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粪草栽培姬松茸技术

姬松茸(Agaricus blaize)又称巴西蘑菇,是一种含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非常丰富的食用菌。据分析,每100 g姬松茸干品中,含粗蛋白质40%~45%,糖质38%~45%,粗…

姬松茸(Agaricus blaize)又称巴西蘑菇,是一种含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非常丰富的食用菌。据分析,每100 g姬松茸干品中,含粗蛋白质40%~45%,糖质38%~45%,粗脂肪3%~4%,纤维素6%~8%,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目前,姬松茸的主要生产模式是粪草床式栽培。永安市稻草、玉米秆、牛粪资源丰富,2011年水稻面积种植水稻面积1.3 万hm2,玉米1 333 hm2,按稻草、玉米秆300 kg/667 m2 计算,预计稻草、玉米秆存量7万t,耕牛、奶牛存栏7 071头,每年每头可提供600 kg干牛粪计算,牛粪总量为4 242 t。按栽培姬松茸稻草投料15 kg/m2计算,可栽培姬松茸450万m2,资源生产潜力巨大。永安市高海拔乡镇春季栽培姬松茸有多年历史。几年来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高产、优质的栽培管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1 姬松茸生长发育的条件
1.1 营养营养是姬松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菌丝体除要求碳氮源之外,还需要一定的无机盐,无机盐中需要量最多的是磷、钾、镁。配料成分主要是稻草、玉米秆、牛粪、过磷酸钙或磷肥、碳氨或尿素、复合肥、石灰、石膏等。姬松茸是腐生菌,稻草、动物粪便经过人工堆制,更适合于菌丝体吸收利用。
1.2 水分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姬松茸的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姬松茸生长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培养料含水量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生长。
1.3 温度姬松茸属于中温型真菌。菌丝在15~32℃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23℃,表现为菌丝粗壮,爬壁力强,29℃菌丝生长最快,但菌丝较弱,老化快。温度在16~25℃均能出菇,以18~23℃最适宜,25℃以上子实体生长快,但子实体品质较差。
1.4 酸碱度最适宜pH 值为6.5~7.5,菌丝生长粗壮,扭结最多。土粒pH值为7左右,可以抑制霉菌发生。
1.5 光线菌丝生长阶段可在黑暗中培养,子实体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刺激,但光线不能过亮,否则菇体品质下降。
1.6 氧气姬松茸是一种好氧菌,菌丝在呼吸作用中,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堆料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当气体超过一定浓度,会抑制菌丝生长,所以在栽培中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排除有害气体,补充新鲜空气。
 
