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灌溉技术的发展
南纪琴1,宋毅夫2,肖俊夫1,刘战东1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2; 2. 辽宁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沈阳110003)
近年来,温室种植在全国急速发展,主要是蔬菜、花卉、中草药及一些树木大量采用温室种植,但由于温室生长的作物,外界大环境与温室小环境有反差,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改变,植物生理生态将发生变化,因此引起需水规律的变化。这一课题是多学科的交叉领域,要涉及栽培、植物生理、生态环境、土壤水、温室气候等学科,但最终控制的因素是温、水、肥三要素[1 - 3],而水又是调控温肥的重要手段,可见水在温室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温室灌溉成为很多学者关心的课题。近年来,随着温室灌溉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应用在温室系统中,为生产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目前温室灌溉技术的分类发展、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总结探讨。
1 温室灌溉的简介
1. 1 温室灌溉的特点
温室中水分循环与田间不同: 第一水分循环独立,用水无降雨,地下无补给,蒸发被隔绝,作物需水全部由灌溉供给。第二空间小面积小,栽培形式多样,灌溉形式有平面布置和立体布置。第三不受环境限制,灌溉环境可人工控制。
1. 2 温室灌溉类型
1. 2 温室灌溉类型
1. 2. 1 按有无土壤划分
有土灌溉: 在农田上建立的温室,基本是利用土壤作基质种植作物,只是由设备隔绝外界,人工控制室内的光热等环境条件,创造反季节生产条件,增加生育循环。这时的水分供给仍然由土壤作载体。有土灌溉多为间歇灌溉。
无土灌溉: 温室技术开创了无土栽培,可在无土壤或不宜耕作的地面上建立温室,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作物,作物需水由营养液供给,其中水分同营养液同时供给。无土灌溉是连续灌溉。无土灌溉按无土栽培形式有两类,有基质灌溉和无基质灌溉,有基质灌溉与有土灌溉性质类似。而无基质灌溉是水培技术,灌溉方法与正常灌溉区别很大,主要是水培,水中氧气不能满足作物需要,需要采取不断向水中补充氧气的措施。
1. 2. 2 按灌溉布置空间划分
无土灌溉: 温室技术开创了无土栽培,可在无土壤或不宜耕作的地面上建立温室,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作物,作物需水由营养液供给,其中水分同营养液同时供给。无土灌溉是连续灌溉。无土灌溉按无土栽培形式有两类,有基质灌溉和无基质灌溉,有基质灌溉与有土灌溉性质类似。而无基质灌溉是水培技术,灌溉方法与正常灌溉区别很大,主要是水培,水中氧气不能满足作物需要,需要采取不断向水中补充氧气的措施。
1. 2. 2 按灌溉布置空间划分
平面灌溉: 田间灌溉形式基本都布置在地面上,温室中以土壤为基质的灌溉形式基本属平面灌溉,平面布置特点: 灌溉器工作压力基本相同,管网呈平面布置,在同一地块灌溉类型一致。
立体灌溉: 平面灌溉器是在一个平面( 或曲面) 上,而立体灌溉是指灌溉器分布在不同的平面、曲面、圆周上,是多维分布。其灌溉形式由立体栽培模式决定,所谓立体栽培是指充分利用有限的平面空间、立面空间、时间、光热气土资源,使空、时、光、热、气、土等发挥最大效益,布置形式多样: 如立柱栽培、滚筒栽培、屏风栽培、墙体栽培、管道栽培等,立体灌溉要将水输送到每个植物体,而植物体分布在四面八方。立体灌溉的特点: 灌溉器呈多维分布,工作压力不等,位置可能不断变换,又多为多种灌溉方法组合,流体可能是气液混流。
2 温室灌溉系统研究
温室条件下的灌溉与在自然状态下的灌溉系统( 或称环境控制系统) 要复杂,因为水、温、土、肥、气的控制混在一起,而在室外田间的大自然环境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正因为能人为控制,随着近五十年科技的进步,尤其进入21 世纪后,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国内外都有飞快的发展,总的趋势是由自动化向大工厂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机器人应用方向发展。国外温室栽培已近实现无土栽培,工厂化智能化普及率高,单温室面积以公顷计,控制实现智能化,机器人也开始进入温室( 如嫁接机器人、育苗移栽机器人、耕耘施肥机器人、多项作业的机器人、无人行走车、组织培养作业的机器人、柑桔、葡萄收获机器人等) ,产品实现一年四季连续每日向外供应。
