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广告

大棚早春厚皮甜瓜—秋延辣椒高效栽培模式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设施瓜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笔者总结了当地大棚早春厚皮甜瓜与秋延辣椒接茬种植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已成为关中东部地区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要模…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设施瓜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笔者总结了当地大棚早春厚皮甜瓜与秋延辣椒接茬种植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已成为关中东部地区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要模式。春茬厚皮甜瓜于1 月下旬播种育苗,3月上旬定植,6 月上旬采收,667 m2 产值约6 000 元;秋茬大棚辣椒于6 月下旬育苗,8 月上旬定植,采收1~2 批辣椒,667 m2 收入5 000 元左右。
 
1 春茬厚皮甜瓜高效栽培技术
1.1 前期准备
1.1.1 大棚建造
在地势平坦而土壤肥沃的田块搭建大棚,以钢管为骨架,竹竿为辅助材料,跨度5.2m,2 月底以前建好,覆盖棚膜提温保墒。
1.1.2 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早熟一代杂交厚皮甜瓜新品种秦蜜宝。该品种全生育期90~95d(天),植株生长势强,适应性广,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单果质量4~6 kg,果肉橘红色,汁多味美,口感极佳。
1.2 培育壮苗
1.2.1 苗床准备
在大棚内设置苗床,要求地面平整,宽1.2~1.5 m,长度依据育苗量而定。铺上隔热层,布好电热线,采用基质穴盘育苗。
1.2.2 浸种催芽
将厚皮甜瓜种子在55 ℃ 温水中搅拌15 min(分)后,常温下浸泡6 h(小时)后捞出,放置在28~30 ℃ 环境中保温催芽,待80% 以上种子露白后播种。
1.2.3 适时播种
1 月下旬或2 月上旬播种。播前苗床提前1 d 通电升温,基质装盘,用50% 多菌灵800 倍液喷洒消毒。播种时每穴1 粒,覆盖基质1cm左右,平铺地膜,上扣小拱棚。
1.2.4 苗床管理
出苗前应采取加热措施保持床温白天在30~35 ℃,夜间20~28 ℃,不通风,以保温保湿为主。待70% 左右种子出苗后适当降温,白天保持在28~30 ℃,夜间15~18 ℃,注意晴天通风换气。
1.3 整地施肥与定植
1.3.1 施足底肥
入冬前667 m2 施有机肥4 000kg,深翻土地,耱平保墒。翌年2 月下旬667 m2 施入三元复合肥40 kg、硫酸钾10 kg,然后起垄,沿大棚方向起2 垄,垄高15 cm,垄面宽100 cm。定植前10d 扣棚,以提温保温。
1.3.2 定植
3 月10 日左右幼苗4 叶1 心时,选晴天定植。每垄2 行,株距55 cm,667 m2 定植800 株,移栽时地温应在15 ℃ 以上,栽后浇足定根水。
1.4 田间管理
1.4.1 温、湿度调控
定植后不放风不排湿,以促进缓苗。缓苗后应注意通风降温,白天气温保持在25~30 ℃,夜间不低于15 ℃;开花期加强开关通风口,以白天27~30 ℃,夜间15~18 ℃ 为好;果实膨大期白天保持27~30 ℃,夜间15~20 ℃;成熟期白天保持28~30 ℃,夜间不低于15 ℃;坐果后要求昼夜温差15 ℃,夜间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植株徒长而对果实糖分积累不利,影响品质。生长期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 为宜。
1.4.2 肥水管理
定植时浇足水,以创造良好的底墒,果实膨大期需水较多,浇水应选择连续晴天暗沟进行。哈密瓜类厚皮甜瓜对水分反应很敏感,土壤宜干不宜湿,但不能过干。坐瓜前不施追肥,瓜长到鸡蛋大时追施膨瓜肥,667 m2 施三元复合肥25~30kg 或磷酸二铵20 kg 加钾肥20 kg。
1.4.3 人工授粉
由于大棚内没有授粉昆虫,厚皮甜瓜开花期一般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每株授粉2~4朵雌花。以晴天7:00—10:00 授粉最佳,应集中授粉,以便于管理且坐瓜整齐,并标明授粉日期,便于成熟时采收。
1.4.4 整枝留瓜
采取双蔓整枝法。在幼苗3~4 片真叶时摘心,促进下面2 个节位子蔓发生,子蔓上长出孙蔓后,抹去子蔓第5~6 节以下孙蔓,利用5~6节以上中部孙蔓结瓜,孙蔓结瓜后保留瓜前1 片叶摘心。整枝必须及时,宜在晴天进行,以利伤口愈合。
1.5 病虫害防治
厚皮甜瓜病害主要有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等,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蝼蛄、蛴螬、蚜虫等。在整个生育期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开展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生产上也应适时进行化学防治。必须做到:一是提倡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二是科学规范使用农药,注意防治方法,正确掌握用药量,应交替用药和选用生物农药;三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1.6 收获与贮运
厚皮甜瓜宜在八、九成成熟时采收,应选择无病、无伤口、果形端正的优质瓜,贮运中保持阴凉,并注意通风,可减少果实腐烂。
 
2 秋茬辣椒栽培技术
2.1 前期准备
2.1.1 深翻晒垡
前茬收获后及时撤去棚膜,清理杂草杂物,深翻大田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化,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夏季降雨比较多,土壤深翻后可以蓄积大量雨水,增加较深层的土壤含水量,对后茬作物生长有利。应注意防止杂草生长而导致土壤养分损失,不利于后茬作物生长。
2.1.2 品种选择
秋延辣椒应选择耐高温和低温、耐弱光、抗病、中早熟优良品种。当地栽培较多的品种为康大401。
2.2 培育壮苗
适宜播种期在6 月下旬。播种太早定植时正赶上高温期,容易发生病毒病;播种太晚,结果期缩短,影响产量。定植时苗龄在40 d 左右,以幼苗具有5~6 片真叶、茎粗约0.3 cm、株高10 cm 左右,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而洁白为佳。采用72孔穴盘育苗,拱棚覆盖遮阳网和防虫网,注意晴天10:00—16:00 遮阴,遇雨要盖薄膜,防止幼苗徒长和“戴帽”现象。
2.3 整地定植
2.3.1 整地施肥
定植前深翻晒垡,搞好土壤消毒灭菌,667 m2 施腐熟有机肥5~10 m3,三元复合肥50kg。
2.3.2 适时定植
8 月上中旬定植辣椒苗,定植前7~10 d 扣上棚膜。高垄双行栽培,顺棚起垄,垄距90~100 cm,垄高20~25 cm,株距30~35 cm,垄两侧半坡栽苗。栽后立即浇缓苗水,把垄湿透即可,不可大水漫灌。
2.4 加强田间管理
2.4.1 温度管理
可通过调节通风量和通风次数控制大棚温度。当外界平均气温低于18 ℃、夜温低于12 ℃ 时,应采取保温措施。辣椒生长期适宜温度为白天25~30 ℃、夜间15~20 ℃。
2.4.2 水肥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1~2 次小水,以利缓苗。生长前期气温较高,水分蒸发量大,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辣椒果发育。辣椒喜钾肥,追肥以复合肥为宜,门椒坐住后可第1 次追肥,并加强结果盛期追肥。
2.4.3 病虫害防治
对病虫害整个生育期以防为主。当地生产中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猝倒病、疫病,害虫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定植后及时喷施20% 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防治病毒病,用1 000 倍液吡虫啉或2 000 倍液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防治蚜虫。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