锄除草保墒; 第二次深锄5~6 cm除草松土; 苗高30 cm左右封行前深锄10 cm并培土护根。
2.5.4 整枝和防止落花落果
整枝保留辣椒主干和2~3个侧枝,下部腋芽一见发生应全部抹除,以促进上部枝叶生长和开花结果。辣椒生长期间遇不良环境,如温度超过35℃,雨水过多或过分干旱,氮肥过多,易引起落花落果,要注意改善管理条件,可以应用生长调节剂防止落花落果,若遇温度不适,可用10~20 mL/kg的萘乙酸在开花前1~2天喷雾1~2次,可显著提高产量。高温多雨过后,为促进第二次结果高峰,要及时浇水追肥,并剪掉内膛枝、老病残枝,使内膛通风透光,在3级以上分枝留2叶打尖,新长出的枝条留1果2叶打尖,摘除下部老病叶,同时再次培土,促发新根,喷施0.2%~0.3%的尿素、磷酸二氢钾作为叶面肥。
2.6 病虫害防治
采用综合防治,禁用高残剧毒农药,实行合理轮作,种子消毒,对症下药。
2.6.1 病害
(1)辣椒病毒病
属病毒性病害。在气温20℃以上,空气干旱条件下,借助昆虫和作业传播。
病症: 病叶淡绿色,叶面凸凹不平,叶脉起皱,有的叶片呈线形蕨叶状或呈花叶形,并有落叶现象;病枝有褐绿色条斑,枯顶,株矮,有丛生根,并易引起落花落果。
药剂防治: 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30 min对种子消毒; 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00倍液,每667 m2用药液60 kg左右。
(2)青椒炭疽病
属真菌性病害。当气温15~30℃,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借助风雨、作业和育苗传播。
病症: 病叶有水浸状褐色圆斑,病斑上轮生小黑点,病果有水浸状褐色圆斑,病斑逐渐凸起,呈灰褐色同心轮纹斑,轮纹上有小黑点,潮湿时分泌出红色粘稠物,病时呈半软腐状,干缩后病斑呈膜状破裂,果柄上有褐色凹陷斑,易干缩开裂。
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60 min对种子消毒,喷洒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667 m2用药液60 kg左右。
2.6.2 虫害
辣椒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虫、蓟马等。蚜虫和蓟马,可喷洒75%乐果乳剂1000倍液防治。地老虎,可用青草堆诱杀,也可浇灌90%敌百虫600倍液防治。
2.7 适时采收
朝天椒148在梅山乡始花期为6月上旬,第一批采收在7月中旬(红色成熟椒),分期分批适时采收,采收结束期一般在11月中下旬。及时采摘成熟椒,可以促进辣椒后期开花、着果,提高辣椒的产量。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