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番茄原产于南美洲,属于1a 生草本蔬菜,按照主茎生长特性分为有限生长和无限生长两种类型。露地栽培多采用有限生长类型进行密植栽培,上市集中,效益低而不稳产;大棚栽培多选用无限生长类型进行合理稀植,反季节上市,从1 月开始采收,可延续采收2 ~ 3 个月,每667m2 产可达5000 ~6000kg,因上市早,价格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番茄大棚栽培比较普遍,技术标准要求较为严格,受各种因素影响,要熟练掌握栽培技术要领,还需要悉心学习,在实践中加大探索力度。笔者根据多年观察研究,将秋冬春大棚番茄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秋冬春大棚番茄品种选择
选择合适番茄良种是秋冬春大棚番茄种植的第一步,因为是反季节蔬菜,对种植条件要求比较高,所以要选择耐低温的,而且要具有较强抗病毒能力,还要高产稳产的无限生长类型品种。像韩国的“安玲”和美国的“美高”等番茄品种,就非常适合大棚种植,它们不仅长势好、坐果率高,还具有高抗青枯病、耐低温生长的特点。这两个品种是大棚番茄种植无限生长类型中的佼佼者。
2 适时播种和培育壮苗
适时播种能够确保大棚番茄适时上市,赢得最佳经济效益;培育壮苗是大棚番茄正常生长的基本保证。这两个环节都属于基础保障,要拿出切实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2.1 播种期
既然是反季节种植,就要准确计算盛果期上市时间,由此推算出最佳播种时间。要根据所选择的番茄品种的不同熟性以及不同季节的栽培条件,确定播种时间。经过实践验证,这两个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为9 ~ 10 月上、中旬。
2.2 播种育苗
2.2 播种育苗
大棚番茄催芽播种技术要求较高,要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确保播种育苗的成功。大棚番茄育苗要放在大棚避雨条件下进行。
2.2.1 种子消毒浸种
一般用55℃的温水浸种5 ~ 10min,而且要保持55℃的恒温,达到消毒的目的。然后加凉水将水温控制在30℃左右,并浸泡3 ~ 4h。将种子捞起晾干,就可以播种了。
2.2.2 营养土的准备
在番茄播种前要先准备好营养土,可以选择未种过茄科作物的水稻土8 份,充分腐熟的家栏粪2 份,同时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75% 甲基托布津100g,三者充分混匀后装杯,整齐排放在育苗畦上。
2.2.3 播种
播种前一天将营养杯中的营养土淋透水。播种时每杯播2粒种,深度为1cm,盖种后淋足水。
2.3 培育壮苗
“苗好五成收”,可见培育壮苗是多么重要。番茄在两叶一心到5 叶时,是1 ~ 3 穗果的花芽分化期,因此培育壮苗对大棚番茄的产量和番茄的品质都有重要影响。播种后要搞好育苗管理。
2.3.1 肥水管理
播种后每天要适当淋水,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才能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当幼苗出土到齐苗时,要用0.1% ~ 0.2% 复合肥液进行叶面施肥1 ~ 2 次,施后再用清水洗叶。
2.3.2 防病措施
播种5 ~ 7d 幼苗开始出土,长至2 片叶时进行间苗,每杯留1 株健壮苗。齐苗后用600 ~ 800 倍银法利或1500 倍甲基托布津喷苗1 ~ 2 次,防治苗期病害。
3 秋冬春大棚番茄定植
番茄定植前要对大棚进行清理,也就是前半个月清除杂草和蔬菜,特别是那些病虫造成的残枝败叶,需要集中销毁,并将大棚封闭闷棚7d。
3.1 施足底肥
在整地定植前,要施足底肥。特别是农家肥,一定要经过腐熟之后才能施用。每667m2 施用鸡牛猪羊粪等农家肥1000~ 1500kg,无机肥料可以选用硫酸钾复合肥30kg(N:P:K 为15:15:15)。有条件的话,可以施用微量元素硼酸1 ~ 2kg、磷酸镁5 ~ 10kg、磷酸锌3kg。
3.2 定植密度
确定番茄定植密度,要考虑栽培茬次和品种,一般采用单秆或双秆整枝,结果期延长3 ~ 4 个月,为了改善行间和株间的透气透风透光性,应该合理稀植。从美国、韩国、日本引进的杂交品种,表现不是特别松散,也不够紧凑,以每667m2 为1600 ~ 1800 株为宜。
3.3 定植方法
番茄采用畦垄种植的方式。6m 宽大棚一般种4 畦,每畦双行种植。畦宽连沟150cm,其中沟宽50cm,畦高20cm,株距45 ~ 50cm。栽植前一天苗床要浇水,定植要选择下午进行,幼苗最好分级定植,深度以埋住苗根茎为好,如果栽植过深,容易导致“黑杆病”。定植后要用70% 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淋施作定根水,防治苗期病害。定植后如果是晴天需连续淋水3 ~ 4d,确保定植苗的成活。