2 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姬松茸取得高产优质的首要条件,根据出口标准或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永安市姬松茸主要栽培品种引自福建省农科院。
2.2 菇房与菇床的设计姬松茸栽培房要选择南北向、地势开阔、交通方便、离水源近,环境干净,离堆料场近的地方。菇床的宽度按两侧采菇,床面宽1.2~1.4 m,层数一般以5~6 层、底层离地面20~30 cm、层间距离以0.6~0.7 m 为宜。顶层距离房顶1 m左右。
2.3 栽培季节的安排根据当地适宜气温条件来确定。春季栽培多安排在3-5月,秋栽一般为8-9月。永安的青水、上坪是较为寒冷的乡镇,应以春栽较好,采收期长;洪田、槐南、安砂以秋栽较为适宜。
2.4 栽培料配制(以100 m2 计) 干稻草或玉米秆1 500~1 600 kg,干牛粪850~900 kg,尿素10~15 kg,碳氨20~30 kg,过磷酸钙30~40 kg,石膏粉50 kg,石灰25~35 kg,轻钙25~35 kg,pH值7~7.5。
2.5 培养料的堆制堆料的目的是通过发酵将一定配比的材料混合均匀,为姬松茸生长发育提供一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使原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转为可利用状态;同时改善培养料的通气性,杀死有害病原菌,为有益菌在料中大量繁殖提供最佳条件。堆料发酵是决定姬松茸栽培成败的关键技术环节。采用“二次堆制发酵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姬松茸的产量和质量。
2.5.1 预堆提前一天把稻草用水浸泡后捞起,堆在建堆地旁,牛粪碾碎用水或人粪尿浇湿,搅拌均匀。
2.5.2 建堆用几根木棍或竹棍,然后铺上一层20 cm左右的草料,宽1.5~1.6 m,再铺牛粪,厚度为6~8 cm,然后撒入尿素,碳氨,依次进行。堆高1.5 cm,顶层用牛粪、草帘覆盖,雨天应加盖薄膜。
2.5.3 翻堆建堆后当堆温上升到68~75℃,就要翻堆。每次翻堆时,应将上层的堆料翻到下层,外层翻到内层,使培养料达到均匀。第一次翻堆时,应均匀加入石膏粉,过磷酸钙等。依次按上述要求翻堆4~5 次,每次翻堆注意补充水分、调节培养料含水量和pH 值。发酵后,培养料含水量65%,pH值7.5~8,呈咖啡色,柔软有少量的氨味和特殊的芳香味。
2.5.4 室内二次发酵将堆置后的培养料的含水量调到70%,进菇房上架,密封,送入蒸气,使室温升到60~62℃,保持8~12 h,后降温至48~52℃,保持3 d,通风、冷却、播种。
2.5.5 播种当堆温降到28℃时,要及时进料播种,均匀铺料20~25 cm,1 m2播麦粒种2~3瓶菌种。以撒播为主,将菌种撒播在培养料上,播种后将培养料压实,使培养料同菌种紧密接触,同时覆盖地膜保湿2~3 d,便于菌种萌发。
2.5.6 覆土播种后15~18 d,菌丝生长到培养料的底部时,就应及时覆土。覆土选择稻田土,按1 m2栽培面积备土40~50 kg,覆土要晒干,敲碎,消毒。覆土厚3~3.5 cm。
2.5.7 出菇管理姬松茸从播种到出菇在正常温度下一般需要30 d以上,菌丝生长阶段要注意保温、保湿。保持空气清新。空气相对湿度在60%~75%,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55%~65%。温度控制在20~27℃,一天早晚各通风一次,观察土层干湿,如太干减少通风,适当向地面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最好每天都到菇房观察,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产量和质量。当菌丝长满料面,在土层面扭结成子实体时,这时要保温保湿,加大通风量,保持空气清新,保持室内湿度为80%~90%,覆土层水分含量在55%~65%。菇蕾未形成浅褐色菌盖时忌喷水。此时喷水极易造成小菇死亡,所以喷水一定根据土的干湿,菇的大小,环境的湿度灵活掌握。特别出菇水要掌握好。有的菇房旁因太干一直不出菇,可喷一次出菇水。
 
3 采收和加工
3.1 采收目前,姬松茸干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等地,产品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子实体采收标准以刚形成菌膜又未破时为佳。如果采收太晚,菌膜将破时采收,烘干过程中菌膜会破裂,品质就下降,商品价值大幅下降;采收太早,影响产量,也影响效益,一般每天采2~3 次,及时送到收购点集中加工。
3.2 烘干烘干姬松茸需要有烘房、烘干机、烘干器、鼓风干燥机等设备。
3.2.1 菇体杀青将收来清洗的鲜品沥干水后在通风处或太阳下晾晒2 h。先将烘干机(房)预热至50℃后稍降温,按菇体大小,干湿分级,菌褶朝下,均匀排放竹筛上,湿菇排放筛架中层,小菇干菇排放于顶层,质差或畸形菇排放于底层。晴天采摘的菇烘制起始温度37~40℃,雨天采摘的菇烘制起始温度33~35℃。菇体受热后,表面水分大量蒸发,此时应全部打开进气和排气窗排除蒸汽以保褶片固定,直立定型。温度稳定4 h。若此时超温,将出现褶片倒伏损坏菇形,色泽变黑,降低商品价值。
3.2.2 菇体脱水菇体脱水从35℃开始,每小时约升高2~3℃,温度匀缓上升至51℃时恒温维持6~8 h,以开放气窗及时调节相对湿度,以确保褶片直立和色泽的固定。在此期间调整上、下层烘筛的位置,使干燥度一致。
3.2.3 包装整体干燥由恒温升至60℃约经6~8 h,菇体水分含量10%左右,用手轻折菇柄易断,并发出清脆响声即结束烘烤。一般8~9 kg鲜菇可加工成1 kg干品菇。将优质干品及时装人内衬塑料膜的编织袋,再用纸箱或竹、木箱封装每箱装量净重5 kg即成商品。一般100 m2 的大棚生产的鲜菇,可加工成10~12箱干品菇。
采用此法加工的干品气味芳香,菌褶直立白色,整朵完整无碎片,菌盖淡黄无龟裂,无脱皮,铜锣形收边内卷,干燥均匀。无开伞、变黑、霉变、畸形等劣质现象。符合国内外客商收购标准及要求。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