温室栽培工厂化是多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它涵盖了生物技术、栽培技术、建筑技术、现代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智能化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水利灌溉技术等,灌溉科学在温室生产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温室生产中生物、环境是两大核心,而水是生命、环境的核心,在温室生产中水的控制决定植物的生与死。温室中工厂化的灌溉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技术,发生了换代的变化,换代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标准化灌溉,传统灌溉面对的是不可控制的气候,多样的环境,不同的土壤等条件,无法用统一标准,而工厂化的农业,就有了标准的环境,标准的生物( 如黄瓜几乎相同形状、相同尺寸) ,有了标准的设备等,因而也就可能应用标准的灌溉方法。
第一标准化灌溉,传统灌溉面对的是不可控制的气候,多样的环境,不同的土壤等条件,无法用统一标准,而工厂化的农业,就有了标准的环境,标准的生物( 如黄瓜几乎相同形状、相同尺寸) ,有了标准的设备等,因而也就可能应用标准的灌溉方法。
第二精准化灌溉,在自然状态下,植物需水是由降雨、地下水补给与人工补给多项来源,并且降雨、地下水补给等水源的供给过程是随机的,不能准确预测,无法做到精准灌溉。而工厂化的温室生产,一切由人工控制,很方便按植物需求来向植物供水,可以做到精准供水。
第三立体化灌溉,随着无土栽培的立体化,无土灌溉必然也要立体化,而自然状态都是平面化生产,灌溉也是平面灌溉。
第四连续化供水,改变了灌溉的概念,无土栽培中的水培是将水肥送到根系,是一种供给的方式,不是传统的向土壤中灌注式的方式。供给方式是连续的,供水与需水量间是等量,过程是平行的。传统灌溉是间歇的,需水与供水是交叉的,使水分有浪费,又有不足。
温室灌溉的四化标准、精准、立体、连续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结果是高产( 产量) 、高质( 品质) 、高效( 经济) ,节水、节能、节地。但我国当前在温室灌溉研究中落后于发达国家,摆在面前的温室大发展趋势,生产已经走在前头,为灌溉工作者提出很多课题,如土棚临时棚什么灌溉设备方法最好,日光温室用什么灌溉设备,连体温室灌溉系统结构,无土栽培中不同栽培需要配合什么样给水系统? 如何满足四化标准要求等等,我国设施农业生产设备企业已引进一些灌溉设备,但靠外国设备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是漫长而且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需要我国灌溉研究人员共同努力。
3 温室灌溉方法的发展
3 温室灌溉方法的发展
3. 1 温室有土灌溉方法
温室有土灌溉适用田间灌溉的各种方法,但不同的是温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于有些作物不同灌溉方法产量效果则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灌溉方法。
3. 1. 1 常规灌溉方法在温室中适用条件
( 1) 高湿度灌溉方法: 雾喷、微喷适用于需要高空气湿度的作物,如热带雨林性作物橡胶、可可、咖啡、香蕉等都来自热带雨林,适用创造高温高湿环境,同时也适于利用雾滴蒸发吸热原理用于温室降温。但不适于一般性喜湿作物,如韭菜、小麦等农作物。
( 2) 一般温湿度灌溉方法: 地面沟畦灌溉、地表滴灌,只在短时内造成空气湿度增加,但地表水入渗后,影响减小。适用于温室中大多作物。
( 3) 控湿灌溉方法: 将灌溉或给水器埋入地下,地表无水面出现,如地下滴灌、渗灌、负压给水、膜下灌等。土壤表面无饱和过程,大量减少了地表蒸发,减少了空气湿度。对一般作物防止高湿下的病虫害是有效的方法。
3. 1. 2 环境全控制下的水利控制
温室灌溉隔绝自然环境,当夏季来临时室内温度升高,在南方温室高温可达50°,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对于固定式温室,必须通风降温,并要遮阳减少太阳辐射。到冬天北方温室靠太阳光取暖无法满足喜温作物生长,工厂式温室需要加温。工厂式温室是环境全部人工控制的温室。这时温室中水利工程不仅用于灌溉,同时也用于降温、升温。
( 1) 水雾降温控制: 利用水在空气中的蒸发吸热,使环境降温。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雨帘降温系统: 由雨帘和风机组成,雨帘是一套水循环系统组成,水雾由纸帘上方向下喷射湿润纸帘,湿润纸帘在高温中水分快速蒸渗吸收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在温室的对侧安装风机,风机向外排气,温室内产生负压,雨帘侧的低温空气流向室内,降低了室内的温度。二是喷雾降温系统: 利用布设在温室上空中的喷雾系统,间歇式的喷洒水雾,水雾蒸发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见图1) 。
