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是庄浪县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蔬菜之一,大多以常规方法栽培,随着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开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成为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秋冬茬黄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 配套设施建造
将日光温室内地面平整为南低北高,坡度3~5° ,用砖块砌成内径48 cm、外径72 cm、高20cm、南北向的长方体槽,槽底中部沿南北走向开1条弧形水沟,上口宽15 cm左右,深6 cm左右。槽间距48 cm。为方便灌水和施肥,可在日光温室内建造容积8 m3沼气池1个,或容量为2~3 m3的简易蓄水发酵池1个。
2 配制基质
基质材料主要有玉米秸、玉米芯、高粱秸、向日葵秆等植物下角料和腐熟牛粪、鸡粪,炉渣、珍珠岩、蛭石等。将植物下角料、腐熟牛粪(鸡粪)、炉灰渣(珍珠岩、蛭石)按2∶1∶2的比例混匀,加入氮磷钾复合肥1.0 kg/m3、豆饼粉2.5 kg/m3,充分混合拌匀后用厚度0.005~0.008 mm的农膜包裹,堆制10~15 d后在室内高温消毒。基质用量为667.5 m3/hm2。
3 基质铺装
先在栽培槽内侧和底部铺上厚度为0.08~0.10 mm的农膜,要求农膜完整,无破损,然后再将已经消毒处理的基质装入栽培槽,压实后浇足水。
4 杀菌灭虫
温室密闭后用硫磺粉30 kg/hm2、50%辛硫磷乳油7.5 kg/hm2与干木屑25 kg混合点燃,熏蒸8~12 h,或选择晴天高温闷棚5~7 d灭菌杀虫。或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对温室、栽培槽、走道进行全面消毒,然后喷施20%甲基异柳磷乳油2 000倍液或40%阿维·毒乳油2 000倍液灭虫杀卵。
5 育苗
5.1 育苗时间
秋冬茬黄瓜一般于8月上旬育苗。
5.2 育苗设施
选择通风良好、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方搭建简易凉棚(春秋棚),凉棚上盖遮阳网,四周放风口处设40目防虫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自控温室或日光温室育苗。
5.3 品种选择
接穗品种选择耐低温、耐弱光照、抗病性强、早熟、高产、商品性好的黄瓜品种,如津春3号、津春4号、津优30号、津优31号、中农13号等;或选择温室专用黄瓜品种,如冬冠3号、冬冠4号、佛洛达1号、博耐1号等。砧木选用云南黑籽南瓜,宜用上年产的优质种子,不宜选用隔年种子和当年新种子。
5.4 育苗、嫁接和嫁接苗的管理
5.4 育苗、嫁接和嫁接苗的管理
采用穴盘嫁接育苗,育苗基质采用草炭、蛭石、腐熟鸡粪和氮磷钾复合肥配制,先将草炭、蛭石按2∶1拌匀,再添加腐熟鸡粪5.0 kg/m3、氮磷钾复合肥1.8 kg/m3、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200 g/m3,充分混合后装入50孔育苗穴盘中,播种、育苗、嫁接及嫁接苗管理按常规进行。
6 定植
当苗龄为35~40 d、苗高10~15 cm,幼苗3~4片真叶时,选择生长势强、植株健壮、子叶完好的健壮苗定植。定植前1~2 d将槽内基质整平并灌透水,每槽双行开穴定植,株距27~30 cm,密度5.55万~6.00万株/hm2。定植后槽面用地膜覆盖。
7 定植后的管理
7.1 整枝
黄瓜苗起身后用鱼网线将蔓吊起,采用单蔓整枝,每节留1果。同时及早摘除畸形瓜。瓜蔓长到50 cm后适当降蔓,适当打除下部老叶。整枝吊蔓应在晴天下午进行。
7.2 水肥管理
结合定植灌小水1次,缓苗后适当控水。采收开始后每隔7~10 d灌水1次,基质含水量控制在70%~85%,灌水一般在晴天上午进行。定植后21 d 追施沼肥液11 250 kg/hm2, 或发酵牛粪1 500 kg/hm2、膨化鸡粪1 500 kg/hm2,以后隔5~7 d用小型污水泵浇沼液1次,或追施发酵牛粪7.5 m3/hm2、膨化鸡粪1 500 kg/hm2,拉秧前20 d停止追肥。
7.3 温湿度管理
黄瓜生长前期温室内外温度较高,可加大通风降温排湿,除风雨天外不必闭棚。随着室外气温逐渐降低,要注意控制室内温度。白天温度在28~30℃时通风降温,低于15℃时闭棚保温,夜温低于15℃时保温。每次追肥、灌水后应放大风口排湿。
7.4 病虫害防治
7.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以生物和物理措施为主。所有通风窗、防风带及门口均要设置40目防虫网,室内挂黄板,以诱杀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或用P-Ⅱ型硫磺熏蒸器熏蒸,兼防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等病害。
8 采收
当瓜条达到商品瓜采摘标准时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