4 秋冬春大棚番茄田间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番茄定植后,就要看管理了,科学管理,把细节做好,才能为番茄生长创造最优良的环境,实现高产稳产。
4.1 温度光照
番茄定植后,由于气温比较高,当气温达到30℃时,要打开通风口,当温度降到22℃时,要关闭通风口。早晨揭开帘子温度不低于12℃,日落前要及时盖上帘子。连续阴天或雪后放晴时,必须遮花荫,如果棚内升温过猛,很可能会造成植株萎蔫。当连续低温阴雪天时,大棚内要采取升温措施,可以用炉子升温。还要注意光照的调节,揭开帘子后,要打扫棚膜,提高透光性,下雪时要及时清理,中午适当揭开帘子透光,雪天白天一定要揭帘见光。
4.2 湿度控制
移植后,气温较高,要适当控制棚内的土壤湿度,达到以水控肥的目的,避免植株徒长。为改善土壤透气性,有效散墒排湿,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这对控制湿度非常有利。
4.3 肥水管理
番茄幼苗成活后一般不灌水,如果缺水可适当淋水。当第1 穗果实达“手指”大小时,要开始适当追肥,每667m2 追施硫酸钾复合肥7.5 ~ 10kg,每7 ~ 10d 施1 次,施2 ~ 3 次。以后采完1 穗果追施1 次肥,每667m2 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5~ 20kg。追肥浇水同步进行,在淋水时,加入复合肥。浇水次数和周期要根据土壤湿度确定,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严寒时节,要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次数,一般10 ~ 15d 浇水1 次,过勤浇水或水量过大,低温高湿很容易引起叶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类病害的发生。
4.4 吊蔓整枝
番茄苗种植成活后,要及时搭架引蔓上架。当苗高30cm左右时,开始绑苗引蔓上架。一般进行双杆整枝,在主干第1花序下留1 个健壮的分枝作为第2 主干,将两主干上叶腋萌发的所有侧枝一律抹除,减少侧枝营养消耗。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整枝方式,多余的侧枝都要及时抹去,一般3 ~ 4d 就要进行1 次。抹枝要选择晴天上午进行,以减少病菌感染机会。扭枝也是整枝中的一种技法,就是通过扭枝塑造一些基本株型,主要目的是增强植株的承载能力,这样也可以提高坐果率、大果率。另外,摘叶也能够起到一定整枝效果,就是在较为浓密的地方,适当摘叶,这样也可以改善透风透光性能。在果实定形后,将基部脚叶剪掉,还要适当剪去中上部过密枝叶,提高大棚的通风性和采光性,主干长至2m 左右时打顶,在基部留一个侧芽生长。主干果实采收完后将主干剪去,培育侧芽继续生长成为新主干,继续开花坐果,延长采收期。为提高果实的品质,坐果以后应及早去除畸形果,疏掉同一果穗中发育太晚的果实,要视植株长势确定果穗数量,一般每穗留3 ~ 4 个果。
4.5 点花保果
当番茄同一花序上有2 朵花完全开放时, 要用30 ~40ppm 番茄灵蘸花,防止落花落果。要注意掌握药液的浓度,气温低时浓度高些,气温高时浓度适当降低,避免浓度过高导致果实畸形。
4.6 越冬管理
冬季低温是秋冬春番茄高产、稳产栽培的主要障碍。当寒潮来临时,要做好保温工作。封好大棚两端及两侧农膜,保持棚内温度,确保番茄安全越冬。晴天上午9:00 后要打开两端棚膜通风降湿,下午16:00 后封好,保持棚内空气清新,阴雨天上午9:00 后打开南端棚膜通风降湿,下午16:00 后封好。只要悉心管理,就可以保证番茄顺利过冬。
5 秋冬春大棚番茄病虫害防治
大棚番茄主要病害有青枯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等。药剂防治要抓住有利时机,最好在发病初期施药。一旦发现番茄青枯病,要及时拔除病株,并用30% 氧氯化铜悬浮液或77% 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 ~ 800 倍液交替喷施;晚疫病用瑞凡或金雷800 ~ 1000 倍液交替喷施;灰霉病用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防治;叶霉病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 1000 倍液防治。大棚番茄虫害主要有斜纹液蛾、螨类等。斜纹液蛾、棉铃虫、蚜虫用40% 福戈1000 ~ 1500 倍液防治;螨类用哒螨灵1000~ 1500 倍液防治。番茄病虫害防治也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原则,尽量把防治工作落实在发病前,防患于未然。发现疫情要抓住最佳防治时机采取应对措施,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