( 2) 水源热泵降温加温控制系统: 热泵的热源有空气、水、土3 种形式,这里介绍水源热泵系统。温室加温采用煤电能源,费用高,而采用水源热泵加温,可降低三分之二的运行费。水源热泵工程用于夏季温室降温,冬季升温,运行费用低,无污染是一种环保型新能源,是未来温室温控的最佳选择。水源热泵工程由3 部分构成: 热源循环系统( 水) 、换热系统( 热泵) 、加温或降温( 风机) 系统组成( 见图2) 。工作原理是夏季将低温低位热源通过换热工质( 如空气、氧、氮、氢等) 把温室中热量输出到地下,而冬季又把夏季储存的地下热能通过换热工质再返回到温室中,这一工作是由热泵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完成的。
3. 2 温室无土灌溉方法
无土栽培方法有两大类6 种方法: 第一类称无基质栽培法,即植物根系裸露在外,不扎在任何基质中。又分3 种主要方法,一是营养液膜水培法,植物固定在支撑板上,根系大部分裸露,根下部深入很薄的营养液膜中。第二种方法是深液流水培法,与第一种方法区别是根系深入水中较多,营养液深流栽培法[图3( a) ,图4],其特点是植物固定在多孔板中,根系向下伸入到承着营养液的池中,根系大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以获取氧气,少部分伸入营养液中,且营养液是流动的。最后一种是喷雾气培法[图3( b) ],植物栽培在多孔蓝中,根系透过孔隙伸入到封闭的气雾棚中,用构造的喷雾系统向棚中将营养液喷成雾状,保持棚中设计的湿度,根系从营养雾气中获取营养。第二类称基质栽培法,即植物根系扎在基质中,营养由基质供给。第二类也有3 种基质,一是无机基质: 基质用砂砾、蛭石、珍珠岩、炉渣等分别构成; 另为人工基质: 由岩棉培、聚乙烯发泡材料、聚氨酯泡沫等分别构成; 最后是有机基质: 包括锯木屑、草炭、植物秆棵、膨化鸡粪、菌糠等分别构成,营养液用随灌溉水分批送入基质中[图3( c) ]。
无土栽培从设备到栽培工艺全部由人工设计和控制,能最大限度满足植物需求,因而具有土壤栽培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其优点可以概括为三节三高: 节肥、节水、节地、高产、高质、高效。节肥: 常规种植肥料利用效率40% ~ 50%,而无土栽培肥料人工控制,无损失。节水: 据试验观测无土栽培中基质培减少50% ,气培节水90%。节地: 无土栽培可利用不可耕种土地。扩大了耕地面积。高产: 无土栽培产量可提高2 ~ 5 倍。
高质: 无污染、清洁、产品质量好。高效: 工厂化生产,无需耕种、除草、翻地等田间作业,生产高效,一年多季土地利用高效。
无土栽培是未来蔬菜、花卉种植业的方向,我国近年发展飞快,而它的设施有很多内容是灌溉设施,管理中也有很多灌溉制度、灌溉方法课题。过去研究很少是因为面积很小,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只有几公顷,而现在已有几千公顷,并且每年以几百公顷向前发展,无土栽培灌溉课题试验研究也已将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
高质: 无污染、清洁、产品质量好。高效: 工厂化生产,无需耕种、除草、翻地等田间作业,生产高效,一年多季土地利用高效。
无土栽培是未来蔬菜、花卉种植业的方向,我国近年发展飞快,而它的设施有很多内容是灌溉设施,管理中也有很多灌溉制度、灌溉方法课题。过去研究很少是因为面积很小,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只有几公顷,而现在已有几千公顷,并且每年以几百公顷向前发展,无土栽培灌溉课题试验研究也已将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
4 温室条件下灌溉试验研究
温室生产都是在室外不利植物生长时,在温室内创造有利植物的生长环境,获取生产收益,也称谓反季节种植。在近30年的发展中,我国将反季节种植应用在蔬菜、花卉、果树、菌类、水生等各种植物栽培中,摸索总结出进行反季节种植的丰富经验,我国地域宽广,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北方温室需要增温控温,南方温室需要增温、控温、降温,所产生问题各异,要研究的课题也不同。
4. 1 温室条件下花卉灌溉试验研究
