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番茄有机基质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曾维银 1,李武高 1,王建宾 1,刘文科 2
(1.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郑州 450015; 2.固始县郭陆滩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固始 465200)
有机基质生态型无土栽培是一种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如农作物秸秆、旧菇渣、锯末、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经充分发酵或高温炭化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缓冲作用的全营养有机栽培基质。与其他栽培基质相比,可有效减少棚室因蔬菜连作导致的次生盐渍化、土传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减少追施有机肥和后期追肥次数,减少生产投入,对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促进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无土栽培系统建造
1.1 栽培槽的建造
1.1.1 凸起式栽培槽
用砖块垒砌或用土堤筑成栽培槽,槽外边宽度 60~80 cm,槽内栽培畦宽度为30~40 cm。栽培畦适当下挖 12 cm 左右铺上废旧塑料布,上面铺一层干净砖块,在砖块上铺粗炉渣或粗砂粒与地面持平,然后在两边砌砖槽或筑土
埂,使栽培槽高度 30~32 cm,最后在粗炉渣或粗砂粒及两边槽埂上面铺地布,地布将槽埂上方盖住,保持栽培系统清洁。
1.1.2 凹沉式栽培槽
主要用于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方,但缺点是栽培田内土壤容易混入栽培槽内基质中,因此要求整个温室地面用塑料布覆盖。用铁锹沿栽培畦向下挖沟,最终做成深 35 cm、上口宽35 cm、下底宽 30 cm 的梯型沟,沟内铺粗炉渣或粗砂粒约 5 cm 厚,最后在粗炉渣或粗砂粒上边及槽埂两边并向外延伸 20 cm 全部铺上地布。
1.2 栽培机基质配方
可用于栽培的原料有玉米和小麦秸秆的粉碎物、药渣、稻壳、花生壳、锯末等,将有机基质进行充分混匀后发酵或高温炭化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有机基质。无机基质主要有珍珠岩、蛭石、粗河沙、炉渣等。将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基质,1 m³基质中加入适量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少量三元复合肥,用 50%(w,后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洒消毒后混均备用。栽培基质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堆沤充分发酵后可以继续使用,能连续使用 3~4 a(年)。
1.3 供水系统
可直接利用机井水浇水,也可在温室内修 1 个3~5 m 蓄水池,在蓄水池内安装 1 个小水泵供水。要求滴灌管 1 h 流量 12~22 L,每孔 1 h 滴水量达 2~3 L,采用滴灌管或滴灌带均可。
1.4 养分供应系统
番茄苗定植后,前期由固态缓效肥提供养分,不需要进行追肥,后期追肥通过简易滴灌系统进行追肥,肥料可以使用番茄无土栽培专用冲施肥 。
2 水果番茄无土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作为水果番茄栽培,主要筛选口感好、含糖量高的品种。如河南农大豫艺种业的‘酸甜果’和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KG1636’。
2.2 栽培茬口
一般在 12 月初播种育苗,翌年 1 月下旬定植,4 月上中旬开始采收上市,7 月拉秧。
2.3 培育壮苗
2.3.1 浸种催芽
