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椒以其果形奇特可爱、色彩绚丽、观赏价值高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在观赏园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将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于观赏椒,取得理想的效果,表现出许多传统土壤栽培无法比拟的优点,如管理方便,能提高肥效,提高座果率,大大降低土传病虫害的发生等。根据多年的栽培经验,现将其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选择适宜品种
目前,园艺栽培中常用的观赏椒品种有樱桃椒、朝天椒、佛指椒、红珍珠、橄榄果、红金钟等。这些品种株高在60 cm~80 cm之间,株形合理,其根系发达,生长强健,植株抗病、耐寒能力强,果实簇生,色泽艳丽,挂果率高,观果期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适期播种
辣椒性喜温、喜光,不耐低温霜冻,故适宜一年中春植和秋植。春季栽培在2月上旬~3月中旬播种,秋植宜7月中旬~8月上旬播种。温室内栽培可根据观赏时间安排播种期。
变温催芽
先将观赏椒种子置阳光下暴晒3 天,并放入55 ℃温水中浸种30 min后进行催芽。笔者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催芽时采用变温催芽效果较好,即白天催芽温度25 ℃~30 ℃,夜间催芽温度以15 ℃~20 ℃为宜,能比普通催芽方式提前2 天~3 天出芽。催芽时为防止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结合浸种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 min进行种子消毒,冲洗干净后再催芽则苗期病害明显减少。待多半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
精细定植
在花盆容器内盛放大半盆基质,栽培基质可选用草炭土(木屑或稻壳)、煤灰、珍珠岩按照5:4:1的体积比混合进行配制。当幼苗长至5 片~7 片真叶时即可移栽上盆。上盆后应将根颈周围基质稍用力压实,使根系与基质结合紧密。定植宜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或阴天进行,以防水分过度蒸发降低成活率。夏季要注意遮阳降温以利缓苗。
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
观赏椒根量少、根系分布浅,故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在苗期根系弱小时,适度湿润根际周围基质即可,切忌大水浇灌(造成沤根死苗);缓苗后到成苗期的植株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加大,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但也不能过多,以防苗株徒长;现蕾后应通过控制水分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施肥在缓苗后,可先喷1 次1%尿素作根外追肥,以促生新根和幼苗发棵。定植后15 天,笔者开始用自配的营养液(见表1、表2)进行浇灌施肥,每10 天浇1 次,使植株生长健壮,提早结实。坐果后,结合营养液浇灌的同时,在晴天的上午辅助喷施0.4%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果实膨大,提高座果率。
光温管理
观赏椒为喜温、好光植物,生长适温在18 ℃~30 ℃之间,果实发育期适温25 ℃~30 ℃为宜,在10 h~12 h日照条件下开花结果较快;光照度要求中等,日照过强会引起日灼病或落果。
整枝
观赏椒基部各节叶腋均可抽生侧枝,除主枝上的侧枝适当保留外,其余都抹除,以促进开花结果和株型美观;盛果期茎秆易倒伏,要及时用细竹竿设支架撑住主干;在栽培中还应注意株型结构合理,以利果实着色均匀,色泽鲜艳。生长后期,植株下部的老叶、细弱枝要及时疏除,并摘掉老熟果,促进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和病虫害发生。
坐果
开花时,若温度高于30 ℃或低于15 ℃,均会引起受粉不良而导致落花落蕾, 可用15×10-6浓度的2,4-D蘸花或20×10-6浓度的番茄灵喷花提高座果率。
病虫害防治
观赏椒易发生病毒病、疫病、蚜虫等病虫害。病毒病可拔除病株,并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疫病可用25%早霜灵500倍液灌根防治,高温天气减少浇水也可降低该病发病率;用30%乐果乳油喷雾防治蚜虫。喷药时应均匀喷洒病株,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