我国在过去的灌溉试验中很少有关花卉试验资料,主要是花卉作为产业只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但现在情况发生巨大变化,我国花卉面积在世界生产中占有绝对优势,是世界花卉第一出口国荷兰花卉种植面积的28 倍,但单位面积产值荷兰确是我国40 倍。差距因素很多( 如设备结构、科技管理、营销体制、科研投入、科技队伍等) ,其中水分管理的落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花卉灌溉研究,应该列到议事日程。研究范围除解决不同花卉类型灌溉制度外,也应研究各种花卉灌溉设施系统,为我国花卉生产发展贡献水利科技人员的一份力量。
4. 2 温室条件下蔬菜灌溉试验研究
4. 2 温室条件下蔬菜灌溉试验研究
我国温室面积的95% 用于蔬菜生产, 2008 年产值达4 100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51%,而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种植总面积25%。虽然上世纪我国对蔬菜灌溉试验,获得很多成果,但是,对温室蔬菜灌溉的研究资料很少,温室下蔬菜需水量需水规律与自然状态下需水量需水规律差别很大,正常季节与不同反季节下的蔬菜需水量需水规律又有很大区别。有关上述对比的试验,目前资料很少,而这些资料对区域水资源规划、灌溉区管理、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自动控制是必要的,对温室用户更是直接受益者。
种植蔬菜温室,类型较多,在334 万hm2 中,日光温室只占60 万hm2 ,其他270 万hm2 基本是塑料棚,在塑料棚中,中小棚占60%左右。在研究温室灌溉时,不同类型温室要采取的灌溉方法也是重要课题。一般中小塑料棚多是不固定棚,与固定式温室的灌溉方法不同; 大型连体温室与小型日光温室也不同; 不同蔬菜间对水分环境要求的差异也要求选用不同的灌溉方法; 增温型温室与降温型温室选择的灌溉方法也不同,研究在不同情况下最适宜的灌溉方式方法也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4. 3 反季节果树灌溉排水试验研究
4. 3 反季节果树灌溉排水试验研究
由温室反季节种植引发的种植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随季节而食的无耐食俗,我国南北一年四季可品尝新鲜瓜果蔬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反季节果树栽培也发展起来。果树是多年生植物,并植株高大,与花卉蔬菜温室栽培不同,它需要将自然状态下的成树移栽到温室中,比花卉蔬菜温室栽培要复杂,到2007 年我国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已达到8 万hm2 ,位居世界首位。
在北方反季节果树栽培是在温室中进行,栽培方式主要促成早熟栽培、延迟晚熟栽培,品种以不耐储运供应期短的果品,其中较多的有桃、葡萄、大樱桃、李、草莓等,近年也开始试验南果北种如芒果、番石榴、甜杨桃、香蕉、火龙果等。温室中果树栽培要模拟自然状态生长环境,其中水分环境是重要因素,如大樱桃的水分环境,它要求土壤湿度即不能小,也不能大,小会造成果品产量质量下降,大会形成渍涝,轻渍涝会不结果,重渍涝会造成植株死亡。在现有温室果树栽培中灌溉试验资料很少。反季节果树的水分调控效益,在果树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试验也证明不同灌溉方法,造成的产量差异也是十分明显,温室果树栽培的灌溉制度与灌溉方法试验研究,是促进反季节果树栽培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北方反季节果树栽培的发展,南方的反季节果树也在开展,主要形式有避雨栽培、延迟晚熟栽培,设施与北方不同,主要采用遮雨棚或开敞式调温调湿措施。已成功品种有荔枝、龙眼、芒果等果树。在南方开敞式的环境调控中,水利措施依然是重要手段。因为促成荔枝、龙眼、芒果晚熟的重要条件是防雨,促干旱,延迟生长。如何利用水利措施降低地下水,及时排出地表水,封闭种植区防止外水入侵,这些水利措施都是保证土壤干旱的条件。灌溉排水是农田水利的两个方面,土壤水分干旱要灌溉,相反作物需要干旱土壤环境,采用排水工程可以满足对不同干旱程度的要求,例如用负压给水管与真空泵组成负压排水系统,可使土壤湿度降低到任何指标,开创负压排水研究新领域。
5 结语
温室逐步发展,也由小型向大型连体发展,由季节性向长年性发展,由人工管理向自动化管理发展,由平面灌溉向立体灌溉种植模式发展,这些变化都为灌溉如何适应提出新的课题。如何将平面灌溉方法应用在立体栽培中,及如何创建新的灌溉模式适应立体栽培的灌溉问题,是温室灌溉、都市灌溉为灌溉学科提出的新课题。可喜的是生产中已经涌现出很多设备和灌溉方法,为我国工厂化农业走出第一步。目前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发成套、适用、可靠、先进的温室灌溉系统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设备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