浸种前将种子在太阳光下晾晒2 d,用 55 ℃热水浸泡 10 min,然后放入 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 10~15 min 杀菌,再用清水洗净后浸泡 6 h。将浸泡好的种子沥干水用干净的湿毛巾包住保湿,在 28~30 ℃的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注意种子保湿,当种子有 65%露白时及时播种。
2.3.2 育苗
基质准备 采用穴盘基质无土育苗,使用商品育苗基质或自己配制育苗基质(V 草炭∶V 蛭石=2∶1 配比,每 1 m³加四水硝酸钙 590 mg+硝酸钾404 mg+磷酸二氢钾 136 mg+七水硫酸镁 246 mg混匀,基质装穴盘前喷水拌匀,调节基质含水量在50%~60%后装入穴盘,除去盘面多余基质。
2.3.3 播种及苗期管理
将穴盘浇透水,每穴中央打 1 个直径约 1 cm 的孔,将催好芽的种子放入孔中,1 穴 1 粒,然后用蛭石盖平,厚度 1.0~1.5 cm。播种后将穴盘整齐地排放在苗床上,并覆盖 1 层地膜保湿。出苗前白天温度控制在 25~28 ℃ ,夜间20 ℃左右。播种直至出苗不用喷水,如缺水应酌情喷水。播后 7 d 内必须出全苗。每天检查芽势,80%种子顶土时降低夜温,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间 10~12 ℃,基质温度 15~20 ℃。
2.4 适期定植
2.4.1 移栽前准备工作
提前 1 个月将消毒过的栽培基质填入栽培槽中,基质高度比两边槽埂低 3~4 cm 为宜。然后将滴灌带放入栽培槽中间基质上,检查滴灌带有无破损及出水情况。用清水浇透栽培基质,使基质含水量超过 80%,然后将宽 50 cm、厚 0.1 mm 的薄膜覆盖在栽培槽上。用 1%的高锰酸钾对整个温室消毒,密闭温室。定植期前 2 d 撤去地膜,移开滴灌带,在基质表面按 1 m³均匀撒施充分腐熟好的有机肥 10 kg 和三元复合肥 0.25 kg,最后将基质和肥料混匀,重新铺好滴灌带,将基质浇透清水备用。
2.4.2 定植
根据苗龄选择 1 月下旬定植。定植时尽量选择健壮幼苗,大小苗分区移栽。采用双行按“品”字型定植,株距 30 cm 左右,植株距栽培槽内边 5 cm 左右,定植后立即按每株 200 mL 的量浇定植水。
2.5 定植后管理
2.5.1 水分
前期注意控制浇水,后期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植株开始开花坐果,要逐渐增加水分供应。定植后 3~5 d 浇 1 次缓苗水,后期视天气情况、基质相对湿度和植株生长情况适当浇水。第 1 穗果坐稳后随温度上升,植株生长加快,要增加水分供给。当果实转色后适当控制浇水量,增加冲施肥用量,以提高果实品质。
2.5.2 肥料
定植后至第 1 穗果坐稳前施少量高氮型滴灌专用肥,当第 1 穗果核桃大时开始加大肥水使用,要使用高钾型滴灌专用肥。温度低时 10 d左右浇 1 次营养液,天气晴、温度高时要缩短施肥周期,生长结果旺季 2 d 浇 1 次,肥料前期以冲施肥黄博 1 号为主,后期以黄博 2 号为主。
2.5.3 植株调整
采用单干整枝技术,在晴天上午及时打掉侧枝和植株下部病叶、老叶。用 6#粗铁丝沿温室走向拉 3~4 道横丝,然后在栽培槽上方向拉10#钢丝,在每棵植株上方系 1 根吊蔓绳,及时吊蔓和抹除侧芽,确保主干结果为主。
2.5.4 花果管理
温度低时需蘸花促进坐果。坐稳果后为保持商品性需及时疏果,每穗留 3~5 个果。
2.5.5 病虫害防治
(1)灰霉病:在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的情况下适当用药。发病前可用 10%的腐霉利烟剂,在傍晚密闭棚室后进行烟熏预防。发病后用 10%的腐霉利烟剂熏棚,或 65%啶酰·嘧霉胺悬浮剂喷雾防治,每隔 5~7 d 用药 1 次。(2)病毒病:在培育健壮植株的基础上,控制温室内白粉虱、蚜虫和蓟马的数量,减少病毒传播途径。温室内有零星病株时及时拔除并焚烧处理,然后用宁南霉素水剂喷雾防治,每 5 d 左右防治 1 次。(3)虫害:在植株生长点上方 25 cm 处挂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设置蓝板诱杀蓟马。当发现白粉虱、蓟马数量增多时要及时用药防治,可用 22.4% 的螺虫乙酯悬浮剂喷雾防治,每 7~10 d 防治 1 次,每季最多连续使用 3 次。
2.6 适时采收
‘酸甜果’在果实尚未转色完全即可采收鲜食,口味更佳。但采收过早风味口感较差,完全成熟时则易裂果不耐贮存和运输,所以要适期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